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觀察  夏金彪

  4月1日,隨着廣州開始實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國家藥品帶量採購新政在“4+ 7”試點城市全面落地。目前,25種國家集中採購中選產品已經開始大幅降價,平均降價幅度52%。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作出部署,確定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廣州、深圳、西安、大連、成都、廈門7個城市,探索跨區域聯盟對藥品進行集中帶量採購。

  藥品帶量採購新政通過“國家組織、聯盟採購、平臺操作”的形式,由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國家有關部門成立國家試點工作小組及其辦公室,推動試點城市形成聯盟集中採購。據瞭解,目前25箇中選藥品包括22個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和3個原研藥。中選藥品與試點城市原先的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到96%,降幅達80%以上的品種有4個。

  應該說,實現藥價明顯降低,是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目標之一。藥品帶量採購就是通過國家組織“團購”促使藥品降價。目前,“4+7”試點城市進行藥品集中採購的藥品量巨大,對藥品企業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通過企業間市場化競價,充分起到以量換價的作用,進一步促使藥品降價。

  藥品帶量採購新政之所以能使藥品大幅降價,除了“團購效應”之外,還與減少藥品購銷過程中的灰色空間密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醫藥行業銷售支出費用平均佔收入的比例已經超過40%,甚至部分醫藥企業已經超過了50%接近60%,遠高於國外醫藥企業銷售費用佔比。藥品帶量採購新政將改變以往不合理的藥品銷售模式,進一步擠壓“帶金銷售”的灰色空間,使藥品流通市場更加規範。

  在促進藥企降價的同時,藥品帶量採購新政更加註重藥品質量,防止企業偷工減料。藥品帶量採購新政對藥品供應商設置了較高的門檻,投標藥品必須是原研藥和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以確保治療效果。這讓患者使用的仿製藥在質量和療效上有了更好的保障,同時,還可以通過仿製藥與原研藥之間的替代,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用藥負擔。

  需要指出的是,藥品帶量採購堵住“帶金銷售”等灰色空間,深刻觸及了以藥補醫機制,直接觸動藥企和醫療機構的利益,對公立醫院改革、徹底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和建立科學補償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爲了確保降價後的中選藥順利進入醫院,並且得到優先使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表示,第一,不能以費用控制、藥佔比和醫療機構品規數量等要求影響中選藥品的合理使用與保障供應。第二,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優化用藥結構,將中選藥品納入醫療機構藥品處方集和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嚴格落實按通用名開具處方的要求,確保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使用中選藥品。第三,要求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公立醫療機構指導和監督,督促公立醫療機構按約定的採購量優先採購和使用中選藥品。

  目前,國家醫保局也已經牽頭建立嚴格的藥品採購供應監測方案,密切監控中標產品供應及庫存情況,針對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設置監測指標,包括生產庫存情況、停復產情況、核心原輔料供應及價格情況,以及流通環節的地區庫存情況及回款情況。

  不難看出,此次藥品帶量採購新政是希望完善藥品集中採購機制和探索以市場爲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通過“三醫聯動”來降低患者的藥費負擔、規範藥品流通秩序、提高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可以預見,隨着試點的不斷完善和擴圍,藥品帶量採購新政將開啓藥品降價新時代,進一步降低藥品生產和銷售成本,把藥品生產企業從“帶金銷售”的無序競爭中解放出來,促使企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