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e girl 3.jpg 

期待已久的控制 gone girl 今天终于可以在DVD出租店看到身影了,想到过去近四个月的时间,这部充满话题的电影,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也许是期待过了头,反而拿在手上的那种真实感让我犹豫,比较像眼前有一块肥美的肉「感觉它美味的难得」,舍不得一口气把它吃完,可是又怕期望太高,如果不如预期..会对那些推崇的评论感到失落,不知道极端的好与坏会对心情带来多久的影响。但没有关系,既然它是一部电影已经是事实,不论好坏喜欢否,都不会改变什么,不喜欢?丢了忘了,也许在几年之后我可以用回味的方式重新喜欢它并且再次欣赏这个作品。

gone girl 1.jpg 

每一次在看这种由原作改编的电影都让我特别有兴趣,除了可以在影片的过程中想像「如果是文字,会怎么呈现」?而且通常碍于片长与现实的各种考量,多数的改编作品都和原作的结局有落差,不是稍有落差,在我试过几部由原作翻拍的作品后,已经不会先看书再看电影,反而是要先看电影后再看书,因为目前为止读过的;原作都比电影精彩,除了整个故事比较饱满、架构比较完整之外,我觉得由于文字化于无形之中,我们从作者的想像透过其双手传达其感受的一切,成了文字后再转译成自己的语言,这过程就像加工的食品,最初的食材,经过转译(加工),已经很难直接感受原味。

如果能够享受电影,一定能在文字间得到更多的满足,我这么认为,也没有失望过。当然接下来就是拜读原作。

gone girl 2.jpg 

回到影片,是好看,但控制对我来说并不如预期般的精采,一开始的悬疑节奏没有拿捏好,也不算有制造出紧张的氛围,太多诡谲的桥段令人匪夷所思,我不知道美国寻找失踪人口的标准流程,是因为艾咪为公众人物?还是记者会是例行公事?还有剧本的安排有太多不自然的节奏,与其说要协寻失踪人口,搞得像个新书分享茶会,实在怪异。再来是营造悬疑的主角艾咪本人,后半部的戏份太多,看著看著也不觉得哪里悬疑,就是个妻子要报复出轨丈夫进而精心计划了一连串陷阱的故事,故事太迂回,而且不相关的台词太多,在结尾艾咪表示怀孕那段,说了一段我念了两三次仍完全不懂含意的台词,也不觉得与角色的心境和剧情起伏有任何关连,我猜这与导演的手法有很大的关系,假设把丈夫与妻子的镜头带开,或用倒叙法的方式,先讲其中一个人;再转述另一个人的周遭,就会更有爆点,然后通常某一方的计划都不会太顺利,艾咪就是如此。同时另一方面主角不是个看起来傻呼呼,一出现在预告时,人们就猜到这个男人死定了的可怜家伙,所以可以联想「没这么简单」,但这对观众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情,因为角色强压过故事,重点不好呈现,二来是为了宣传效果而特别呈现的东西,完全与电影内容无关,我印象很深刻是有一张海报以艾咪是遗体,被尼克搂著的方式被贴出来,艾咪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死掉,如果说这只是一个意象,太过差强人意,完全不符合内容。

gone girl 4.jpg 

再来是结局交代得太草率,有人死了,但是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有些莫名其妙,可以想像是艾咪为了圆一个谎再演出来的另一出戏,但这出戏完全没有说服力,只有演出艾咪「试著演出一场完美的苦肉计」,后续完全没有交代,但我想也是,因为如果故事再追下去,搞不好控制就要变成「控制系列」电影了,可是也不能就「放著没处理」吧?也不是说电影一定要看到正义与邪恶、妻子与丈夫(还是陷害与被陷害一方?随便),分出胜负,但看到谢幕,就只想到WTF,对艾咪的聪明与冷血完全没有想像,对尼克的害怕与不安完全无法体会,因为几乎没什么高潮,我以为过程会让我绞尽脑汁、反复想像哪个地方那个症结,为什么艾咪要这样设计,为什么尼克是这种反应,但很可惜,完、全、没、有。

我只在看到小三出场的时候嘴角扬了一小角,但这个小三的梗可以是任何一个理由,所以说不上什么特别的梗。

看DVD有个非常好的优点是可以自由的停格、退回,或暂停思路,想通了之后或许刷个牙上个厕所找到线索、灵感之后可以继续看下去,而整个过程我停下来的时候是在「赏鸟」,以及反复念著那嚼舌根的奇怪台词,很像绕口令,读了两三次后仍一头雾水,干脆放弃。还有就是特别收录的各种彩蛋或评论,导读等功能很齐全,但网路可以找到更多更多你喜欢或讨厌控制的各种理由。所以能欣赏到「小斑鸠」便是控制的最大亮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