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和白蓮教從清初一直鬧到清末,從未缺席任何反清活動。太平天國時期,這兩個組織自然是有起兵幫忙了。比如上海小刀會起義和捻軍起義就分別是由天地會和白蓮教策動的。

還比如洪大全﹑羅大綱等太平軍將領在參加太平軍之前,就是天地會的成員。不過他們不拜「上帝」。

天地會和白蓮教的歷史都早於太平天國。天地會可以追溯到康熙時期,白蓮教更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相比較之下,太平天國在它們面前只能算後起之秀。因此當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時,這兩個組織當時都是持觀望態度。

就彷彿如一位老前輩用審視的眼光在觀察晚輩——他到底能不能成功?

廣東天地會觀望了一段時間,感覺太平天國貌似還真的能成事。便在1854年趁清軍主力北調江淮,兩廣兵力薄弱之際,在兩廣發動了多次起義。(都有在太平軍的鼓動)

1854年6月10日,天地會首領何祿廣東在惠陽至番禺的東江兩岸地區揭竿而起,率先響應太平軍。

同年7月5日,天地會首領陳開率天地會眾在佛山起義,響應太平軍。

同年9月,廣西天地會首領胡有祿、何賤苟和朱洪等人在廣西灌陽發動起義,響應廣東天地會和太平軍。

在這些起義軍中,率眾在佛山起義的陳開義軍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也最長。他在率部攻佔佛山後,橫掃廣東、廣西兩省,並在廣西潯州府建立「大成國」,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朝政權。

規模僅次於陳開義軍的,就是由何賤苟、朱洪音和胡有祿聯合起誓的義軍,他們在佔領廣西灌陽後,建號「昇平天國」。由於他們和天平軍將領羅大綱都是天地會出身,便在建國後,第一時間就率師北上,與太平軍羅大綱部會師。

由此也看得出來,當時的太平軍和天地會不僅有聯繫,而且關係還比較緊密。

只不過,由於天地會屬於祕密幫會組織,向來是山堂分立、互不統屬、組織鬆散,不像太平天國有洪秀全式的領導核心。因此天地會在起義後,彼此之間沒有協同作戰,很快都被清軍鎮壓。對太平天國的幫助不大。

而且,天地會和太平天國實際上合不來。他們之所以願意合力,是因為清軍勢大,他們不得不合。但由於太平天國的那套信仰,天地會壓根不信。因此天地會和太平天國之間,實際上中間隔了一層紗。假如他們能推翻清政府,他們之間為了爭奪領導權,估計還要打內戰。

相比於天地會,白蓮教對太平天國的幫助就比較大了。

嘉慶時期的川楚白蓮教起義被鎮壓後,湘楚等地的白蓮教餘部流竄到中原。在太平天國起義時,這些殘餘的白蓮教徒和中原黃泛區原有的農民起義軍一拍即合——由前者提供指導思想和臨終慰籍,後者則提供穩固的根據地和雄厚的人力,在1852年11月發動了捻軍起義,在黃淮地區遊擊作戰。

1853年2月,太平天國開始北伐。由於北伐軍途經的淮河兩岸都是捻軍的遊擊區,因而當時活躍在淮北的許多捻軍首領就都接受了太平天國的冊封,成為太平天國在淮河戰場的盟友。

不過,由於捻軍沒有統一的組織,都是被宗族和地域割裂的小單位,各自為戰。因此捻軍的首領雖然接受天王洪秀全的封號,但實際上都是「聽封不聽調」,可以接受太平天國領導,配合太平軍作戰,但不接受改編。

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前夕,太平天國的遵王賴文光與捻軍領袖、梁王張宗禹會師,本打算援救南京,但由於被僧格林沁率領的清軍阻攔,沒有救援成功。

南京陷落後,賴文光把殘餘的太平軍和捻軍合編,並被眾人推為捻軍新首領,繼續領導對清鬥爭。後來這股新捻軍在賴文光的率領下,打死了清軍統帥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死後,清廷任命曾國藩統率湘淮軍剿辦捻軍。曾國藩針對捻軍善於流動作戰的戰術特點,實行「以靜制動」的戰略方針,在捻軍經常活動的地區實行重點設防圍堵,但沒有什麼用。朝廷遂撤掉曾國藩,改由李鴻章負責繼續追剿。

賴文光則針對清軍的這一變化,將捻軍一分為二,由他兼任東捻軍首領,繼續在中原地區活動;張宗禹、張琢為西捻軍首領,進入陝西聯絡回民起義。但是這兩路人馬在1868年都被清軍剿滅了。

捻軍被鎮壓後,白蓮教在中國的活動就基本熄火了,只在部分落後地區仍有存在。(新中國成立後,徹底銷聲匿跡)


太平天國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接近現代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正正位於古代和現代的交接點。 所以對比起其他朝代或政權,太平天國正好能夠當作一個對照物(無論是政治,社會或軍事方面都是很好的研究素材)

儘管太平天國起事最後失敗了,但在太平天國和清庭之間的戰爭卻是一個很好的參照。

1. 太平天國是由一班兩廣老粗農民所主導的,太平天國戰略大腦東王楊秀清不過是一個無家族力量,無錢財的燒碳工,卻能領導農民軍走得那麼遠。 我們從中可得知古代所謂的軍事人物,能力跟學識不一定成正比,文盲大老粗也能成大業。

2. 陳玉成由牌尾(連聖兵都算不上的老弱婦孺)到太平天國首席大將,18歲就成名,後期的兩大支柱之一(洪秀全說過不再封王,但後來還是封了陳李二人為王),死時不過26歲。 這告訴我們太史公真沒騙人,項韓衛霍,少年英雄,由卑至尊,都是絕對有可能的。

有知友問:太平天國不是有2000多個王,怎麼你說洪秀全不再封王?

以上作解答:

3. 按傳統意義,太平軍是賊,清軍是官。 但依曾屠頭部隊之表現,公道自在人心。 官和賊又該如何分辨呢?

4. 太平天國之國運在東王死前達至高鋒,由東王死後開始下行。 所謂英雄史觀其實不無道理,一人之力往往是比大勢更重要。

5. 即使是名震天下的左宗棠,面對太平軍,卻常常顯得無可奈何,讓人不禁反思,中國近代之國衰力弱,真是因為科技? 在一窮二白之情況下,一班農民都能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如果當初清廷能好好自我改過,又怎會導致如此局面! 可見資源錯配是多麼損害國力。

由此看來,太平天國是一段多麼有價值又有趣味的歷史,以弱敵強,反抗上層壓迫,屌絲逆襲,就算死忠粉多那也是很正常的。

此君在評論區一再留言強調太平天國就是由客家人發起的一場暴亂,而並非階級鬥爭。 更認為太平天國是強行欺壓其他佔領區的族羣,宗教的殘酷統治者,不但被曾國藩等官軍攻擊,更引起大部分地區的漢人地主不滿,連農民武裝也起來反抗。 那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

為此我正好回應他,也跟大家再更深入探討一下太平天國的一些概況。

首先,無可否認太平天國的核心領導層和大批軍政骨幹都是客家人,這是明顯的事實。 但問題是同樣作為漢人,為什麼他們有如此大的不滿呢?容我舉一些例子。

北王韋昌輝原來是金田村的小地主,金田村600多人口中,韋家只有100來人,常受謝黃兩大土著家族欺壓,儘管如此韋家尚算富裕,北王之父韋元玠更為他捐了個監生,出入衙門當訟師,韋元玠更有5子侍奉終老, 基本沒有什麼動機加入高風險的革命運動。 然而有土人藍秀才因為看韋家不爽,告發韋傢俬掛進士匾額(他們只是為老人祝壽而掛,雖說不合法但不是啥大事),使韋家被罰300兩(官府站土人一方)。 韋家氣憤之餘,正好耶穌下凡的蕭朝貴送來賀壽詩一首,韋元玠老人感動之餘把所有家產送給拜上帝會,更鼓動韋昌輝入會,韋家上下成了拜上帝會的骨幹力量。

又例如,胡以晄本來就是廣西鉅富(所謂太平天國高層中的鉅富真正只有胡以晄一人而已),卻被土人卓家暗算,無故被剃了陰陽頭,更被痛打了一番,卻因為官府跟卓家關係良好而令事件不了了之。 憤憤不平的胡二少正好受熱烈邀請入會(被天兄賜甲+分享最高機密),大受感動決定以死相報,為太平天國提供大量軍資,更聯絡各方豪傑加入。

由此可見,清政府的處事不公,偏幫土人,令土客之爭惡化,纔是事情的真正導火線。 連韋胡此等富人都如此遭遇,其他窮客家人可想而知只有更差。 要不是你清政府火上加油,太平天國起事能否如此勢大尚不得而知。

再者,太平天國是否只是一個單單客家人不滿而爆發的暴亂呢? 歷史數據告訴我們顯然不是。 根據《金陵癸甲紀事略》中記載,東王楊秀清是個獨身的燒炭工,但認了很多楊姓好漢作「清」字輩兄弟做他的嫡系部隊,其中大國宗楊元清,七國宗楊德清都是梅州的天地會成員。 另有楊在因等更是湖北人。 又比如頂天燕秦日綱在未加入拜上帝教之前是礦工,他就跟天地會各堂口時有來往。

更重要的是,由永安開始太平軍的(實際)主腦楊蕭二人就廣發以宣傳民族大義為主,揭露清軍屠殺暴行和貪腐等,但宗教色彩薄弱的檄文,感染了大量南中國的人民支持太平軍。 在進入湖南後,楊秀清更取消了指責天地會的字句(因此前有天地會眾投降為清軍助戰),改以號召一切中國人民為主旨,更令當地天地會眾羣起呼應。 (太平天國除了洪秀全那二貨,其他高層基本都很正常)加上後來更有上海小刀會,捻軍,以至西北迴民!!! 加入。

可見太平天國絕非只是客家人小團體,而是有各路幫派力量,英雄豪傑和廣大不同地區人民的支持,才得以壯大起來,和清廷對抗。

接下來,我們再探討一下太平天國是否就是他口中的殘酷統治者。

很多人都以為洪秀全就等同於太平天國,洪秀全此等人渣,二貨,其所領導的太平天國必然就是人渣政權。 其實,太平天國的領導層的權力所在和內部鬥爭遠比一般人所認為的更為複雜,當中主要涉及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4人。 以下我將會把拜上帝教創教至太平天國滅亡之間的整個階段分為5大時期。

1. 馮洪時期:洪秀全儘管是拜上帝教的創始人,但其實馮雲山纔是真正的發起人。 1843年,洪秀全科舉落榜憤而創教,馮就是他第1或者第2個信徒(真是老革命啊! )但洪秀全一開始只是以傳教為目的,沒想革命。 反而是馮雲山在紫荊山發展了幾千會眾(洪此時在貴縣賜谷村幫他表哥打官司),馮把洪尊為偶像教主(能讓信眾產生距離感),到處招賢納士,打砸神廟...... 可見洪秀全一開始只是一個被馮包裝的偶像。

1847年8月,兩人重逢後編造出洪是「上帝之次子」的神話,開始跳大神。 但不久就被當地豪強王氏兄弟告上法庭,馮雲山喫官司坐牢半年,此時期告一段落。

2. 蕭楊時期:蕭楊兩人都是燒炭工出身,是死黨。 而蕭的妻子王宣嬌是洪秀全的遠房表親,更是幫洪秀全跳大神出力甚多,她的前期地位比蕭楊二人更高。 楊秀清便認王宣嬌為義妹,加強蕭楊同盟,等待時機。

1847年底,乘會中實際首腦馮雲山坐牢之機會。 1848年三月初三,楊秀清聲稱自己是「上帝」下凡,但由於他跳大神技術太差,無法服眾,更導致多人學他模樣自稱上帝下凡。 (人人都是上帝=_=)九月初九,蕭氏夫婦決定出手,施展了一身的專業跳大神技術,召喚「「天兄耶穌」下凡,一下子把局面控制住,跟天父楊秀清演了一出好戲。

而洪秀全也意識到借天父天兄之口是把自己從偶像變成神的好方法,雙方一拍即合。 洪確立了自己「上帝次子」的身份,而楊蕭二人則被承認為「上帝的三子」和「帝婿」。 (楊秀清平常身份是上帝三兒子,跳大神時則是上帝下凡;蕭朝貴的老婆是上帝之女兒,所以蕭是帝婿)那邊廂可憐的馮雲山由二把手(實際上的一把手)降至四把手。 (馮絕非啥老好人,只是被三人合力架空了)

金田起義前後,實際上是由蕭楊二人所主導。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更下詔封王,各王俱受東王節制。 12月31日,楊秀清更天父下凡捉到叛徒周錫能(其實是利用線眼),開始架空洪秀全。 (楊秀清真是政治天才,屌絲逆襲成功)

東王時期:楊秀清利用個人能力,以光棍之身壓服各方勢力,由1851年10月25日開啟了太平天國長達5年半的東王時期。 由於能力所限,蕭朝貴退出最高決策層,由跳大神專業戶逐步轉型為急先鋒,跟石達開作為主要前敵指揮官,打了不少勝仗直到1852年9月12日戰死於長沙城外。 而馮雲山也早在全州就戰死了,至此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只剩下洪楊二人。 (北王和石王只是他們的手下大將,沒有決策權)

楊秀清當政之時,可謂一手謀劃了太平天國的戰略大計。 (洪秀全由傳教到定都南京,除了會裝神弄鬼之外,實際操作全靠其他人,幾乎沒什麼有建設性的作用)楊秀清首先提出北伐湖南,爭取天地會支持。 長沙遇挫即北上益陽,嶽州取得大量船舶,順長江攻取武昌,準備直指中原。 之後,卻力排眾議,順長江而下1個月內轉戰1800裏直殺到南京,建立大本營。 我自問粗覽過不少雜書,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有東王此等膽色氣魄? 真乃戰略天才也!

楊秀清的其他軍政操作容我之後再述......

4. 天王時期:東王在世之時獨攬大權,洪秀全只有批奏的份,更常常要叫天父下凡的東王做爸爸,連石王此等人對東王也驚得汗流浹背,但洪秀全卻要依賴東王的軍政能力,可想而知他令洪秀全又愛又恨。

1856年,剛領導太平軍擊破清軍兩大營,令太平天國達至國勢全盛的東王楊秀清及其大批部屬在天京事變中被洪秀全指使北王韋昌輝,頂天燕秦日綱殺死,也導致石王出走遠徵。 太平天國盛極而衰,跟清軍陷入戰略相持階段,直至天王病死天京。

5. 後天王時期:由洪秀全於1864年四月十九日去世至九月十三日幼天王被清軍俘虜。 這段時期天京被圍攻,單靠李秀成一人苦苦支撐,沒啥可寫。

觀此大略,我們大可以把太平天國分為「東王在世」和「東王死後」兩大階段。 以下我就圍繞楊秀清的正反兩面,抽取一部分例子,試著呈現一番太平天國的實際面貌。

先說反面吧! 跟很多古代的起義領袖一樣,楊秀清有很多缺點令人疚病,例如:

一,楊秀清為人十分橫蠻,對於很多反對者,如果爭辯不過,就會天父下凡,強推自己的意見。 (請記住,太平天國的老大是上帝,老二是耶穌,天王最多隻是老三)

二,定都天京後,東王堅持男女分居,只有少數幾個高層可以有特權以至妻妾成羣,違者動輒處死,令人怨聲載道,直至1854年9月29日才以天父之名解除禁令。

三,東王把天京和很多太平天國的城市都變為一座座大軍營,禁止商業,把市民編入不同的營當軍人或勞工,雖然提高了軍事靈活性,卻白白浪費了大量商業化的好處,也打擊了當地文化,的確是不智之舉。

四,用人為親,羅爾綱先生就曾批評楊秀清任用親信,封官不夠公平。 比如他的姐夫黃維江,私人醫生李俊良等人竟佔了早期可查侯爵的三分一之多。

五,好色鋪張。 愛大排場,奢侈浪費。 (很多歷史人物的通病)妻妾成羣,死時有大量王娘從死之,常縱慾過度致眼疚複發...... (事實上真正的人型泰迪是東王而非天王)

六,有一次,秦日綱的車夫忘記向路過的東王同庚叔起立敬禮,結果連累秦日綱在內的三大侯爵被東王打屁股,車夫更被分屍。 (可憐的車夫因芝麻綠豆的小事被殺)

七,任用線眼特務,監察所有人,引致多人擔驚受怕,也是天京事變的導火線之一(此行為有好有壞)

其實林林總總的此等事情大都是因為楊秀清大權在握,又非常自負不愛採用他人意見,又害怕大權旁落,所以事事以嚴法彰顯威嚴, 對有損自己權威的事情都會施加重刑。 可見在人治社會,權力永遠是第一。

不過即使有如此缺點,卻還是掩蓋不了楊秀清的善政,且看下文:

一,尊重儒家文化,據《楚寇紀略》載東王曾在武昌拜祭過孔廟以約束太平軍對文化典籍的破壞。 實際上太平軍雖然推行一教獨大,破壞過很多不同廟宇,但被確認受破壞的文廟只有曾被清軍佔據的梆州文廟。 與原教旨主義者洪秀全相比,楊秀清深具遠見,更曾借天父之口告誡和迫使洪秀全停止禁書令。

二,尊重文人,楊秀清當政之時政務繁忙,天國軍政大小事務都要呈交他處理。 為此定都天京後,東王府上僱用了很多江南文人助他處理文書,即使面對文人的取笑,粗人一個的楊秀清卻能寬容地向文人們解釋自己出身,請求他們見諒,可謂大度至極。 (要是洪秀全早殺了他們的頭)也是楊受清的過人氣量和魅力,張謙,鍾萬智和才女伏善祥等才會誓死報效。

三,知權變,能因時制宜。 初到南京,太平天國曾按聖經規條,規定一切歸上帝,強制土改,財產收歸國有。 當楊秀清發現政令不通之時就果斷上奏把土地政策改回傳統的輕徭薄賦。

四,令行禁止,軍紀嚴明。 太平軍攻下首座大城巿武昌後對老百姓秋毫無犯,軍紀和之前駐守的清軍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武昌人民最終因楊秀清的錯誤戰略決定流離失所,這是後話,但最起碼可見太平軍的軍紀不錯)此外,楊秀清更曾發出「士卒左腳入民宅斬左腳,右腳入民宅斬右腳」之類的命令,和清軍一比高下立見。

五,賞罰分明,儘管東王有一定的偏私行為,但總體上他是一個挺公平的人。 東王為人嚴苛,對於有錯的人,不管資格多老,地位多高,基本都照罰不誤,比如燕王秦日綱,大將曾天浩等都曾被貶為奴。 (但是他會給予機會戴罪立功)而有功有才之人,他也不吝獎賞。 比如有一次將軍陳桂堂因感不平而反叛,楊經過反思認為自己有錯,竟然再度重用之,結果陳桂堂感其恩德後來更立下不功勞......

由此可見,太平天國在東王楊秀清的領導下,于軍於民都尚算不錯,對比起清軍的所作所為(一系列的屠城搶掠)更是天淵之別。而太平天國雖然一教獨大,但對儒家卻是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被排擠。那麼太平天國很多的黑點從何而來呢? 我想很大部分都是因為原教旨主義者洪秀全這傢伙,他的弱智行為就太多了,有破壞沒建設,在此我就不一一詳述了。

我只說了楊秀清的事跡,那我再補充一些其他人的事跡:

1. 1854年,豫王胡以晄逼死清軍名將江忠源,攻下廬州,進城後秋毫無犯,「願意拜降就拜降,否則不強」

2. 忠王李秀成深得民心,素有愛民之名,他曾主政的蘇州有市民在他死後仍為他立祠。

3. 忠王對降者和手下人太寬厚(不能恩威並施)以致常有人背叛他。

4. 英王陳玉成不但沒有焚書坑儒,反而有3大長處:愛讀書人,他的書房堆滿典籍,而且他很尊重文人,即使是俘獲的清朝官員也一律友善對待,甚至留為己用;愛百姓,雖然他只愛自己領地的百姓;不好色,老婆不少(據說他是美男子),但不會強搶民女。

5. 翼王石達開簡直是完人,文武全才,善於敢於用人,其他太平天國大員可能只是尊重文人,但石王是敢於用儒生文人和不同民族的人為將,基本上用人唯才。仁義雙全,軍民間威望極高,直至1858年的江西,仍有鄉紳當面向湘軍盛讚可石王「龍鳳之姿,人不可及」

從以上太平天國重要大員的事跡,可見他們的日常行事確實不差,甚至可謂愛民如子,除了天王洪秀全那傻逼,基本完勝清軍。

至於那人對客家人戰鬥力的批評,就更是搞笑,客家人喫苦耐勞,近代以來客家功夫如南螳螂,蔡李佛等更是遠近馳名,就是因為客家人能打,才爆發出如此大的力量,讓清軍大喫苦頭,我認為就無必要再提供什麼證明去反駁他了,公道自在人心。

補充數據:

洪秀全排行第一;下凡身份:上帝之次子,天兄耶穌之弟;客家人,廣東花縣人,拜上帝教創始人,考不到秀才的文人,前期精神領?和後期實質領?,8人中唯一的原教旨主義者,愛打老婆,不許兒子學習文化(大家有興趣我可以詳談),唯二技能:被當作花瓶供奉著/跳大神裝天弟

太平天國第一領導人+第一人渣

楊秀清(本名楊嗣龍)排行第二;下凡身份:天父;客家人,祖籍廣東嘉應州(梅縣),生於廣西桂平縣鵬隘山東王村(東旺村),燒炭工,早年父母雙亡,非鉅富,喜好結交朋友。

太平天國第一戰略家,自出湖南開始為太平天國事實上的最高統帥直至被殺。

馮雲山排行第三;客家人,廣東花縣和樂地人,文人出身(但考不到秀才),跟洪秀全關係親密,最早的拜上帝教教徒,在洪秀全尚未在行動之時已發展出幾千幫眾(以洪秀全為精神領?,加強距離感),真正的革命先行者,比洪秀全更早打砸神廟佛像,並在1847年鼓動洪秀全造反和跳大神(自稱耶穌親弟),雖然他們是在1847年見到美國傳教士羅孝全始知道那耶穌此人……

太平天國第一發起人和召集人,各方勢力的調和者。

蕭朝貴排行第四; 下凡身份:天兄耶穌;客家人,燒碳工,無產階級,但是有大量家族子弟,妻子是王宣嬌(洪宣嬌:天妹)。

太平天國跳大神第一人,著名猛將,未出湖南之時曾是第一領?(他能耶穌上身),與楊秀清是盟友但個人能力不如楊,逐漸讓位於楊。

韋昌輝(原名韋志正)排行第五;客家人,廣西桂平縣金田村人,小地主,但社會地位低下,受土人謝黃兩家壓逼,捐了個秀才當,身份是律師。貢獻巨大,太平天國前期以韋家為大本營。

太平天國第一奸人(由洪秀全抹黑),前期是著名猛將,後期主要任職中央,所以被傳為書生。

石達開排行第六;客家人,祖籍廣東和平縣,廣西貴縣龍山山區東北部奇石墟那幫村人,1831年2月生,家境殷實的富農 ,父母早逝,非鉅富, 為人仗義疏財,於鄉裡間素有威望。

太平天國第一名將,家族力量強大,8人中可謂個人品格第一,反感跳大神。

秦日綱排行第七;客家人,貴縣人 ,北山銀礦礦工領?,早年結交天地會,太平天國8大首腦中最窮一人,真正的無產階級。

太平天國第一窮棍,勇字當頭但用兵不濟,洪秀全的手下走狗,苦勞不少但功勞不高。

胡以晄排行第八;客家人,廣西平南縣羅文村人, 父胡琛,乃廣西鉅富 ,家產年收入4800石, 正牌武秀才出身(所謂窮文富武)。考武舉人因用力過猛把弓拉斷而受傷落選(原本成績很大機會中舉),加上受土人卓家欺壓(被設計痛打加剃成陰陽頭),憤而投入太平軍。

太平天國第一富,未完待續……


天國起事之際,離白蓮教大起義之世相去不遠,剛剛半個世紀,其殘存力量仍有一些,可以確定天國在起事過程中有有受到白蓮教殘餘勢力的幫助,至於天地會,哥老會等民間會團,必須要說,在晚清時代,地方上基本是由這些會社說了算的,這些祕密社會的統治者纔是清朝在地方的真正統治者,原有的社會管理秩序被徹底的無效化了。

比如在天國攻打廣州期間,當地天地會,小刀會就曾要求參加,並在其中很可能起了倒忙的作用,廣州最後沒有打下來,這些當地祕密行會的成員很多也遭清廷屠戮,據當年從香港經過廣州的英國艦隊人員描述,廣州城內血流成河,景象慘不忍睹。


白蓮教和天地會不會幫忙,因為這跟他們的利益不相符,白蓮教雖然打著反清的口號但是實際是為了斂財,早就脫離反清的序列了。天地會後來雖然也反清,但是後來卻分化成專門負責漕運的洪門和青幫,靠著跟清朝官府打工而生活。太平天國起義已經觸動了兩個幫派的利益,這兩個幫派是不會幫洪秀全的,反而會幫助清政府剿滅太平天國。


表面上沒有,實際當時慈禧同治太平天國年間是一場全國全民族的反慈禧運動。

因此實際是所有反慈禧的力量,都參與了進來。

其中全國範圍內,聲援太平天國反慈禧的力量主要有:

北方:捻軍、白彥虎回民起義。

南方: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在南邊,捻軍在長江以北,雲南迴族杜文秀作亂。這是同一時期的三大作亂。直到民國多年後後,人口才逐漸恢復到太平天國之前的水平。天下誰主,與百姓何干。都是慘。


金田起義後,天地會首領洪大全,羅大綱,蘇三娘率會眾參加太平軍,打前鋒,作後衛,屢敗清軍,佔永安,後突出包圍。洪大全率眾斷後,被清軍俘獲,困為姓洪,所以清軍把他當作重要將領,檻送北京殺害。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被洪秀全追封為贊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