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流浪星球》说不定就是爆款。

至于为什么国外优秀科幻片那么多、我们却没有,确实是有一定原因的:

美国人心中是没有「历史」这个概念的

为什么说美国人?因为题主说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以及《阿凡达》、《星球大战》等等大多数知名、优秀的科幻影片都是美国好莱坞制片生产线上「生产」的。

作为移民国家,美国本身就没有历史可言,美国国民脑海中更是没有「历史」这个概念:随便找一位美国朋友,讲起来南北战争可能你比他/她说的还清楚。

没有「历史」概念的直接结果是「脑洞」大开。不说电影,举两个真正改变世界的例子:长期处于键盘当道诺基亚称王的手机时代里,从天儿降的大屏幕虚拟键盘苹果手机问世时是多么让人惊艳叫绝,乔布斯是不是苹果CEO董事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位发明家;二三十年前286、386电脑上那些cd XXX,copy XXX.txt d:XXX这些命令还有朋友记得吗?现在呢?不仅仅是电脑上的win7win10,手机上的安卓系统不同样也受到比尔盖茨的影响么?

没有历史概念,不纠结于几百上千年前的事情(当然他们也没有),而是一心「向前看」直接导致美国在各行各业出品了各色天马行空般的作品:科幻小说、影视剧、智能手机、高科技智能电脑软硬体、国外虽然已经淘汰但是却被我们做大做强的icq、ebay、paypal(对应QQ微信淘宝支付宝)等等等。

国人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影响深远

最明显的例子比如《百家讲坛》,风靡一时。再比如翻来覆去、改来改去总是拍不完的四大名著:研究历史、遵循历史固然是好的,有利于我们的和谐稳定,起码不会像国外那么乱。

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要面对:诞生于商朝的甲骨文距今3600余年,目前还是个谜的三星堆大约是在5000年前,而四大文明中的另一支现在貌似已经没落的埃及呢?金字塔是什么时候建的?大约是公元前3100年左右,也就是5100多年前。也就是说,咱们研究历史还不够透啊。

回归影视剧,天马行空到极致也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毕竟里边有了全新的「宇宙」体系架构,其他的无非还是历史宫斗伦理职场或者小姨子三叔子婆媳奶妈一大家子之类的:没办法,打开电视就是,买张电影票也是。

大刘的《三体》被奉为国产科幻界的经典,但是和国外的相比,说实话「脑洞」还是小了点,也是没办法,这恐怕已经是国人的极限了,就像《三体》里被智子限制的人类科技:逃不出那个框框。那就寄希望于《流浪地球》吧。


《盗梦空间》题材的拍过,以梦境为主要剧情的《催眠大师》《僵尸》《记忆大师》《暴雨将至》,都是国产小成本电影,挺好看的。

《星际穿越》这种硬科幻电影,国产还真没拍过,不过2月份将要上映的,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将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做为国产第一部硬科幻电影,我本人还是蛮期待的。

而《明日战记》《拓星者》做为软科幻电影,虽然早就拍好,但一直在进行后期制作,不知道何时上映。


不请自来,望见谅。

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不缺好的故事。刘慈欣、何夕等作家的科幻小说,够我们拍很长一段时间。《三体》、《流浪地球》、《朝闻道》等剧本,就算在好莱坞,也是扛鼎巨作。

其次,技术问题已经不再是无法逾越的屏障。伴随著中国电影的发展,很多特效工作室和制作团队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扎堆出现,近几年,甚至在一些好莱坞大片中,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其次,观众的口味和品味,只会越来越高。二十年前,我们的小县城还没有电影院。偶尔去录像厅看部港台武打片,就兴奋半天。现在,影院遍地开花,一家比一家环境好。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刁。

综上,不是我国拍不出《星际穿越》类的科幻大片。是因为我们的电影起步较晚,整体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但是,不能因为落后就放弃。我们的电影人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追赶。《流浪地球》就是其中勇敢的先行者。

祝愿中国电影越来越好,祝愿《流浪地球》取得票房人气双成功!


如果三体没得奖,除了科幻迷外有多少人会去看去读?中国拍不出好科幻片,因为大部分国民就是那种不喜欢科学,对这些没兴趣的人组成的。三体这么通俗易懂,只需要初中高中物理知识就能懂的小说,都有非常多的人说太硬,看不懂。难怪市场上都是充斥著一大批披著科幻外皮的爱情武打片。能怨谁?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市场,没有人是无辜的,没什么好抱怨的。大家看看周围,多少人对历史感兴趣,又有多少人对科技对未来感兴趣?对科技未来感兴趣的会被孤立,说成怪人,是不是?


美国拍不出西游记,红楼梦。


起步晚,以后会有的。看好中国电影人??


科幻电影的上一层。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上一层是科学普及教育和想像力。而想像力这种技能,要从小娃娃培养。我们国内的小娃娃上的课很多,但是………。在国内想像力培养初期,因为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容易被人认为空想,瞎想。所以………


一惯的模仿跟随,早已断送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影视作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外思维是往前看,我们只会往后看,吃历史的老本


我觉得这主要是国内目前的观影审美的不同,和投资人的利益取舍,目前来说投资科幻硬核的电影风险很大,收益难以保证,不过相信随著观影人群审美的多元和提高,这类科幻电影也会越来越多的拍摄,毕竟在技术上国内已经完全具备制作的技术和实力!


技术效果问题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