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川蜀之地的民風就十分彪悍,不服中央統治的時候還真不少,特別是一些軍閥,他們喜歡割據此地,自立爲王,後期乾脆樹起造反的大旗。對此現象,中央王朝可謂是絞盡了腦汁,不過在將四川一地割去之後,川人再也不敢鬧事了。

  我國古代的交通並不像現在一樣方便,某些地區相對封閉,然後就自成一體,這對鞏固中央權力是極爲不利的。如果這些地區的長官有二心,就特別容易出現割據一方的現象。他們覺得反正皇帝遠在天邊,又管不着自己,幹什麼都行,所以偏遠的地方就會產生大量割據政權。作爲西南大省,四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裏的地理位置比較閉塞,民風又彪悍的很,所以並不是太好管理。根據史料記載,從天下統一開始,四川地區的割據獨立政權一共出現了14次。

  也就是說,幾乎在每個朝代,四川地區都不缺少造反的行爲。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劉備建立蜀漢了。這些籌備者之所以能夠做出割據之事,主要是地理位置給他們造就的優勢。川蜀之地被秦嶺,還有橫斷山脈包裹着,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空間,對外交流並不方便。再說了,蜀地的中央是平原,土地異常肥沃,整天盯着這麼富饒的平原,任誰都會產生佔爲己有的心理。

  歷史上那些稍微有一點實力的官員和守將,基本都會做出一些造反之事,而且他們不用動多少心思就能夠煽動民衆搞破壞。要是把蜀漢對外交通切斷,裏面的人不僅能夠養活自己,而且還能夠防範外敵。漢高祖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很大程度上都是倚仗的巴蜀這個堅實後盾。

  到了南宋之時,蒙古人的進攻將川人的大量兵力都給消耗了。當然,爲了奪取這塊富饒之地,蒙古軍這邊的損失也不小。

  爲了防止四川地區再遇叛亂,蒙元的統治者吸收歷朝歷代的教訓,下了一個決定:把漢中從四川分離,由陝西管理,並在此地駐紮重兵,嚴格監視四川。這層屏障失去之後,四川的官員們再也不敢造化了,他們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的官職上,做着自己該做的事情,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由此可見,元朝的這個做法是真明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