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都表現了人類早期文明的萌芽。

對於人類萌芽時代而言,《山海經》相當於人的認知起初的嬰幼兒期,1-3歲的小孩,對身邊的萬事萬物的認知過程,與人類以生繼來的奇思妙想,構成了《山海經》的故事的大背景。

因此,如何評價《山海經》,不能只是站在現在的認知體系下去評論它的歷史價值,而是要回歸本源。

人類的早期文明,是通過數萬年的人類的進化而來的。語音的產生與語言的產生是一個很長時間的不斷的充實與完善過程。華夏文明也是一樣,所有的人類關於對自然界的認識,一定先是口口相傳,因此而不斷優化。到了語言與文字的形成早期,於是便有了《山海經》這類的華夏文化,與此相關的《1001夜》大致也是如此!

《山海經》既然是以歷史的、地理的、傳說中的故事為主,那麼除了地理的真實可靠之外,其餘的傳說中的各類神化故事,屬於人類精神的寄託與自然的感知,這個生命力才能穿越時空即傳承。

因此,對《山海經》我們要持多維的、辨證的、發展的認知觀,歷史的、客觀而理性的去了解和閱讀。


感謝邀請。

肯定有價值,而且價值還不小;具體有哪些,就需要慢慢說了。

先要釐清一個概念——華夏的上古時期指什麼?

按照學者們的意見,中國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等階段。近古,是宋代結束之後至辛亥革命爆發;中古,是秦統一中國,就是公元前221年,至宋末。上古,結束是前221;開始,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代開始。另一種,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帝開始。

上古之前還有嗎?還有,那就是遠古了,或者從夏往前推,或者從黃帝往前推。

關於上古究竟從何時開始合適,不在本題目討論範圍之內。 咱們只說按照《山海經》問世的時間,給我們提供了哪些瞭解之前的上古時期有意義的資料。

這樣,確定《山海經》的成書時間,就很關鍵了。

《山海經》面世之後,研究者眾,不說相關著述汗牛充棟,也能以書盈四壁來形容。

現在,對於這本奇書成書於何時,意見已經比較一致,就是在《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二書之間,約在戰國晚期——公元前300年前後的可能性最大。

近現代學者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見解,就是《山海經》最初是西周早期的周王室輿圖檔案;後來,流傳到楚國,吸收了許多楚史巫文化內容,包括巴蜀及西南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風土人情等等重要資料;然後,又輾轉到北方,經由陰陽大家鄒衍及其後學的補充修訂,遂基本成書——所以,書中陰陽五行之色彩亦重。

周王室的輿圖檔案,之所以「流落民間」,很可能與王子朝奔楚這件事有關。

這個叫「朝」的王子,是周景王的庶長子,曾深受寵愛。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未及立王子朝為太子而去世。國人擁立周景王嫡長子姬猛為王,王子朝擊殺姬猛自立為王,後晉國攻打王子朝,並擁立姬匄為周敬王。於是王子朝攜周室典籍奔楚。

這事兒發生於公元前500年前後。作為周朝史官的老子,如果不是與王子朝通謀,也很可能因此事深受打擊,而騎牛出走。

這是周王室絕密資料外泄,至楚被「添油加醋」,再到鄒衍手裡繼續添加,最後成為《山海經》的關鍵。

既然《山海經》的骨幹內容是周王室的輿圖,其第一個重要價值,就在於它是周朝天子瞭解和掌控天下的地理志。

夏商周三代,進入了統一王國階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的觀念,已經形成。

夏朝,暫未發現有文字文獻留存;商代,甲骨文只是祭祀的卜辭,當也有朝廷文書等文獻,很可能未能保存下來。到了西周,國家形態更為成熟,王官的分工也更詳細。《周禮》中,記載了邍、翨、薙等官員的名字,他們專門職掌天下輿圖的檔案資料,包括了中國境內的山川地理、動植物產及地下礦產、名山祭典、遠方邊裔的情狀等等。

這些官員,應該不是僅憑自己的想像隨便胡亂寫的。寫錄之前,當有一個調查勘與的過程,不但瞭解了山川河流,同時也蒐集了民情傳說。

《山海經》中,有意義的地理記載,基本集中於《五藏山經》之中,所涉幅員極其遼闊。

《中山經》,記載了中原地帶,涉及河南、安徽、江西、兩湖、四川等。《東山經》,記錄了自山東半島、東北濱海區域,及至朝鮮、日本、琉球羣島等地。《南山經》,記錄了自雲南、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及至越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地。 《西山經》,自陝西、青海、甘肅、新疆,及至中亞。 《北山經》,自河北、山西,及至蒙古、西伯利亞。

書中,以《中山經》為軸心,東南西北,皆由此向外擴展,放射性地記載敘述。這恰恰符合周王室以「中央之國」自詡之特點。

《五藏山經》後面的「記」曰:大禹治水及以後,走遍天下名山,凡有五千三百七十座;所經行土地,則達六萬四千五十六里之廣。《山經》中記載的山河大地,就是公元前1000年至戰國時期,當時中國人所較能知悉的世界地理。 《山海經》,足可稱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重要文獻,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地質學價值。

《山海經》的第二個重要價值,是記載了當時所發現的寶藏。

《五藏山經》的「五藏」,就是「山海天地之藏」——山海的富藏,天地的寶藏。可以說,《山經》 是一卷古老的寶藏圖或寶藏檔案。

根據書中記載,天地之間,從東到西,橫跨二萬八千里;從南到北,縱長二萬六千里——有河流發源的山有八千里,容納河流的河海也有八千里;介紹的礦藏有金銀銅鐵錫和玉石硃砂堊石等等,出產銅礦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產鐵礦的也有三千六百九十座。

《五藏山經》所記,不是一座座孤立的山,而是各山之間的關聯,也就是山脈。對某座山,先講有無水源,次述林況、礦產、植物、動物——尤其對奇特動植物,既有外形描述,又講醫藥、巫術作用和功能。對每個山脈,最後講述對該山的祭祀方法,介紹主司之神——神的圖騰、神的性格與特殊形象。

由眾山組成的這份多彩多姿的寶藏圖卷,可以想見古之先民的地理觀,更可以瞭解到能運用寶藏知識的史巫之官,是重要的人文財富。

《山海經》的第三個重要價值,是詳細記述了各山所產林草鳥獸等動植物資源。

關於林木,書中記載了桂、棪、梓、柟、荊、杞、杻、橿、檀、楮、柞、櫟、松、柏、桐、椐、柘、榛、楛、棕、椿、栒、橘、桃、桑、漆、竹等等,非常豐富。

對於林草,《山海經》有很多藥用的記載。如凋棠「食之已聾」;榮草「食之已風」;條草「食之已疥」;杜衡「食之已癭」;器酸「食之已厲」;苦辛「食之已瘧」;鬼草「服之不憂」;嘉果「食之不勞」;黃棘「服之不字」,菁蓉也「食之使人無子」;薰草「佩之可以已厲」;黃荏「浴之已疥」。無條還「可以毒鼠」的葯如無條;茇、薴葶「可以毒魚」 ,等等。

《山海經》當有林草藥配圖,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鳥獸記載亦非常詳盡,篇幅關係,遑不多論。

《山海經》的第四個重要價值,是關於帝王世系的記載。

其中有一些,比如王亥,已被甲骨卜辭證實是商族先祖先王,具有重要史實價值。另外一些,則至少反映了不同民族部落對始祖的神話崇拜。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1,伏羲與女媧神話,三皇的傳說之一,應為源於巴蜀及西南少數民族的傳說;

2,神農氏、炎帝神話,三皇傳說之二;

3,軒轅氏黃帝神話,五帝傳說之一;

4,窮桑氏少皞神話,五帝傳說之二;

5,高陽氏顓頊神話 ,五帝傳說之三;

6,帝俊、帝學神話,五帝傳說之四;

7,堯、舜神話;

8,鯀、禹神話。

之所以稱之「神話」,因為記載中的確有神話色彩。但這樣的先祖崇拜,仍然為後人探究民族和部落氏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山海經》的第五個重要價值,是為研究中國古代神話提供了最好的藍本。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神話是集體潛意識的反映。 不要簡單地認為,神話只是荒誕不經的臆想。在原始社會,個人的存在與性格是安頓並融合於羣體的生命之中的——族羣的生存,關係著個體生存。因此,個人的理想和願望,不僅與族羣共同的理想與願望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且常常通過神話表達出來。

《山海經》的神話,包括自然現象神話、大地神話、山嶽信仰與樂園神話、動植物變化神話,以及神屍變化神話和文化英雄神話。 用華裔學者李豐楙先生的話說——

這些神話都曾經是古老的夢境,表達了民族隱蔽在深處的理想與願望,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這一理想與願望。生命終將趨於完結,迫促於死亡的危機,那麼經由變化,成為植物或動物,這就是經由神話的幻想與象徵,獲得部分的滿足。現實生活的艱困:天災交迫、國事困厄,那麼,一個崑崙樂園或遠方樂土,就能滿足個人希望長壽永生與社會和諧安樂的意願。當個人處境受逼於環境,感到時間的匆迫、空間的狹隘,那麼,神話人物的叛逆、不屈、與永不妥協的神性,將使年輕的心靈、創痛的靈魂走向成長,給予掙扎的生命以振奮的力量。因此,神話中的人物將是「道德觀唸的保護和加強者」,不但護衛了當時的人類,也將是後世本枝百世的後嗣據以生存下去、奮鬥下去的守護者、引導者。因此,現代中國人需要重溫神話,也將要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現代神話。

這個話,說的無比之好。


總結一下—— 《山海經》記述了地理、山川、道里、部族、物產、祭祀、藥物、醫巫、原始風俗等上古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關於地理和礦藏,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關記載,具有考古和地質學價值。書中的帝王世系,具有文獻參考價值。書中的神話信仰等內容,具有文化學、神話研究等方面的價值。


在2003年以前,精英知識分子,普遍把《山海經》當作荒誕的神話來看待。比如司馬遷,就說《山海經》裡面的奇聞怪獸,不敢當真。

不過,到了2003年,隨著人類基因組的測序完畢,祖源血統學/分子人類學誕生。幾萬年前的屍骸,都能檢測祖源血統單倍羣。

於是乎,《山海經》剔除誇張成份之後,變得格外珍貴,因為書裏的神話,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4500年前遠古往事的模糊記憶。

《山海經》的第1男主角,非「軒轅黃帝」莫屬,他在4500年前的涿鹿鏖戰中,僥倖慘勝了蚩尤。第2男主角,就是治水的「姒禹」,夏朝的開國君主。

有可能,《山海經》是1本看圖說話的書籍。4000年前,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為了避免蠻夷造反,就把全國四方的青銅,收集起來,鑄造成九鼎,上面刻滿了各地域的奇聞怪獸,書記員看圖說話,生硬的記載了下來,導致經書行文粗疏、誇張荒誕。

比如《山海經》記載的「二八神」,原來是臺灣島高山族的「拉手舞」,被描述成了仙人跳舞、祭典神祇。又比如小浣熊,因為尾巴黑白相間、分為九節,被描述成九尾狐。


《山海經》是信史,是天國玉碟,因其用「結繩記事」的方法記錄事物、地理,古今人多不明白它的含義。中國是天國的嫡傳國,也是文明的延續者,有義務研發、推廣祖先創造的天國文明。

《道德經》是天國憲綱,《墨子》是世界治理指南。

中國人的祖先信奉「道」,中國人信奉祖先,西方人信奉上帝,上帝即是西方人的祖宗也是他們的偶像,東西方文化隔絕使他們不知道這也是他們祖先的文化。

鼓吹個體、自我膨脹是「戰國」時的產物,今人類面臨生死存亡的「大限」,尤其需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面對祖先的「道」,其他宗教和政黨文化都是垃圾文化,而這些宗教和政黨教化人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大家回歸祖先創立的「道」,這是和平與發展的本源文化。

《山海經》是打開「天地絕通」的一個「繩頭」,看不透它,你就弄不清人類文明的本源,你將至死活在困惑中……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上面五千年」被隱藏,而「華夏文明」即鎖著「上面五千年」,這也是你找不到「夏商周」的原因……無論太昊伏羲、還是堯舜禹都是真實可觸的人物,他們的事蹟都有詳實記錄,你看不到,是被障眼法遮住。

在祖先偉大的「道」面前,神父和政治家基本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上古史是清晰可見的,華夏文明和科技沒有一樣消失,也沒有一樣無解。找自己的慧眼吧,一萬年來殺來殺去沒殺出真理,證明唯有「道」可以給全人類幸福。


要探討《山海經》對華夏上古文明的研究價值,就要先了解《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山海經》全書原共22篇,現存18篇,分為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此外,對於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 在書中也有記述。

《山海經》到底是什麼人書寫的,成書時間在什麼朝代?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十分明確的證據加以證明,學術界多數人認為該書並非一人所著,成書也並非一時,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但又奇思妙想不斷的奇書。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其中對古代地域及志怪的描述,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特別是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想關文獻。

《山海經》的內容到底是真是假,目前均不得知。古今學者對此有著不同的認識,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魯迅認為該書屬於「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普遍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中國是一個神話的國度,在先秦時期有著無數神奇而壯美的古老神話,這些神話無一例外,都反映出中華民族撼天鬥地、蓬勃奮發的精神,讓世世代代的華夏子民激流勇進,不斷進取,其中上古奇書《山海經》可謂是無數神話的開山鼻祖,雖然幾經滄海桑田,但是裡面的故事,始終並將繼續激發著我們的探索無窮宇宙的求知慾和人定勝天的開創精神。


《山海經》怎麼可能是用來研究上古文明的?我怎麼覺得《山海經》描述的是一些修行者在這方世界的探索與發現。當前的我們所擁有的對世界的認識存在很多空白期,這就給今天的我們提供了無數個思考、想像和發展的空間。所以,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那碗飯被他人搶走,也不用看到別人碗裏的東西多就千方百計的算計對方。真的,沒那個必要。人生在世,說是百年,但時間是個什麼玩意呢?等你變成「鬼」的時候,應該能夠說清楚。民間有很多精怪的記載,可能你不把它當回事兒,而我卻覺得這些說法應該有三成的可信度。今天的採藥人在碰到「人蔘」時會做很多前期工作,要是什麼也不做上去就把它給採了那麼你拿到的「人蔘」就會失去靈性。


《山海經》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經多人寫集成的一部古書,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經》是一部以神話為主流的書,它的內容包括範圍龐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話資料而然,還涉及到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藥衛生學等,此書內容包羅萬象,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當時的生活日用百科全書.此書《五藏山經》的各經後面,大量列舉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雞、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經中所見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說巫師用精米來享神.《山海經》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關於醫藥、咒禁、神怪等記敘.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裏說它「蓋古之巫書」,當是平情之論.

袁珂先生在《山海經校注.序》中曾這樣說:「《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說《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淵府」(寶庫),是為歷來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眾所公認的.

魯訊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亦說《山海經》「蓋古之巫書」,又在《漢文學綱要》中說「蓋以記神事」.足以證明《山海經》是一部極具神話研究價值的古書.

整部《山海經》大約可分如下幾部份:

一.《五藏山經》,共五篇 ,約佔全書二分之三以上;內容有關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禮儀式和所用之物,間中敘寫到諸山山神的形貌和神力.

二.《海外經》,共四篇;內容多記海外各國的異人、異物,也有些古老神話零片記敘,如夸父追日、刑天斷首.

三.《海內經》,共四篇;內容是記海內神奇事物,如昆龍景象、建木形態、巴蛇、雷神等.

四.《茺經》,共五篇;內又分為《大茺經》四篇和《海內經》一篇;內裏記錄了一些有關帝俊和黃帝(古代東西兩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話.此經是保存神話資料最多和最原始的;大部份重要的神話材料幾乎會萃在這裏,而這部份之寫作時期可能比經中其他部份還早.

從 「海外南經第六」 起到最後 「海外經第十八」 止之十三篇,簡稱為《海經》.和前面的《五藏山經》即《山經》合起來,總名之曰《山海經》 。

《神話性質》

1. 宗教

《山海經》書中展示之巫師所有宗教活動,真是觸目皆是,多難勝舉.如《山海經》中,每一小節的後面,都記載有對某系列山山神的不同禮典,不僅有如魯訊先生所說的「禮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 ,禮典中還有什麼「幹舞置鼓」、「雄雞瘞之」、「合巫祝二人舞」、「聊用魚」 ……等等,不外都是巫師祠祭時的景象.如諸山山神,有身人面者、有鹿身八足蛇尾者、有鳥身龍首者、有龍身鳥首者、有羊身人者、有龍身人面者、有豕身人面者、有人面三首者,奇形怪狀,種種不一,或是動物形體的拼湊,或是半人半獸的組合,也顯現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色.

2. 歷史

《山海經》書中記有孚些神譜,有帝俊、炎帝、黃帝…… 的神譜,其他歷史性質的書中也記有若干帝王譜系,我們若將二者來對照觀察,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神話與歷史竟是同步的.這可證明到原始初民是將口耳相傳的神話視為是他們的歷史.某些民族中巫師祀神寺演唱創世史詩和英雄史詩,講述天地如何開闢,人類如何誕生,講述祖先的事績和英雄的戰功等,在初民視為是歷史的,其實也全是神話.此可證在上古時期,神話與歷史同出一源.

3. 地理

神話和地理的關係,在《山海經》一書中,見得更是密切.整部《山海經》,便可說是一部神話性質的地理書.以禹因治水而求賢人的記錄為例.禹因東西南北所經之地,都作了神話性質的描述,文中所寫的地名國名,大都不可證實,只可視為神話地理.

4. 民族

《山海經》給我們展示了豐富的民族學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當然亦充分帶著神話色彩,如象不死民、三首國、長臂國、丈夫國、一目國、誇金國、跂踵國、犬封國、黑齒國,等等,單看以上的名目,就知道是屬於神話的民族學範圍.

5. 動物和植物

《山海經》所記的奇禽怪獸,異草珍木,就是神話的動物學和植物學;這些奇異的動物和植物,各自有其醫療效用,能治各種常見和不常見的病症,這又成了神話性質的醫藥衛生學.例如有種動物,喫了它能使人不會放屁;有一種九條尾的狐狸,人喫了它庇不逢妖邪氣.有的動物狀如羊,九尾四耳;又有的狀如烏龜,卻有鳥首.各種奇形怪狀的動物,什為有趣.

6. 天文和氣象

如象羲和生日、浴日、常羲生月、浴月、湯谷十日、石夷「司日月之長短」,等等.又如《大荒東經》中記日月所出之山凡六:大言山、合虛山、明星山、鞠陵於又山、猗天藝門山、壑明俊疾山;《大荒西經》日月之山亦六:豐沮玉間山、龍山、明山、鏖巨山、常羊山、大荒出.此外,經中亦記,凡某神出入某山某淵,必伴隨著風雨晦明.而有此神一出現,便會帶來水災等.

7. 哲學

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刑天斷首,鯀腹生禹,等等.其中都是鼓舞人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鬥志的,然而卻不用枯燥的說教,而是用通過神話折光反映出來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最著名的是愚公移山的神話,其實是一段古老的神話,一段寓意性強的神話,它體現的精神,精衛填海的精神一致.接近道家思想的《準南子》中,也記錄了相當可觀的神話傳說,其中所記四大神話:女禍天、羿射十日、共工觸山、嫦娥奔月,都各自有其寓意。————————————————————《山海經》既是一部挑戰性的古書,又是我們民族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唸的淵藪。在古代,它以異端邪說之淵藪的性質對"不語怪力亂神"的正統思想方式提出挑戰,對通行的經史子集圖書分類法構成某種潛在的威脅;在現代,它又給既定的學科劃分和專業界限造成很大的麻煩。無論是中國古時候的知識分類還是現代國際通行的學科體制,都無法使它對號入座。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宗教學家,方誌學家,科學史家,民族學家,民俗學家,文學批評家,乃至思想史家均不能忽視它的存在。但誰也無法將它據為己有。它不屬於任何一個學科,卻又同時屬於所有學科。


「文明」這東西,更多是人類的進程中自然而然的創造的。不是搬出來擺到那明碼標價的研究的。是先有人類的社會活動,然後有了「文明」的概念,不是先有了文明概念的研究然後有了文明及人類社會活動。當然,若是給我開的研究費用足夠,我覺得我對它去研究的價值還是相當巨大滴。可是關於這點,文明的我有時說的貌似並不起多大作用。對我而言,眼下山海經沒有毛的文明研究價值,因為現在的我正在文明的進程中具體的創造著文明。當然,誰誰覺得能對上古文明作出研究價值,那是這些人的賦予上古文明的價值。各執其責。先做出價值再說,文明本身被創造著相伴著呢......


上古文明自山海經始纔有記錄,但上古文明是一定存在的。


上面很多是曲寫手法,沒法明寫,和恐怖環境下的暗碼一樣??。找到解碼,才能復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