搭车.JPG

创新科技所带动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利革命,

同时也给予戏剧创作带来发想的活水泉源;

本片所演绎的素材,

即是当前最为炙热的app叫车系统(如Uber或滴滴出行),

透过当中的不确定性,

借此营造出"你知道载你的司机是谁吗?"的惊悚鬼绝氛围。

 

网路载客所衍生的纠纷与安全问题,

经由几起社会新闻的披露,早已不是甚么新鲜事。

相较于性质相仿的计程车,作为惊悚的创作素材而言,

显然新兴的app叫车服务更具有发挥的吸引力。

毕竟,计程车其来已久,以此为题材的剧作多不胜数,

当中计程车司机的角色已然流于刻板化,

泰半都是以加害者的设定登场,让人少了一些期待的元素。

相对的,戏剧形象尚未僵固化的新兴叫车平台,

观众们猜疑的赛局,同时发生在乘客与司机两造之间,

双方皆可能扮演加害或受迫的角色,

让观影过程中更添几许想像空间,致使情节更显扑朔迷离。

 

相信剧组正是相中叫车机制本身所隐含的惊悚元素,

将之作为绝佳的创作素材,擘划一桩偷天换日般的惊魂情境,

复以地点设定在纸醉金迷的好莱坞,

更让整起事件更像是个华丽的表演秀。

搭配著甜姐儿贝拉索恩(Bella Thorne)的演出,

看似该是亮点连连的电影,却可惜的流于烂尾的结局。

总觉得剧情本来可以、而且应该可以朝更好的路径发展的...

(以下有雷,敬请慎入)

 

电影叙述好莱坞的跑龙套演员詹姆斯,

在试镜的空档期间,兼职担任网路叫车服务Ride的司机。

某个夜晚,接单上车的女子洁西卡让他为之倾倒,

双方在相谈甚欢后,洁西卡邀请詹姆斯一同到酒吧喝一杯,

无奈碍于有下一宗载客生意,只好婉拒,

但承诺若时间来得及,会再折返至该酒吧相会。

 

詹姆斯的下个乘客布鲁诺,

一上车即展现出不寻常的气息,他没有特定想前往的目的地,

只是说著刚与女友分手心情不佳,要求詹姆斯漫无目的的开车著,

直到詹姆斯聊起与洁西卡的相遇过程,布鲁诺这才振奋起精神,

并表示可与之身分对调,由他担任詹姆斯的司机,

让其得以前往酒吧与洁西卡相会。

 

就在詹姆斯偕同洁西卡上车之后,

经过一番假意的寒喧示好之后,布鲁诺随即显露本性,

拿出枪要求两人作出抢劫偷窃等离经叛道之事,

直到最终布鲁诺指定前往的地点,一切才真相大白。

其实布鲁诺的身分根本是假的,

真正的布鲁诺,早被其杀害,为的是吃前女友的醋。

(前女友才刚宣布与布鲁诺订婚)

两人机警的逃脱之后,布鲁诺则捡到詹姆斯Ride搭车系统机器,

按下接受载客服务的按键,打算继续伪装成詹姆斯,

展开另一趟惊悚的搭车旅途。

 

坦白说,电影的发想颇佳,但人物设定却未能发挥画龙点睛的效果,

让整部戏流于援引创新元素的泛泛之作,

未能充分的运用网路载客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毕竟这样演绎下来的故事,其实是不是透过Uber系统载客,

 根本也显得无足轻重了,一般计程车亦可起到相仿的情境。)

尤其是詹姆斯龙套演员的角色,

以及布鲁诺看似拥有著相当深厚的戏剧底蕴,

(能够在胁迫过程中,援引经典电影桥段的人,也屈指可数吧...)

复以发生在充满著无限憧憬的好莱坞大道上,

仿若一切直臻佳作的元素兼具,等待的只是东风的齐备而已;

只可惜,这个一以贯之的东风始终没能吹来,

让剧情结构显得松散,最终也只能草草的收尾结束。

个人认为,倘若能够让整个过程,就是一场实境秀的演出,

抑或是将布鲁诺的角色,更加强化塑造成一名戏剧的偏执狂,

致使跑龙套的詹姆斯,在历经这场惊魂夜之后,

得以受到启发的演技大爆发,一跃成为台面上的主角,

也许会让整部电影更加有趣吧!

 

另外,网路乘车系统更值得作为戏剧素材的,还有它的评分系统:

如同电影所透露的,系统本身得以就乘客与司机两造间,

分别进行分数的评比,借以作为彼此接受载客/搭车交易与否的依据。

这显然比起随机性的计程车,要更加具有戏剧张力,

在拥有事先挑选权限的情况下,许多阴谋的情节,便得以从中衍生:

司机对乘客,可以设定为爱情的偏执狂,

美剧"安眠书店"(You)的故事相仿,进行一系列有预谋的猎艳行动;

乘客对司机,则适合导入打劫的桥段,

在知悉对方为名贵车种后,预先谋划掳人勒索的计划。

让两造间进入到相互猜忌的赛局中,

从彼此算计的心机,理出电影的新套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