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 桃花馬上石榴裙

 公衆號ID / taohuama2015

 

01

最近的《中國新相親》上,一個妹子引起注意:

妹子叫朱婕,今年24歲,至今生活大小事宜全靠媽媽打理。

每天玩多久手機,媽媽說了算;

每月上交多少工資,全由媽媽做主。

上大學的時候,媽媽一週給女兒帶足7雙襪子和7條內褲。不用洗,全等放假拿回家媽媽洗。

這次來相親,朱婕對於未來老公的要求,就是找一個能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的男人。

嚯,這是幼兒園生活不能自理的小盆友啊,來相啥親啊。

想起抖音上,火得一塌糊塗的結婚橫幅。

姑娘出嫁,父母夥同大舅子小舅子,將橫幅拉滿整棟樓:

  • 拉個橫幅告訴你,對我姐好點!

  • 拉個橫幅告訴你,家裏活都你幹!

  • 拉個橫幅告訴你,我姐說啥就是啥!

  • 我妹只有兩樣家務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 我姐在家囂張跋扈慣了,脾氣不好,你要對她非常好好好,否則小心點。

評論裏,人人稱讚霸氣。

霸氣在哪?我等中年婦女沒看出來。

二十好幾的成年人,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囂張跋扈脾氣不好,還得昭告天下外加恐嚇男方,還挺光榮的?

還有一個條幅是:

我女兒溫柔端莊,若是回家眼中有淚,身上帶傷,定將你放至油鍋炸至金黃。

有人評論:若是她打人家把手打疼了,自己回家哭呢?

我都看笑了。

結個婚,整得像黑社會幫派火拼。

家暴必須不能忍,孃家當然是底氣,但爲寶貝女兒撐腰這事兒,別太過了。

02

2017年年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媽寶男,57.5%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媽寶女。

我們吐槽了多年的“媽寶男”,但現實裏,“媽寶女”的比例一點也不低。

大量的媽寶男女,罪魁禍首隻是媽媽一個人嗎?

有部日劇叫《媽媽不當你女兒可以嗎》,劇中的媽媽控制慾驚人。

而這份控制,常常假借“母愛”之名,看上去名正言順。

劇中的女兒對媽媽言聽計從。穿媽媽喜歡的連衣裙,做媽媽滿意的職業。

但對這個無比乖順的女兒,媽媽還是不滿意。

女兒總要結婚,結婚以後自己不是她最愛的人了怎麼辦?

於是她提出要招贅上門,母女倆婚後也不能分開。

這個家庭裏,爸爸是隱形的。他只忙自己的工作,家事一應甩給妻子。

伴侶的缺位,讓媽媽只能死死地和孩子捆綁在一起,年年月月共生在一起。她要製造一個“理想的女兒”,以填滿內心巨大的空洞。

《爲何愛會傷人》裏寫道:

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媽媽這三個關係同等重要。假設這三個關係都是充滿愛的、和諧的,那麼孩子就會形成非常健康的愛的模式。

但如果爸爸在婚姻中後退一步,會導致孩子上前一步,而媽媽緊緊攥住孩子。

心理學早已研究:當母親不快樂,孩子就會想方設法的滿足母親的需求,想讓她快樂,並把讓母親快樂內化爲自己內心的責任。

03

有一期《少年說》,一名高二的女生,上臺控訴媽媽和家裏人,對自己保護過度。

兒時不會用筷子,所以爸媽只給她用勺子;

擔心觸電,在家連電源都不讓她碰;

怕不安全,高二的她白天和朋友出去玩,家人都要親自接送;

一直到初二,她纔開始自己穿衣服;

一直到高二,她纔可以自己倒熱水。

如果一直忍受,她就只能當一名“媽寶女”。

但她走上臺,開始反抗了。

而一直溫馴聽話不反抗的女兒,一生可能就要這樣度過:

考上心儀的大學,父母嫌學校太遠,於是改志願;

談了戀愛,媽媽不滿意對象,於是被迫分手,和符合父母要求的男生相親;

走進婚姻,吵個小架,父母都要介入調停,

過不下去想要離婚,被父母施壓勸住。

直到她有了孩子,她又把滿腔的愛傾撒向她的孩子,一如她的父母……

一個細思極恐的輪迴。

04

熱播劇《都挺好》,姚晨飾演的蘇明玉,自小被冷漠對待,在情感忽視下成長,成年後選擇逃離。離開10年,創傷依然無法癒合。

也許蘇明玉還是幸運的。

因爲現實中還有許多無法逃離也無力反抗的人。

電影《鋼琴教師》裏,40歲的艾瑞卡因爲母親超強的控制慾,活得壓抑又痛苦。

已經40歲的她,還和母親同牀共枕,也從沒有能談過一次戀愛。

常年被壓抑,被迫言聽計從,令她內心漸漸扭曲崩潰的她。

她開始通過自殘,來發泄自己內心的怨憤。

被控制的女兒反抗失敗,只能通過毀滅自己,來獲取一線快意。

因爲毀掉自己,就是毀掉母親的作品。

媽寶男的一生也多如此。

或許最初有過反抗,但被母親的愛深深裹挾,最終放棄。

他無力,去掙脫那個與他共生在一起的媽媽。

也無力,去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

即使戀愛中,媽寶男表現出對伴侶的順從,但毫無例外,都會在婚後將伴侶一起拖入家庭的三角紛爭中。

他會把對母親的憤怒,投射向妻子。要麼冷漠,要麼逃避,要麼以犧牲妻子來滿足母親。

又或者,人到中年突然峯迴路轉,鬧出軌,要離婚,把半生的壓抑苦果都讓新生家庭來承擔。

05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

把兒子養得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承擔不了家庭責任;把女兒慣得坐享其成自私懶惰,只會親親抱抱舉高高,都是父母的失責。

我理解抖音上的結婚橫幅,有人只是湊個熱鬧,有人只是搞個噱頭。

調侃也好,威脅也罷,婚姻是一場合作,是實打實的過日子。別隻會讓男人來當大爺,也別光讓女人當小公舉大小姐。

媽寶男嫁不得,媽寶女娶不起。

這樣金貴的兒女,爹媽還是自己留着吧。

文章插圖來源於網絡


關於作李愛玲,情感作家,職場媽媽,百萬讀者心中的鏗鏘犀利桃花姐。最新作品集《此生江湖聚散,你要敢愛敢當》。



  情商課堂精品推薦  

談到如何教育孩子,著名作家劉墉特別有發言權。

他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螢窗小語》《說話的魅力》《我不是教你詐》等作品暢銷千萬冊,是許多年輕人進入社會前的人生必讀書。



而除了在文壇、畫壇等領域的成就,最讓他得意的、也是最體現他教育理念的,是他的一雙兒女。兒子劉軒,劉墉採取嚴格教育,一路考取了著名的史岱文森高中、茱莉亞音樂學院、哈佛大學,現在是著名的心理學者、作家、演講家。女兒劉倚帆,以鼓勵教育爲主,14歲獲得美國布什總統獎,從小學到初中畢業,學業成績全A,以高中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後又考入世界頂尖的沃頓商學院。



張怡筠情商課堂,爲您推薦劉墉老師總結了近5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經驗,推出的課程:《劉墉談親子教育》


40堂劉墉親授的親子教育大課

40個最關鍵養育問題的解決方法

(已更新完畢,可永久學習)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即可訂閱



現在訂閱,可享活動優惠

另外免費獲得“劉墉人生50問”音頻課


課程領取方式

訂閱課程後,進入課程詳情頁

下拉至詳情頁底部

掃描二維碼即可領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