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譯郭正原

1940年8月3日,已處在蘇聯紅軍鐵蹄禁錮之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被迫加入蘇聯;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才恢復獨立國家地位。

波羅的海三國歷史淵源偏向日耳曼民族,在一次大戰前原屬俄羅斯帝國一部分;在俄國革命後的混亂局勢中,於1918年相繼獨立。

蘇聯始終認為波羅的海三國與芬蘭(1917年12月獨立)屬於自身勢力範圍,在1939年8月底與納粹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便入侵芬蘭;並於1939年起武力脅迫波羅的海三國同意蘇聯紅軍進駐。

在蘇聯武力威逼下的三國失去獨立與自由,大批菁英份子被逮捕或流亡,並以「一黨選舉」等手段「合法」取得執政權;三國在7月底「被自願」申請加入蘇聯,於8月3日至6日分別成為蘇聯旗下的加盟國。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蘇佔領三國是非法行為,此外在二戰期間到蘇聯解體,發生多起暴行、大規模流放以及屠殺;因此三國在蘇聯解體獨立後,普遍親西方並對俄羅斯採取敵視態度。

1938年進行實彈演習的拉脫維亞砲兵,三國面對強大的蘇軍在既無外援也無國土縱深的情況下,只能無奈被併吞,軍隊則被改編為紅軍部隊。(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