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巖故事,很多人的腦海裏,第一時間閃出的就是重慶解放前渣滓洞、白公館刑訊室內的殘忍場景和那場震驚世界的“11 27“大屠殺。但是在今(2)晚上演的話劇《紅巖魂》中,觀衆們卻沒有看到一場刑訊場景、聽到一聲槍響。

  “在這部話劇裏,我希望更多地用溫情的畫面,用烈士們生前點點滴滴工作和生活的細節,從另一個角度向觀衆們展示烈士們的故事。”今晚,話劇《紅巖魂》第一次走出重慶,登陸上海舞臺,近兩個小時的演出裏,臺下觀衆不時發出的抽泣聲,伴隨着劇目的層層推進。

  話劇《紅巖魂》在復旦大學湘輝堂開演。

  通過話劇爲烈士們“正名”

  “如今說起紅巖英烈,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只知道‘小蘿蔔頭’、‘江姐’,但對他們的本名卻絲毫不知,因此,在這部話劇裏,我刻意凸顯了烈士們本來的名字,希望通過話劇的演出,爲他們‘正名’。”演出開始前,市話劇院副院長、話劇《紅巖魂》的導演樑東華在後臺接受上游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首次走出重慶的話劇《紅巖魂》,在上演前再次進行了修改,其中最爲重要的部分,就是把原本一個人進行的入黨誓詞宣誓,改爲了一場羣像戲。

  而在這三分鐘新加入的環節中,背景屏幕上,由話劇主題曲《我是黨員》拍攝而成的MV,將紅巖英烈們的羣像一一再現。

  市話劇院副院長,導演樑東華。

  爲什麼要作出這樣的改動?樑東華說,入黨誓詞宣誓是每一位共產黨員最爲難忘的時刻,他希望通過羣像戲的表現,進一步帶給觀衆們更爲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影響,帶來更爲有衝擊力的觀看感受。

  數百位英烈犧牲在了重慶解放前夕的大屠殺中,但在當晚上演的話劇中,全場只再現了“小蘿蔔頭”宋振中犧牲的場景。

  說起這樣的處理方式,樑東華表示,大屠殺和對紅巖烈士們的刑訊逼供是許多觀衆們都耳熟能詳的環節,但對烈士們生活和工作的點滴細節,卻有太多人不夠了解。

  “話劇的上半場,我們着力展現了因爲共產黨內腐敗分子的叛變,所引發的一系列共產黨員被捕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裏,不僅有親情、友情、愛情,還有同志們之間深厚的戰鬥情誼。而話劇的下半場,我們則集中展現了烈士們在獄中通過各種各樣方式與敵人鬥爭的細節,展現了他們用堅韌的意志抵抗肉體的痛苦,展現烈士們在生命最後一刻,與家人的告別,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期盼。”

  買來各種各樣圖書研究江姐原型的一生

  紅巖故事,自然少不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江姐。市話劇院國家二級演員、話劇《紅巖魂》中江姐的扮演者薛玲擔起了這個經典形象的塑造者。

  在當晚演出前夕的後臺裏,薛玲一邊來回踱着步子,提前將自己帶入角色之中,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背誦着每一句臺詞。

  市話劇院國家二級演員,話劇《紅巖魂》江竹筠扮演者薛玲。

  塑造江姐有壓力嗎?薛玲說,沒有,因爲她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瞭解這個角色,“不僅書店裏有關江竹筠的書我全部買回家讀了好幾遍,就連地攤上出現的老版紅巖圖書,我也淘回了好幾本。”

  扮演江姐越久,薛玲對這個角色的理解越深,“我原來覺得,作爲一名母親,江姐與兒子告別的場景一定是最爲讓她激動的時刻,可是後來我慢慢發現,其實江姐最爲激動的時候,應該是她在獄中獲悉新中國消息成立的那一刻。因爲在這時,她終於看到自己爲之奮鬥的理想已經實現,她終於看到祖國強大的未來正在開啓。”

  但是,每次演到與兒子告別的那一幕時,薛玲仍然會在臺上哽咽,“烈士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血肉親情,他們不是假大空的口號,不是高大上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和我們一般的普通人,而正是因爲信仰的強大力量,才讓他們與衆不同起來。”

  市話劇院演員,《紅巖魂》王樸扮演者劉毅。

  繼上海之後,話劇《紅巖魂》還將前往四川江蘇

  “這是一部謳歌紅巖精神的主旋律作品,是一部共產主義理想與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對廣大黨員、羣衆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在今晚的演出中,每一段落幕,現場都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紅巖,是重慶的一張名片。“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樑東華說,話劇《紅巖魂》相關工作於2018年3月開始啓動,4月初完成了劇本創作,5月初啓動編排,可謂一出“新鮮出爐”的大戲。

  雖然在重慶已經上演了十餘場,但是此次上海的開演,是話劇《紅巖魂》首次走出重慶之行,樑東華說,這次,他們將在復旦大學連演三天時間,隨後,劇目還將走進四川、江蘇等地演出,把紅巖精神的獨特光芒送到更多的地方,感染更多的觀衆。

  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 攝影 甘俠義 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