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 發 

昨天是五一小長假第一天,

很多人結伴開心出遊。

然而泉州市區筍江大橋下的水域

卻發生一起悲劇,

一個十多歲的男孩溺水身亡……



昨日下午3點多,正值退潮,在泉州市區筍江大橋下一水域,3個少年光着上身結伴在岸邊玩耍,其間一人不慎落水。正在附近的冬泳隊老陳三人發現後立即下水救人,隨後接警趕來的消防員也下水搜救,但都無果。


事發水域


昨天下午4點左右,記者趕到事發地時,120、110等人員已在現場。兩個身着黑衣服、十多歲的男孩靜靜站在岸邊,民警正向他們瞭解情況。圍觀羣衆說,他倆和死者是結伴而來的。對於死者羣衆們紛紛表示惋惜,稱養了這麼大的孩子突然就沒有了。


記者嘗試向結伴而來的兩個男孩瞭解情況時,兩人均默不作聲。


下午4點30分左右,落水少年的屍體被打撈上岸。有知情人士透露其爲安溪人,不過該說法並未得到警方證實。


放在岸邊的衣服、鞋子已等不來它的主人


一位當地市民告訴記者,這個水域很深,雖立有警示牌,但很多孩子貪玩,無視警示牌。建議在該區域用安全欄杆圍起來或設立崗亭之類。


目前,海濱派出所已介入調查。



隨着天氣越來越熱,

 又到了溺水事故的高發季!

每一年都有人溺水。


誤區一:溺水後都會大聲呼喊?


我們在影視劇裏看到溺水者總是雙手亂揮、用力拍水、大聲呼救,其實真正的溺水並不像這樣!



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卻發不出聲音,特別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來卻像是“趴”或“站”在水中發愣,而此時,孩子可能已意識模糊,應儘快將孩子抱上岸救治!


誤區二:會游泳就不會溺水嗎?


有很多人認爲只要會游泳,在水裏就很安全,就不會發生危險,從而放鬆了警惕,這個誤區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每一年,

都有悲劇發生!

我們還是要不斷提醒,

就算只有一個人看到,

就算只有一個人記在心裏,

也可能可以救一條命!


預防溺水需要做些什麼?

一旦溺水如何自救?

今天,

隨小編一起來學習防溺水知識↓↓↓



 1  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或比較危險且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  選擇安全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如該水庫、浴場是否衛生,水下是否平坦,有無暗礁、暗流、雜草,水域的深淺等情況要了解清楚。


 3  必須要多人同行並在老師、教練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


 4  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


 5  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


 6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  在游泳前,要做好拉伸運動;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1  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


 2  放鬆全身,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  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4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若周圍無人,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條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緩解抽筋。


 1  可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拋給溺水者,再將其拖至岸邊。


 2  若沒有救護器材,可入水直接救護。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3  水性不好的人千萬不可手拉手進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



 1  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2  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3  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儘早脫下,溼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4  經現場初步搶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經逐漸恢復正常,儘快聯繫急救中心,送溺水者去醫院。


致命急救誤區:“倒掛控水法”


溺水兒童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5分鐘,如果超過5分鐘,人的大腦就會因爲長期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而“倒掛控水法”,不僅會耽誤黃金搶救時間,更會導致胃內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誤吸風險,有害無益。

再次倡議

提高警惕 加強防患意識

倡議書 我接力

天氣越來越熱,希望大家隨時留意,如發現有未成年人在沒有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私自在池塘、河邊、水庫等地方游泳、戲水、玩耍,請一定要及時制止!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via:東南早報(dnzb2000)、泉州晚報(qzwbw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