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前两天我从公司要打车出门

碰巧发现手机马上没电了

怕联系不上司机,就让阿秃帮我打车但这时我发现一件事情很奇怪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为什么他就比我便宜20块钱?

更邪门的事情发生在第二天我写完了文章准备下班却发现

这次和昨天同样的时间地点

甚至连手机账号都是一样的居然价格又不一样???

我问了一下办公室的朋友们发现除了浮动价格总让人一头雾水滴滴还有更多让我不解的槽点

比如经常在等了十分钟之后眼睁睁的看著司机从面前开过然后消失在视野之中过一会儿司机给气喘吁吁的你打电话「我已到达接驾地点,您哪儿呢?」

又或者是晚上吃完饭/电影散场后打滴滴总是在排队等待中

这时候往往还会给你一个插队的机会

然后你的等待时间就从87分钟变成了83分钟滴滴叫车时排的队可能是我这辈子排的第二长的队第一是排魔兽世界怀旧服

正当我要咣咣咣BiuBiuBIu

把在滴滴上积蓄的槽点倾泻而尽时我意外的发现,居然有人已经抢先一步把我的槽吐了而且比我吐的还专业。。。因为这帮人的专业就是吐槽。。。

比方说儒雅随和的王建国

就总是被浮动的价格搞得头晕眼花

还有87.35%路痴思文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除了乘客,就连司机也在疯狂吐槽从滴滴的分单系统憨憨乘客

旁边的产品经理感觉脸都快青了

尤其是庞博吐槽时,看柳青的表情...

面对这么尖锐的质疑滴滴的产品经理倒是很勇敢的解释了比如像是我最关心的那个

同样路程估价不一致的问题

滴滴到底是不是利用大数据杀熟?

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解释,是这样的首先预估价本身并不是真实价格只是让你消费时有合理的价格预期路上真正走了多远,用了多长时间这才决定了你最后要掏多少钱

但你路上会走多远,可能花多长时间系统在预测时需要计算N多因素比如路程大致上可能一样但定位有微妙的差别,可能就几米但接人时就需要多调一个头就产生了费用差异

而就算定位100%完全一致发单时间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别说差一天,可能差几秒钟行程的路况就会导致不一样系统就会计算出不同的结果因为堵车一分钟一块钱啊!

说到底下车后点一下那个查看明细不就知道人家有没有宰你了吗。。。

再来说我经常遇到的另一个困惑经常打开滴滴以后看到身边有一圈小车图标在蠕动但订单信息一出现却感觉接我的车有十条街那么远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产品经理引入了一个全局最优的概念这个概念太复杂,我们出动了灵魂画手比如A正准备叫车,他旁边就是空车1

但此时3公里外的B也开始叫车了而且B方圆5公里内都只有1这一辆车

为了不让B等到天荒地老系统会把1车优先派给B而把派给A的车换成两公里外的2车

这样虽然A等的时间比一开始长了但A和B两个人总计等待时间最短把这个结论拓展到所有车就是全局最优而全局最优往往不是局部最优的可能有人会不满意了,为什么作为A我要为了B能打上车而浪费时间?这可以用罗尔斯的《正义论》回答:现实中你不可能每次打车都是A你也有一半的几率成为B呀!

再比如说高峰期打不到车和总是在瞎推荐升级车型的问题都是一个原因:运力的弹性不够简单来说你多久能叫上一个车本质上只取决于两个东西第一,是平台匹配的速度第二,是周围有多少汽车空驶假如满大街都是空驶的网约车那么乘客一定会很很容易叫到车但司机都穷的转行干别的去了

为了让司机有继续开车的动力车辆的空驶率必然不能太高但这样一到高峰节点必然运力不足所以就需要通过调价和换车型调动运力注入到高峰时间和地区这种时候你往往就会看到「无良滴滴又趁火打劫推荐贵车了」

其实,作为一个9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年来社会发展对我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公共交通了我出生在一座很晚很晚才有地铁的城市这里的计程车黑暗程度全国知名所以我的平时出行只能两手合十祈求公交车早点来来的时间合适,我就不用迟到来的时间不合适,我就要挨骂

后来到了北京我还记得去公司报到的第一个夜晚我循著百度地图找到了「总部大楼」才发现这个地方只是漆黑一片的工地而当时的西二旗地铁站还是黑车遍地可疑的面包车在路边招手"150走不走?别人都是200啊"没有选择的我,只能够花150转移到最近的一家小旅馆放下行李然后再前往10公里外的公司报到

在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诞生之后至少肉眼可见的是西二旗那些宰外地人的黑车几乎没了我晚上也不用因为害怕打不到车不到十点就得开始往家赶相当于每个周末多给了我几小时生命

不过伴随著便利的还有争议除了被一再提及的安全问题之外大众对滴滴强大和资源调配能力第一反应往往是恐惧而非信任

其实这样的大公司信任危机并不只是诞生在滴滴身上在人人都把行为习惯上传到云端享受前所未有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也产生了《黑镜》一样对巨头的信任危机只要是含著大数据汤匙出生拥有者强大技术的公司没有人能够躲过被质疑的命运就连针对华为5G的阴谋论也在海外长盛不衰一样这种时候,滴滴这样体量的公司既要承担人们当下的怨气还要消解人们对赛博朋克未来的担忧至少从目前来看能接受吐槽就是一个好的开头至少不会像某些公司一被指出问题就投诉甚至起诉你吧?

作者:梓泉助手:能猫审阅:小鸣

????


作为滴滴钻石用户

在经历了通过滴滴通勤价格一路从15涨到25之后

看著瘪瘪的钱包

我选择了地铁通勤

勉强听完了整期节目

只能说对关键问题避而不谈

试图以娱乐的态度消解滴滴的问题

以提升滴滴的形象

恶心


滴滴开了一个吐槽大会。

请来了相爱相杀的「程序员」庞博、思文和王建国,以及专车司机,来吐槽滴滴的问题。

总裁柳青带队产品经理,一起来解答外界的疑惑。

柳青这次亲自上阵,自黑、回应,都是绝不手软的那种。

看到了这期节目的时候,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

我自己也是滴滴的重度用户。

平时出差赶飞机的时候,去见朋友的时候,下班回家的时候,都喜欢用滴滴来叫车。

当然,也会遇到让我生气的时候。

比如说,下雨天的晚上,叫个车,告诉我要排队七八十位,即使是快速通道,还是等了好久;

比如说,明明地图软体上显示十五分钟的路程,滴滴师傅开了有半个小时。

(不过,后来才发现,是我自己弄混目的地了……)

怎么评价滴滴这次开的「七嘴八舌吐滴滴」呢?

作为专业的CEO演讲教练,我从演讲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滴滴总裁柳青在「吐槽大会」的表现。

01

从分享者的整体状态来看,是非常真诚的。

不管是坐在台下听别人吐槽,还是站在台上自己亲自吐槽,都是一个放松打开的状态,没有摆架子的优越感,也没有抵触排斥感。

在网上,柳青自己还开了专门的微博号、抖音号,来和用户们互动,听取用户的吐槽意见。

可以看出来,现在滴滴整体层面还是在努力通过沟通,内部解决存在的问题,沟通侧努力消除外界的误解。

比如说,用户体验不好,司机找不到乘客,乘客打不到车,高峰期排队还要溢价等等。

有些可以通过努力解决,有些目前确实也是解决不了……比如醉酒乘客是否客户以独自乘车?乘客指路走错了,多出的费用应该谁来出?

所以理归理,事归事,不管是对待用户还是观众,真诚都是最重要的。

02

在柳青吐槽的全程,场下有很多处笑声。

从幽默的角度来说,她融入了不少自嘲的梗。

比如说: 「听到一半我就想走了,如果不是实在打不到车,我就真走了。」

用自嘲来开场,也是她整个发言的一个小亮点。在演讲中,自嘲是很能够活跃气氛的。

这会让听众觉得,你是一个幽默的人。

林语堂就在《论幽默》中说过:「真正幽默的人,能自嘲。」

你敢于抖露出自己的不那么积极的体验或者经历,也意味著你不那么介意这件事,能够用更开放的态度来面对现在的问题。

自嘲的背后其实是坦诚和勇气,是开放沟通的心态...

03

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柳青也用了比较丰富的肢体语言

比如说,她说话的时候,左手和右手基本上都会有一些辅助性的动作。

在讲到拼车的这一段中, 「一辆车可以送三波人。」

柳青就用手势强化了「1」和「3」的数字变化关系。

「效率上去了,价格下来了。」

柳青也用手势给出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曲线变化。

整体的肢体语言都是很自然的。

给观众的感觉就是非常地放松,能够拉近和听众的距离。

通过适当的肢体动作,还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避免听众走神。

04

在口头表达这一块,我觉得她的整个演讲,都是很接地气的。没有提出比较难理解的专业名词。

还用了一些比喻,来辅助解释大家的问题。

就比如说,在讲到「为什么打车难」的时候,她是用做饭的比喻来解释需求和供应关系的:

「建国有一升的饭量,但是只有二两米。」

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所以打车难。

05

在演讲中,柳青还制造了一些反差

比如说,在调侃小问题的时候,都是很放松的,自黑起来,毫不手软。

但是,在讲到安全的部分时,柳青就很严肃地说:

「关于安全,我们不开玩笑」。

这种表现也会让人产生信任感,让听众和用户觉得,你们确实真正的在意安全问题。

06

如何评价滴滴开的「吐槽大会」?

从演讲角度来分析,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大会,嘉宾们表现得都很好,场下观众也笑了很多次。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展示企业文化的行为。

说实话,柳青在面对外界对滴滴吐槽时候的态度,我还是很佩服的。

比如说,她在微博会增加与乘客的互动,粉丝也涨到了155万;

比如说,作为一个「霸道」女总裁,会愿意来参加这么一档吐槽节目。在节目上,她表现的也很谦虚,一直在直面问题,坦诚地接受意见。

之前我就看过一期吐槽节目,嘉宾被调侃的时候,是真的黑脸生气了,那期节目就挺尴尬的......

而柳青在面对犀利吐槽的时候,没有躲起来,更没有选择怼回去...

当然,柳青的整个表现从演讲的角度比较好了,但从脱口秀的角度来说还是玉有微瑕。

相比较而言思文、王建国、庞博这些脱口秀老手更会享受观众的掌声,更自然,柳青还稍显腼腆,但作为一个脱口秀新人来说,也已经不错了。

其实,作为一个乘客,我也吐槽过滴滴;

我也有朋友,以前是滴滴的产品专家。

在平时使用滴滴的时候,我会发现滴滴还是做了一些功能的改进的;

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他们的发言,也更直观的感受到了他们改进用户体验的诚意...

面对质疑声,直接面对,是最好的选择。


想解决问题,早就想办法解决了。现在不过是想找出提出问题的人。


能接受大众的吐槽,至少比某些公司一意孤行,不听取大众意见要好的多,知道问题在哪,就会想办法去解决。滴滴的出现始终是利大于弊(不接受反驳)。

滴滴出现之前,出门只能公交或的士,地铁那时候应该还不发达,公交有多挤有多慢,我想上班族应该很清楚,至于的士,就不说了,会引起敏感。滴滴把司机和乘客整合在同一个平台,让乘客能够很方便的叫到车,也能够让司机在业余时多一份收入,怎么说都是对大众有利的。至于吐槽说叫滴滴太贵的,那就别叫滴滴,坐公交或者坐的士,或者也可以自己买个私家车,这样就不贵了,滴滴司机说手续费太高,emmmm这个问题是可以商量的,不过手续费是不可能没有的,毕竟人家公司也要生存,如果实在接受不了,也可以转行。

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是滴滴的安全问题,前几年的滴滴女孩被害案件,滴滴公司的责任最多也就是个监管不利,审核方面抓的不够严,但这件事最主要的还是人的本性问题,人渣始终都是人渣,就算每天监督著它,它一有机会还是会搞事情,只有不让这种人渣进入滴滴司机这个行业才行,所以,滴滴公司现在对滴滴司机审核很严,滴滴公司也一直在改变,这些大家都是看得到的。滴滴公司除了提供监管和便捷的报警服务貌似也做不了什么了,人的本性是很难琢磨的,说不定哪天,一本正经的滴滴司机就突然转变为杀人狂魔,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出门在外,自己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在没人监管的黑出租时代,出了多少事,咱也不敢说,也不敢问,以前是网路不发达,现在屁大的事都能传的人尽皆知,也不知是好是坏。

就这些吧,我只是一个学生,非利益相关,不接受反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