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今天,北極會逐漸變暖,冰蓋融化,凍土被喚醒,到時候必然變成列強爭奪的一個焦點。無論是航路,空域還是海底和地底的自然資源,都足夠誘人,這也同時很考驗各國的外交能力。如何開發北極又不至於激化國際爭端?將近一百年前的《斯瓦爾巴德條約》可以給後人以足夠借鑒。

斯瓦爾巴德羣島在很靠北的北冰洋上,如圖所示。

1920年2月9日,英國(包含英聯邦下屬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印度等5國)、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法國、義大利、荷蘭及日本等14個國家,經過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簽訂了斯匹次卑爾根羣島行政狀態條約,即後來的「斯瓦爾巴條約」。這個條約承認了挪威對該羣島的主權,然而也確認了該島作為非軍事區,不能用於任何軍事目的。

1925年後,中國、前蘇聯、德國、芬蘭、西班牙等28個國家也參加了該條約,成為《斯瓦爾巴條約》的協約國。

這條約也成為了北洋軍閥留給中國的一份難得的遺產。要知道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籤訂的條約,基本上都屬於不平等條約。這份條約則是難得一見的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籤訂的條約。新中國成立後,堅決不承認前朝簽訂的任何不平等條約,但是這份條約被研究後認定為是平等條約被新中國繼承。

斯瓦爾巴羣島本身也就因此條約,變得和平無害。現在主要被用於科學考察目的,上面常駐大量科學家。根據此條約,中國於2004年7月28日在斯瓦爾巴羣島的新奧爾松社區也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北極黃河站。

如果以後開發北極的活動,能夠按照本條約的精神來辦,那麼對於開發北極會和平很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