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被下獄冤死,秦檜說:乃上意也。可以說秦檜實在高明!一句話就想把自己給洗白了。

既然嶽飛是趙構害死的,為什還有這五位有頭有臉的人物跪在嶽飛墓前?究竟是誰是非不分黑白不明?

既然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我們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這幾位跪了這麼多年,自有他的可跪之處,歷史的巨輪是人民推動的。皇帝和官老爺們,離開人民,他們又算什麼?

秦檜夫婦、張俊、万俟卨……他們跪在這裡,是民心民意所向,人民不會故意去怨枉一個好人!

無論逮捕嶽飛的命令,是趙構還是秦檜下的?正如秦檜所說的乃上意也一樣,都不能為秦檜洗白。試問一個權臣如果自己不想做違心的事,怎麼可能去為別人背鍋?!


謝邀



《宋史》在嶽飛入獄這件事情上的記載是比較準確的。我們再拿相關記載之進行比對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嶽飛入獄前,趙構與秦檜議定,進一步加強朝廷對原嶽飛部下的掌控力度

(紹興十一年十月庚午[五日])秦檜奏上流守備。上曰:「艱難以來,將士分隸主帥,歲久未嘗遷動,使植根深固,豈是長策。嘗令互易如臂指可以運掉。才過防秋,便當為此,則人人可以指蹤號令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2

九月金軍都元帥完顏宗弼放歸扣留的南宋議和使臣莫將、韓恕,給趙構帶來了一份措詞強硬的求和書,希望趙構心懷仁慈「善衛生理」,對議和的事要「惟熟慮而善圖之」

宗弼這封信也宣告著宋金戰事暫告一段落,雙方正式開始議和。

四月南宋奪三大將兵權,五月韓世忠軍被拆分,趙構決定趁機拆分原嶽飛指揮的荊襄軍隊,調離或罷免長期駐屯襄鄂一帶的將領

趙構掌握大方向,秦檜負責具體操作,這件事秦檜早就著手在幹了。


九月,張憲到鎮江張俊樞密行府公幹,因王俊首告「謀反」而被逮捕下獄。這張憲也真是夠了,要造反就好好造吧,他偏偏要跑去鎮江自投羅網

稍微有點造反常識都知道,要辦事最重要的是掌握軍隊,從來沒有扔下軍隊造反成功的例子。所以正常人都知道,張憲造反這事根本就沒譜。但是,

秦檜得之,藉以興羅織之獄,殺嶽飛父子。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1.王明清《揮麈後錄》


十月十三日,嶽飛入獄

少保醴泉觀使嶽飛下大理寺。

先是,樞密使張俊言:「張憲供通為收嶽飛處文字後謀反。行府已有供到文狀。」

左僕射秦檜乘此欲誅飛,乃送飛父子於大理寺。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2

很多相關記載表明,王俊是在秦檜一夥指使下首告張憲謀反,秦檜本人就是這場冤案的總策劃。

即使不採納陰謀論,秦檜也是張憲案及隨後的嶽飛案的總導演:秦檜的智商基本上沒有太大毛病,按常理推斷,他不會不知道張憲謀反案另有隱情,但秦檜此時的目標已經不僅僅是張憲,他還要「乘此欲誅飛」



李心傳認為:

是秦檜把嶽飛父子送進了大理寺獄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與《三朝北盟會編》比對

在寫完嶽飛入獄這件事情後,李心傳又錄入了徐夢莘的相關記載


秦檜密遣王俊同王貴前去謀陷侯……秦檜奏,乞將張憲、嶽雲與飛同白其事,是時,侯尚不知。良久,秦檜密遣左右傳:「宣請相公略到朝廷,別聽聖旨。」侯既聞宣詔,即時前去,卻引到大理寺。

~《三朝北盟會編》卷207.《嶽侯傳》


「秦檜密遣」身邊的人到嶽飛那裡去宣詔,說得已經很明白了:

秦檜假傳聖諭,把嶽飛送進了獄中




嶽飛入獄的第二天,秦檜向趙構通報了這件事。生米已經下鍋,趙構也不能強行要人,畢竟在名義上嶽飛只是到大理寺去配合調查張憲謀反案,而整治張憲等荊襄將領是趙構和秦檜的一致意思。趙構認為,謀反罪名太大,牽連又太廣,按秦檜的搞法將來不好收場。於是趙構告誡秦檜:


(紹興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己卯,上曰:「凡事必謹於微,若事已成,則難改。故書言[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荊襄守臣闢差者,勿令久任,以漸易之。非特謹微,亦所以保全之也!」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2


趙構的意思很明顯,只要達到易荊襄守臣的目的就完事了,何苦要害他們的性命?


按《三朝北盟會編》的說法,秦檜報告「張憲謀反」時趙構的反應是「上聞驚駭」,秦檜要求令岳飛、嶽雲、張憲三人對質,趙構沒有答應,過了「良久」,秦檜才退下自行其事。那麼趙構當時對秦檜說了什麼呢?






《三朝北盟會編》與《金佗粹編》考辨

岳珂在談到祖父入獄經過時,採信了原版《會編》的相關記載



十三日,檜奏乞召先臣父子證張憲事。上曰:「刑所以止亂,若妄有追證,動搖人心。」不許。檜不復請。十三日,矯詔召先臣入,臣雲亦逮至。[據《三朝北盟集》先臣飛傳]

~《金佗粹編》卷八.行實編年五


《三朝北盟會編》幾經刪改、佚失,我們現在看到的《會編》中缺、漏、錯訛很多,與原貌有差異。趙構「刑所以止亂……」這段話在現存的《會編》中不見原文,但結合其上下文內容可以判斷,趙構阻止秦檜以張憲案牽連嶽飛入獄是合理的

岳珂特意註明他這段記載抄自《三朝北盟集》。我們知道,《會編》、《要錄》和《金佗》都作為國史補充資料由南宋史館收藏,南宋朝廷和史官們隨時可以讀到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原版。

給岳珂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憑空編一段趙構聖諭,還公然冒充是《會編》的記載。畢竟任何人都只有一顆腦袋






綜上趙構反對秦檜借易荊襄守臣之機殺人,秦檜把張憲謀反做成了鐵案;趙構反對秦檜把嶽飛牽扯進張憲案中,秦檜借議和之勢矯詔把嶽飛送進了獄中。




趙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議和上,他沒有想到嶽飛入獄後就沒能再出來。他再次得到嶽飛的消息已經是紹興十二年正月十四日

在「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元宵節,這個古代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前一天


戊申,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週三畏同班入對,以鞫嶽飛獄畢故也。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4


此時,距嶽飛被害過去了整整十四天,趙構才知道自己已經「賜死」了嶽飛





怎麼去理解這個問題呢?我個人認為嶽飛被斬殺趙構和秦檜都難詞其咎的。區分的是一個是默許另一個是施行者罷了。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趙構默許秦檜殺嶽飛,主要原因是嶽飛揮軍北伐的終極目標是滅金國,救二帝回京。一洗靖康之恥。這個目標就觸動了趙構的根本利益了,二帝回家了這個皇帝誰來當了。基於這點趙構是不想嶽飛滅金的,只希望宋、金維持現狀,他安穩地當這個皇帝就是了。同時也擔心岳家軍一旦強大不受朝庭的掌控,直接威脅到趙家天下(因為自唐朝以來軍權太大的節度使都不好掌控,甚至顛覆了皇家天下,他趙家江山也是這樣得來的)所以他必須要斬殺嶽飛。第二秦檜本身就是兩朝臣子,他是人在宋朝心卻在金國的。嶽飛要滅金國的行徑是不符合他個人利益的,所以他一定要阻止,能斬殺嶽飛更是上上之策了。正因為趙構、秦檜兩人都各有算盤,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嶽飛觸動了他們倆人的根本利益。但秦檜只是一個臣子,要殺嶽飛還是有所顧忌的。所以他還是要趙構默許的。所以說殺嶽飛應該是趙構默許,秦檜施行罷了。嶽墳之上跪著之人應該也有趙構一份子。謝謝大家!


在議和這件事上,趙構和秦檜是一體。而何談的條件之一就是殺嶽飛,所以不管是趙構的命令或秦檜的決定,都不能洗脫掉他們兩人都是殺害嶽飛的主兇的事實。多的史料我不引用,我只引用《宋史·秦檜傳》中的一段,證明兩人在議和,也就是殺害嶽飛這件事上是一體的。

其具體內容如下:十月,宰執入見,檜獨留身,言:"臣僚畏首尾,多持兩端,此不足與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乞顓與臣議,勿許羣臣預。"帝曰:"朕獨委卿。" 檜曰:"臣亦恐未便,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別奏。"又三日,檜復留身奏事,帝意欲和甚堅,檜猶以為未也,曰:"臣恐別有未便,慾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別奏。"帝曰:"然。"又三日。檜復留身奏事如初,知上意確不移,乃出文字乞決和議,勿許羣臣預。

這段話中,秦檜充分運用了心裡戰,牢牢抓住趙構的心思,一次次加強趙構議和的決心。最終趙構將議和大事全權交給秦檜處理,其他任何大臣都不得幹預而這議和大事,當然包括後面的殺害嶽飛了。

而現在的某些人,為了洗白秦檜,總是有意在議和殺嶽飛這件事上,把趙構和秦檜分開來說,說趙構是主謀,秦檜是執行者。殊不知,在這件事是他們兩人是一體的。趙構並沒有強迫秦檜負責議和,秦檜主動攬權,要求自己負責議和。而趙構樂於放權讓秦檜全權負責。「朕獨委卿」,在議和殺嶽飛這件事上,趙構就是秦檜,秦檜就是趙構,他們不分彼此,都是殺害嶽飛的元兇,所以不管秦檜自己的決定還是趙構的命令,都沒關緊要,dou 改變不了兩人都是殺害自己國家的英雄的事實!


秦檜和高宗誰主張殺了嶽飛不重要,重要的是嶽飛死了,這是宋高宗自毀長城,失去了收復舊京汴梁的好機會。失去了重振河山的好機會,從此後,南宋只得偏安一隅,斷了收復失地的心。

回到題主這個問題,聊一聊到底誰纔是殺害嶽飛的主謀。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那就得搞清楚殺了嶽飛後,對誰有利!對秦檜有利?不見得,嶽飛死了,秦檜還是做他的丞相,有沒有陞官,說到底秦檜只不過是揣摩出高宗的心中所想,排宋高宗的馬屁罷了!

那為什麼宋高宗要殺嶽飛呢?要知道兩人還是有過蜜月期的,而且宋高宗也一度很看中嶽飛,正是由於宋高宗對嶽飛的看中,才使得嶽飛成為「中興四將」中陞官最快的,也是全國擔任節制一方,開府建牙的大官中最為年青的一個!那宋高宗殺嶽飛的原因是什麼?不外乎有二:一個是不援淮西,一個是建議立儲。這兩件事其實都犯了皇上的大忌,不援淮西說明尾大不掉,不服從命令;建議立儲說明心中已懷二心!一個手握重兵不聽調遣而又懷有二心的將軍,高宗的心裡害怕程度,可想而知!這就是高宗要殺嶽飛的原因。秦檜只不過是替高宗背了個黑鍋而已!


秦檜陷害嶽飛完全是在替宋高宗趙構背黑鍋,君要臣背鍋臣不得不背鍋。秦檜只是一個識時務的實用主義者,一個忠誠於宋高宗趙構的無原則無立場的奴僕,不過是統治者利用的工具罷了。

金國想的是擄獲了徽欽二帝,就可以直接滅掉北宋,沒想到趙構竟然跑到長江以南維持著王朝。於是他們便不斷的南下,意圖消滅南宋。此時的趙構迫於形勢,不得不啟用抗金名韓世忠和嶽飛來抵禦他們的進攻。但是,當嶽飛和韓世忠大敗金軍,並意圖收復河山的時候,最焦急的不是金國的皇帝,而成了南宋自己的皇帝趙構。因為一旦自己的父親和兄長被救回,那麼趙構就真的很尷尬了。趙構雖然處理政務昏庸,但是,他內心對權力的渴望是絕不允許嶽飛這樣做的。於是,他任命與金國關係密切的秦檜做丞相,希望與金軍議和,而高調討伐金國的嶽飛就成了絆腳石(韓世忠就比較低調,深知官場的爭鬥伴君如伴虎),在被12道金牌緊急召回後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在獄中。而秦檜作為這項陰謀的實施者,直接把鍋背牢。試想當時,如果皇帝不發話,秦檜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在對權力充滿渴望的趙構面前如此造次,因此秦檜也不過是統治者利用的工具罷了。

南宋當時的主要軍事領導人,有韓世忠,嶽飛,張俊,劉錡,吳玠,劉世光等人。這五個人分屬不同的戰區,能夠調動他們的人,只有趙構。在南宋,這個風雨飄搖中的小朝庭中,沒有誰比趙構更瞭解軍隊的重要性了。所以,他不可能把軍權拱手讓人。更何況,在當時秦檜還沒有到隻手摭天的程度。

這幾個人如何調動,調動到什麼地方。有這個權力者,只趙構一人。說秦檜沒有經過趙構的同意,就能把嶽飛削去軍權直接下獄,說破天都不會有人信。殺害嶽飛的始作俑者是趙構,這是鐵的事實不容置疑。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秦檜就是清白的,是替趙構背了黑鍋。秦檜在這個事件中是推波助瀾者,是幫兇,是打手,同樣也是鐵的事實。

這個事件中,首當其衝被處理的是韓世忠,最開始,秦檜爭取過嶽飛,但被嶽飛拒絕了。韓世忠得知消息後,去找了趙構,被趙構赦免了。後來秦檜也沒在追究。如果,這是秦檜的自做主張,以趙構的行事做風會不了了之嗎?

所以,命令是趙構下的,具體操作者是秦檜。


秦檜不過是高宗皇帝的一枚棋子而已,沒有高宗的授意,哪來逮捕嶽飛的勇氣和權利?

一:嶽飛是社稷之臣,卻非宋高宗的爪牙之臣

嶽飛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來的青年軍事將領,在「中興四將」中,嶽飛年紀最小,出身最差,但政治空間和人身維度最大,當然,前提是他得完全聽從宋高宗的指派。

剛剛建立的南宋王朝是完全意義上的流亡朝廷,而在經歷過「苗劉兵變」之後的宋高宗已經深刻的意識到擁有屬於個人的軍事力量的重要性,於是他看中了「沉重質厚」的嶽飛,希望能將其培養成完全從屬於自己的軍事將領。為此,年紀最輕、資歷最淺、出身最差的嶽飛平步青雲,尚未40的他就已經做到「湖北、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的職位。令當時同為「中興四將」的張俊和劉光世十分忌恨。

人算不如天算,打定主意要將嶽飛培養成親信將領的宋高宗怎麼也沒想到,嶽飛成了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絆腳石,在關於家國天下的大政方針上,嶽飛始終秉持寸步不讓的原則,令渴望和談希望做個閑散帝王的宋高宗十分惱怒。他不得不放棄培植嶽飛為親信的計劃,並著手將這個「矢志恢復中原,迎回二聖」的社稷之臣剷除。

二:蛇鼠一窩,沆瀣一氣的秦檜和趙構

在天下將定的時候,天生患有「金人恐懼症」的宋高宗開始不斷的上表請和,願意「世為蕃輔,貢獻上朝」。並堅決罷黜朝中主戰的老臣,大肆啟用投降派、主和派的佞臣,以此向完顏氏表明自己求和的誠意和決心。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心北伐的嶽飛完全沒有考慮宋高宗的小心思,一直以其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胸懷,踐行著「驅逐韃虜」的政治決策。如此一來,自然大大違逆宋高宗的本心,君臣之間出現了不可彌合的裂痕。

建炎四年(1130年)已經叛變降金的秦檜帶著金朝的政治任務回到南宋,力主「宋金和議」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秦檜,因為相同的政治主張很快得到宋高宗的賞識。從此君臣二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紹興元年(1131)秦檜被拔擢為參知政事,隨後拜相,雖然之後被彈劾落職,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在宋高宗心中的崇高地位,紹興八年(1138年)決定趁勝議和的高宗皇帝再度啟用秦檜,拜為相國,協調宋金關係,力圖促成南北議和的局面。

由於金王朝的強力要求和宋高宗本人的默許,以及其自身對於嶽飛等北伐將領的忌憚,秦檜在宋高宗默許的情況下命令使者召回遠在前線的嶽飛本人,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後人不明就裡,竟傻傻的以為殺害嶽飛的是秦檜,其實秦檜雖然姦猾狡詐,倘若沒有昏暗不明,貪圖安逸禍害賢良的宋高宗,嶽飛又豈會蒙冤慘死呢?

三:以罵名攫取實權,一筆不見天日的骯髒交易

紹興十二年(1142年)九月,嶽飛死後僅數月之後,宋高宗加秦檜太師號,進封魏國公,十月,又封秦檜為秦、魏兩國公。自此,秦檜恩寵優渥,權傾朝野,天下人但知秦相國,不知有宋高宗。另外宋高宗又頻繁往來秦檜府邸,恩賞封賜綿綿不絕,紹興十五年,宋高宗親書「一德格天」的匾額以賞賜秦檜,並命其建造家廟。

話說高宗皇帝之所以如此恩遇有佳,究其原因無非是秦檜幫高宗做了他最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殺功臣,心甘情願的背上了千古罵名,身為一國之君的宋高宗自然應該以德報德,不能寒了秦檜一片「赤忱之心」。所以說,殺嶽飛不過是秦檜和宋高宗之間進行的一次不能見人的骯髒交易罷了。

家之言,切望指教~歡迎吐槽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


嶽飛是南宋有名的愛國將軍,但是志在收復失地的他卻被無情的冤殺在風波亭。這其中的波譎雲詭可謂一言難盡,不只是因為被奸臣陷害,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問題。

  公元1138年十一月,金朝派來使節與宋廷和議,但是這位秉承著金朝使命的使臣接到的命令卻是要以君上的姿態接受宋高宗的跪拜。按理來說,身為天朝上國、九五之尊的宋高宗對這樣傲慢無禮的舉動絕對不可能答應,可是懼怕金人鐵騎的高宗皇帝竟然奴顏屈膝,答應了金朝使節的要求。

  這一下就讓主戰派的大臣們炸了鍋,無數奏章被送到了高宗的萬几案頭,嶽飛、李綱等人都呈上了各自抗議的文書。其中樞密院的奏章最為激烈,這一下就惹惱了君上,氣憤的皇帝將他貶謫到了嶺南。

  1139年,剛開春,宋朝就立刻派人前往金朝進行議和事宜,並且請回還在敵人營中的天潢貴胄。但是誰也沒料到此刻的金人內部發生了政變,原本的和議被新王撕毀,並且發兵中原。

  大驚失措的使臣王倫立即向高宗皇帝彙報,但是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金人的鐵蹄暴露了他們的貪心,他們現在所要的不僅僅是金銀財帛而已,更加想要富庶的中原大地。萬般無奈之下高宗只能被迫開展戰爭。

  有著嶽飛與韓世忠等名將的宋軍可謂一掃之前的頹勢,逼迫的金軍的節節敗退。嶽飛此刻已經看到故都開封在向他遙遙招手,河南的捷報被送到了高宗的案頭。

  但是,懼怕身陷敵營的父兄歸來以至於威脅自己的皇位不保,高宗皇帝為了眼前的至高大權決定立即讓嶽飛班師回朝,放棄大好的形勢。這在嶽飛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但是無奈張俊與韓世忠兩人已經班師回朝,自己孤立無援身陷敵營,只能後撤,並且君命在上,自己一個武將怎麼能夠公然反抗皇帝的命令。

  如此之下,大宋扳回一城的機會就此淪喪。高宗皇帝開始積極地準備議和了,金人看眼打不過岳家軍,也用軍事來壓迫皇帝做出議和的決定。高宗皇帝出於自保的想法,想要將極力主張開戰的嶽飛與韓世忠兩人的軍權解掉。在秦檜的謀劃之下,很快韓世忠的軍隊就被秦檜的心腹張俊攪得烏煙瘴氣。

  嶽飛也因為過於剛直不阿而陷入陰謀之中。他當初就因為高宗朝令夕改而負氣登上廬山已經惹得高宗下不來臺,還曾經建議無有子嗣且失去生育能力的高宗皇帝立下儲君,這已經引起了高宗皇帝的不滿,甚至是猜忌。


是金兀朮的命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