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前兩天我從公司要打車出門

碰巧發現手機馬上沒電了

怕聯繫不上司機,就讓阿禿幫我打車但這時我發現一件事情很奇怪同樣的出發點,同樣的目的地為什麼他就比我便宜20塊錢?

更邪門的事情發生在第二天我寫完了文章準備下班卻發現

這次和昨天同樣的時間地點

甚至連手機賬號都是一樣的居然價格又不一樣???

我問了一下辦公室的朋友們發現除了浮動價格總讓人一頭霧水滴滴還有更多讓我不解的槽點

比如經常在等了十分鐘之後眼睜睜的看著司機從面前開過然後消失在視野之中過一會兒司機給氣喘吁吁的你打電話「我已到達接駕地點,您哪兒呢?」

又或者是晚上喫完飯/電影散場後打滴滴總是在排隊等待中

這時候往往還會給你一個插隊的機會

然後你的等待時間就從87分鐘變成了83分鐘滴滴叫車時排的隊可能是我這輩子排的第二長的隊第一是排魔獸世界懷舊服

正當我要咣咣咣BiuBiuBIu

把在滴滴上積蓄的槽點傾瀉而盡時我意外的發現,居然有人已經搶先一步把我的槽吐了而且比我吐的還專業。。。因為這幫人的專業就是吐槽。。。

比方說儒雅隨和的王建國

就總是被浮動的價格搞得頭暈眼花

還有87.35%路癡思文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除了乘客,就連司機也在瘋狂吐槽從滴滴的分單系統憨憨乘客

旁邊的產品經理感覺臉都快青了

尤其是龐博吐槽時,看柳青的表情...

面對這麼尖銳的質疑滴滴的產品經理倒是很勇敢的解釋了比如像是我最關心的那個

同樣路程估價不一致的問題

滴滴到底是不是利用大數據殺熟?

用產品經理的話來解釋,是這樣的首先預估價本身並不是真實價格只是讓你消費時有合理的價格預期路上真正走了多遠,用了多長時間這才決定了你最後要掏多少錢

但你路上會走多遠,可能花多長時間系統在預測時需要計算N多因素比如路程大致上可能一樣但定位有微妙的差別,可能就幾米但接人時就需要多調一個頭就產生了費用差異

而就算定位100%完全一致發單時間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別說差一天,可能差幾秒鐘行程的路況就會導致不一樣系統就會計算出不同的結果因為堵車一分鐘一塊錢啊!

說到底下車後點一下那個查看明細不就知道人家有沒有宰你了嗎。。。

再來說我經常遇到的另一個困惑經常打開滴滴以後看到身邊有一圈小車圖標在蠕動但訂單信息一出現卻感覺接我的車有十條街那麼遠

為瞭解釋這個問題產品經理引入了一個全局最優的概念這個概念太複雜,我們出動了靈魂畫手比如A正準備叫車,他旁邊就是空車1

但此時3公里外的B也開始叫車了而且B方圓5公里內都只有1這一輛車

為了不讓B等到天荒地老系統會把1車優先派給B而把派給A的車換成兩公里外的2車

這樣雖然A等的時間比一開始長了但A和B兩個人總計等待時間最短把這個結論拓展到所有車就是全局最優而全局最優往往不是局部最優的可能有人會不滿意了,為什麼作為A我要為了B能打上車而浪費時間?這可以用羅爾斯的《正義論》回答:現實中你不可能每次打車都是A你也有一半的幾率成為B呀!

再比如說高峯期打不到車和總是在瞎推薦升級車型的問題都是一個原因:運力的彈性不夠簡單來說你多久能叫上一個車本質上只取決於兩個東西第一,是平臺匹配的速度第二,是周圍有多少汽車空駛假如滿大街都是空駛的網約車那麼乘客一定會很很容易叫到車但司機都窮的轉行幹別的去了

為了讓司機有繼續開車的動力車輛的空駛率必然不能太高但這樣一到高峯節點必然運力不足所以就需要通過調價和換車型調動運力注入到高峯時間和地區這種時候你往往就會看到「無良滴滴又趁火打劫推薦貴車了」

其實,作為一個90年代出生的人這些年來社會發展對我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公共交通了我出生在一座很晚很晚纔有地鐵的城市這裡的計程車黑暗程度全國知名所以我的平時出行只能兩手合十祈求公交車早點來來的時間合適,我就不用遲到來的時間不合適,我就要挨罵

後來到了北京我還記得去公司報到的第一個夜晚我循著百度地圖找到了「總部大樓」才發現這個地方只是漆黑一片的工地而當時的西二旗地鐵站還是黑車遍地可疑的麵包車在路邊招手"150走不走?別人都是200啊"沒有選擇的我,只能夠花150轉移到最近的一家小旅館放下行李然後再前往10公里外的公司報到

在以滴滴為首的網約車誕生之後至少肉眼可見的是西二旗那些宰外地人的黑車幾乎沒了我晚上也不用因為害怕打不到車不到十點就得開始往家趕相當於每個週末多給了我幾小時生命

不過伴隨著便利的還有爭議除了被一再提及的安全問題之外大眾對滴滴強大和資源調配能力第一反應往往是恐懼而非信任

其實這樣的大公司信任危機並不只是誕生在滴滴身上在人人都把行為習慣上傳到雲端享受前所未有的極大便利的同時人們也產生了《黑鏡》一樣對巨頭的信任危機只要是含著大數據湯匙出生擁有者強大技術的公司沒有人能夠躲過被質疑的命運就連針對華為5G的陰謀論也在海外長盛不衰一樣這種時候,滴滴這樣體量的公司既要承擔人們當下的怨氣還要消解人們對賽博朋克未來的擔憂至少從目前來看能接受吐槽就是一個好的開頭至少不會像某些公司一被指出問題就投訴甚至起訴你吧?

作者:梓泉助手:能貓審閱:小鳴

????


作為滴滴鑽石用戶

在經歷了通過滴滴通勤價格一路從15漲到25之後

看著癟癟的錢包

我選擇了地鐵通勤

勉強聽完了整期節目

只能說對關鍵問題避而不談

試圖以娛樂的態度消解滴滴的問題

以提升滴滴的形象

噁心


滴滴開了一個吐槽大會。

請來了相愛相殺的「程序員」龐博、思文和王建國,以及專車司機,來吐槽滴滴的問題。

總裁柳青帶隊產品經理,一起來解答外界的疑惑。

柳青這次親自上陣,自黑、回應,都是絕不手軟的那種。

看到了這期節目的時候,我覺得是挺有意思的。

我自己也是滴滴的重度用戶。

平時出差趕飛機的時候,去見朋友的時候,下班回家的時候,都喜歡用滴滴來叫車。

當然,也會遇到讓我生氣的時候。

比如說,下雨天的晚上,叫個車,告訴我要排隊七八十位,即使是快速通道,還是等了好久;

比如說,明明地圖軟體上顯示十五分鐘的路程,滴滴師傅開了有半個小時。

(不過,後來才發現,是我自己弄混目的地了……)

怎麼評價滴滴這次開的「七嘴八舌吐滴滴」呢?

作為專業的CEO演講教練,我從演講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滴滴總裁柳青在「吐槽大會」的表現。

01

從分享者的整體狀態來看,是非常真誠的。

不管是坐在臺下聽別人吐槽,還是站在臺上自己親自吐槽,都是一個放鬆打開的狀態,沒有擺架子的優越感,也沒有抵觸排斥感。

在網上,柳青自己還開了專門的微博號、抖音號,來和用戶們互動,聽取用戶的吐槽意見。

可以看出來,現在滴滴整體層面還是在努力通過溝通,內部解決存在的問題,溝通側努力消除外界的誤解。

比如說,用戶體驗不好,司機找不到乘客,乘客打不到車,高峯期排隊還要溢價等等。

有些可以通過努力解決,有些目前確實也是解決不了……比如醉酒乘客是否客戶以獨自乘車?乘客指路走錯了,多出的費用應該誰來出?

所以理歸理,事歸事,不管是對待用戶還是觀眾,真誠都是最重要的。

02

在柳青吐槽的全程,場下有很多處笑聲。

從幽默的角度來說,她融入了不少自嘲的梗。

比如說: 「聽到一半我就想走了,如果不是實在打不到車,我就真走了。」

用自嘲來開場,也是她整個發言的一個小亮點。在演講中,自嘲是很能夠活躍氣氛的。

這會讓聽眾覺得,你是一個幽默的人。

林語堂就在《論幽默》中說過:「真正幽默的人,能自嘲。」

你敢於抖露出自己的不那麼積極的體驗或者經歷,也意味著你不那麼介意這件事,能夠用更開放的態度來面對現在的問題。

自嘲的背後其實是坦誠和勇氣,是開放溝通的心態...

03

在整個演講過程中,柳青也用了比較豐富的肢體語言

比如說,她說話的時候,左手和右手基本上都會有一些輔助性的動作。

在講到拼車的這一段中, 「一輛車可以送三波人。」

柳青就用手勢強化了「1」和「3」的數字變化關係。

「效率上去了,價格下來了。」

柳青也用手勢給出了一個比較直觀的曲線變化。

整體的肢體語言都是很自然的。

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非常地放鬆,能夠拉近和聽眾的距離。

通過適當的肢體動作,還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避免聽眾走神。

04

在口頭表達這一塊,我覺得她的整個演講,都是很接地氣的。沒有提出比較難理解的專業名詞。

還用了一些比喻,來輔助解釋大家的問題。

就比如說,在講到「為什麼打車難」的時候,她是用做飯的比喻來解釋需求和供應關係的:

「建國有一升的飯量,但是隻有二兩米。」

需求量大於供應量,所以打車難。

05

在演講中,柳青還製造了一些反差

比如說,在調侃小問題的時候,都是很放鬆的,自黑起來,毫不手軟。

但是,在講到安全的部分時,柳青就很嚴肅地說:

「關於安全,我們不開玩笑」。

這種表現也會讓人產生信任感,讓聽眾和用戶覺得,你們確實真正的在意安全問題。

06

如何評價滴滴開的「吐槽大會」?

從演講角度來分析,這是一次很成功的大會,嘉賓們表現得都很好,場下觀眾也笑了很多次。

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分析,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展示企業文化的行為。

說實話,柳青在面對外界對滴滴吐槽時候的態度,我還是很佩服的。

比如說,她在微博會增加與乘客的互動,粉絲也漲到了155萬;

比如說,作為一個「霸道」女總裁,會願意來參加這麼一檔吐槽節目。在節目上,她表現的也很謙虛,一直在直面問題,坦誠地接受意見。

之前我就看過一期吐槽節目,嘉賓被調侃的時候,是真的黑臉生氣了,那期節目就挺尷尬的......

而柳青在面對犀利吐槽的時候,沒有躲起來,更沒有選擇懟回去...

當然,柳青的整個表現從演講的角度比較好了,但從脫口秀的角度來說還是玉有微瑕。

相比較而言思文、王建國、龐博這些脫口秀老手更會享受觀眾的掌聲,更自然,柳青還稍顯靦腆,但作為一個脫口秀新人來說,也已經不錯了。

其實,作為一個乘客,我也吐槽過滴滴;

我也有朋友,以前是滴滴的產品專家。

在平時使用滴滴的時候,我會發現滴滴還是做了一些功能的改進的;

在這次大會上,通過他們的發言,也更直觀的感受到了他們改進用戶體驗的誠意...

面對質疑聲,直接面對,是最好的選擇。


想解決問題,早就想辦法解決了。現在不過是想找出提出問題的人。


能接受大眾的吐槽,至少比某些公司一意孤行,不聽取大眾意見要好的多,知道問題在哪,就會想辦法去解決。滴滴的出現始終是利大於弊(不接受反駁)。

滴滴出現之前,出門只能公交或的士,地鐵那時候應該還不發達,公交有多擠有多慢,我想上班族應該很清楚,至於的士,就不說了,會引起敏感。滴滴把司機和乘客整合在同一個平臺,讓乘客能夠很方便的叫到車,也能夠讓司機在業餘時多一份收入,怎麼說都是對大眾有利的。至於吐槽說叫滴滴太貴的,那就別叫滴滴,坐公交或者坐的士,或者也可以自己買個私家車,這樣就不貴了,滴滴司機說手續費太高,emmmm這個問題是可以商量的,不過手續費是不可能沒有的,畢竟人家公司也要生存,如果實在接受不了,也可以轉行。

大家最關注的問題,是滴滴的安全問題,前幾年的滴滴女孩被害案件,滴滴公司的責任最多也就是個監管不利,審核方面抓的不夠嚴,但這件事最主要的還是人的本性問題,人渣始終都是人渣,就算每天監督著它,它一有機會還是會搞事情,只有不讓這種人渣進入滴滴司機這個行業纔行,所以,滴滴公司現在對滴滴司機審核很嚴,滴滴公司也一直在改變,這些大家都是看得到的。滴滴公司除了提供監管和便捷的報警服務貌似也做不了什麼了,人的本性是很難琢磨的,說不定哪天,一本正經的滴滴司機就突然轉變為殺人狂魔,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出門在外,自己保護好自己纔是王道。在沒人監管的黑出租時代,出了多少事,咱也不敢說,也不敢問,以前是網路不發達,現在屁大的事都能傳的人盡皆知,也不知是好是壞。

就這些吧,我只是一個學生,非利益相關,不接受反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