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劉備投奔公孫瓚,田豫年紀還小,自己託身於劉備,劉備非常看重他。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與劉備一起去救援他,當時劉備自己有一千多人和幽州烏丸胡人部落人一些騎兵,又抓來數千名饑民。到達徐州後,陶謙將丹陽的四千名士兵增撥給劉備,劉備離開田楷,歸附陶謙。而此時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攻打曹操,曹操根據地失陷,於是回兵兗州。陶謙上表舉薦劉備為豫州刺史,在小沛駐軍。田豫因母親年老請求回家,劉備流著眼淚和他分別,說:「遺憾的是不能和您一起成就大事。」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上表舉薦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袁術率大軍進攻徐州,劉備在盱眙、淮陰一帶抵抗。劉備和袁術對壘一個多月,呂布趁機偷襲了下邳。下邳守軍將領曹豹反叛,暗中迎接呂布。呂布俘虜了劉備的妻兒,劉備回軍,中途軍隊潰散,困頓至極。劉備向呂布求和,呂布交還其妻兒。劉備回小沛,又集結起一萬多人。呂布憎惡劉備,又率軍打劉備,劉備戰敗逃亡,歸附了曹操。曹操厚待他,並任命他為豫州牧。

田豫辭別劉備回鄉後,公孫瓚派田豫代理東州縣令。建安四年(199年)公孫瓚敗亡後,鮮於輔為屬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與田豫素來關係很好,任命田豫為太守府長史。當時羣雄豪傑同時興起,鮮於輔不知跟隨哪一個。田豫對鮮於輔說:「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該趕快歸順他,不要等著以後遭受災禍。鮮於輔聽從了他的計策,因而受到曹操封賞和寵信。曹操召田豫任丞相謀掾,田豫沒有重投劉備,而是跟隨劉備的腳步,歸順了曹操,和劉備同朝為官。


導語: 三國時期,劉備在世道大亂時,要和羣雄一起逐鹿天下,難度是相當的大。因此,劉備非常重視人才,達到了饑渴的程度。

劉備對人才的態度,讓人三國時期,劉備在世道大亂時,要和羣雄一起逐鹿天下,難度是相 當的大。因此,劉備非常重視人才,達到了饑渴的程度。劉備對人才的態度,讓人嘆服,但即使如此,也有人和他擦肩而過,比如今天要說的田豫。

前期,跟隨劉備開創事業的將領很少,我們從史書中能夠找到的除了關張外,還有就是趙雲,田豫聊聊幾個。這裡面,趙雲當時還不能 完全算是劉備的人,只是因戰事需要,借用到劉備軍中,為先主主騎。

當然,劉備對趙雲表現的相當的熱情,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劉備知道趙雲要離開公孫瓚,相當不捨,那是握著趙雲的手,久久不想讓他離去。

綜合劉備一生的相人之術,趙雲能夠得到這樣的待遇,可見,他已 經不是一個普通的將領。然而,當時,在劉備的心目中,有一員將領 的地位,確實是高過趙雲的。他的名字叫做田豫,字國讓。劉備之奔 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託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 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田豫和趙雲大概是 在同時期離開劉備的。趙雲是捉手而別,而田豫卻是涕泣而別。

臨別時,劉備還說了很肉麻的話:恨不能和你共成大事啊!這裡,我們對比了劉備在趙雲和田豫離開時的態度就發現,當時,在劉備的心目中,田豫的地位比趙雲高。當然,趙雲當時畢竟還是直接向公孫瓚彙報的,再捨不得也沒用 ;而田豫,則是真真正正的劉備的下屬。這時,又出現 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趙雲和田豫幾乎在同時期離開了劉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