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确实谈到了Facebook未来私密社交触达种种服务的方向,肯定有微信的模样,但他强调的仍是信息与私密。

若FB复制微信,会是一场灾难。。微信带来了便利,但社交维度已不胜其负,社交焦虑已很普遍。它也是移动端负载过重、垃圾化的原因之一。

微信自己都面临改造。。前段,三款社交产品出来,大家觉得像看笑话,但里面有合理性。同一时间,集体无意识的动作反映了什么?仅仅表演吗?尽管结果不好,它还是反映了微信的危机。

若微信没有腾讯QQ底色,没有财付通,不可能有今天的服务形态。现在,它处于社交与服务博弈的周期,体验开始矛盾。这已经是当初广告、视频保守策略上的结果,否则体验压力会更明显。

FB不可能走向微信现有的道路。还有几点,微信的用户当量虽大,但主要集中在中国,语言、数据监管、服务的形态都相对集中,有很多便利,FB用户量更大,但有太多碎片化特征,当然、英语、法语、西语区是核心。但服务讲求落地深耕,触达用户,它不可能每个区域都精耕细作。

若你体会小扎这次的言论,再结合2016年以来连续三次忏悔信,能发现他在数据危机之前就有反思。除了数据,他对社交服务有很多思考,里面有这种问题背景:

1、首先还是社交维度的改造,如何消除数据危机、社交焦虑,FB需要将数据的处置赋权用户,这个也是去中心化的动向。老实说,截至目前,包括微信在内,社交的一个内在困惑就是,它们以去中心化的名义,不断完成“中心化”的改造,这种是相悖的。

前段,我说微信一定会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就在这里。真正的变革,肯定在外面,你自己拽着自己的头发能跳离大地吗?张小龙的演讲里,越有情怀,微信带给人的真实体验反差越大,无论小程序之类多有力,微信的形态本身已经注定,它正走入自己的牢笼,它当然很有用,也会有商业的景观,但更多是打磨得更精致而已。

小扎的言论里,有FB对欧美前两年讨论的网络中立之类,都会带来一些考验。他强调私密过度,也可能会引来区域国家的不安。因为,一个言论密集的空间,若不接受监管,或者通过技术OTT掉监管,当局总会有些不安。

2、小扎的反思里,有FB社交平台全面整合动向。

它的产品多,缺乏整合与协同,平台内部限于语言(有惰性)、多个平台用户之间限交互少,缺乏真正的规模经济。

私密社交里,有全面整合动向,当然会分阶段,也会兼容原有形态。

2、信息流成为依赖,是因为服务触达单一,转化单一。最新的反思里,有2B的分层倾向。

结合上面它的困惑,我们认为,它的云计算之类的业务可能会在这轮独立。

3、社交维度上,它不会放弃广场模式。FB自身平台更多2c,2b触达仍侧重信息流(仍更近微博形态),但真正的更大的转化与沉淀会在未来的私密平台,它兼容2C与2B更明显,除了自身属性,会是微软+谷歌+钉钉(也包括slack们)+微信的形态。微信只会它形态的一部分。当然微信自身也会有新的演变。

此外,你也能看到,小扎的讨巧处。他隐蔽地对FB无法进入的中国等区域市场表达了不满,在强调所谓自由与人权的一刻,试图为FB一段时间以来的危机寻找台阶。这说明FB的落地进程仍很复杂。当然,放在另一阵营,也算一种投名状,表个态了。

于他,还有两重压力。4月1日,Google+将停服。当初它诞生的时候,小扎专门开会,如临大敌,同时又喊出:“迦太基必须毁灭!”

如今,谷歌这块也限于数据危机挂了,小扎胜之不武。但唇亡齿寒,此刻,他必须变更话语体系,以修辞来投合兼讨巧。否则谷歌的动作会让监管部门与公众更聚焦于它。

另外一重在于FB的概念已经老化,社交、信息流标签已经无法唤起多好的关注,过去几年,它的算法多次调整,适应多多,但还是原来的范畴。它到了新故事的时刻。

所谓私密社交,种种反思,有小扎丰富的用意。那种以为FB学习微信的言论,实在太简单了。

你真的以为扎克伯格要复制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