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爆發三合一疫苗造假事件,居然可以引發成為政權維穩的討論,到底是西方敵對勢力的不懷好意?抑或是獨裁體制草木皆兵的本質現象?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這個問題其實提供了台灣在經營兩岸關係上,應當可以更宏觀的思考。

看待這起人禍,至少有幾個角度值得探討。首先是時機,問題疫苗在中國造成恐慌的當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正在國外訪問,從七月十九日到二十九日,習近平分別出訪了中東非洲五國,不但大人不在家,在此之前,北京更盛傳習近平恐怕會在北戴河會議上遭到黨內檢討,除了北大出現大字報,毛澤東秘書李銳、清大許章潤的不假辭色,還有中共元老不滿習將三十年改革所積累的成果敗光,把韜光養晦變成處處樹敵,更把與美爭霸搞成對美貿易戰,類似的批判此起彼落,政治氛圍異於慣常。

其次是內容,習近平這回訪問的國家,阿聯是海上絲路的重要支點,在此簽署了十六億美元的油氣探勘合約;到盧安達,則簽署了一帶一路框架合作與興建機場公路等十五項協議;與南非承諾一四七億美元的投資,對新總統提供了支援;至於抵達塞內加爾、模里西斯,等於將海上絲路向西非輻射,並在印度洋鞏固,因此基本上其行動主軸所扣緊的仍是「一帶一路」。

而「一帶一路」的各項協議中,與各國進行醫療衛生的交流,正是重要一環。這包括去年初,習近平即與前WHO幹事長陳馮富珍商定全球經濟與衛生結合,要從一帶一路著手,去年八月也特別在北京舉辦研討會,把WHO現任的幹事長譚德塞請去,以確立世衛組織與中國的合作架構。既以衛生樞紐自居,卻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長春、武漢爆發問題疫苗與包庇事件,甚至出現家長把小孩轉往香港注射的集體恐慌,當然就更加的敏感。

就在這個當下,也就是七月二十四到二十八日,三台會(全國台灣研究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共同主辦)在對岸舉行,這次的與會者層級不高,台辦官員罕見並未出席,會中的討論發言雖然大體在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方針之內,但是有別於過去,凸顯了對台灣民進黨與蔡英文總統的撻伐,這股似乎在營造特定輿論風向的鷹派趨勢,受到了研究兩岸問題者的關注。

習近平返回北京,前天在中共政治局會議上「鞏固領導中心」的講話,尤其讓人嗅覺到事有蹊蹺,看來這皇帝真不是好幹的。在這樣的局勢下,回到疫苗事件與兩岸關係,不得不檢討當中國爆發假疫苗的第一時間,有中國網友自嘲想到台灣來打疫苗,我們的衛福部疾管署官員制式回答:國內疫苗以公費市場為主,藥廠自費疫苗備貨量有限,無法大量供應其他國家人士使用。事後也無政務官出面修正,實在是很大的失分。

台灣有別於中國,正在於文明發展的迥然途殊,兩岸之間政治對壘固然涇渭分明,但是以台灣在醫藥領域的優勢,以及對普世價值的信仰,在當下應該有更恢宏氣度的展示。這是一個現成的例子,能夠彰顯台灣的參照作用,也是兩岸政策不該自棄的核心意義。

  • 中國爆發三合一疫苗造假事件,居然可以引發成為政權維穩的討論,到底是西方敵對勢力的不懷好意?抑或是獨裁體制草木皆兵的本質現象?(歐新社檔案照)

    中國爆發三合一疫苗造假事件,居然可以引發成為政權維穩的討論,到底是西方敵對勢力的不懷好意?抑或是獨裁體制草木皆兵的本質現象?(歐新社檔案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