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格雷

來源 / IP蛋炒飯



漫威有超過8000多位英雄……

這8千多個英雄都有

屬於自己獨特、鮮明的樣子

和自己獨特的價值使命。


一個問題,一直嚴重困擾影視業和動漫圈——

爲什麼一部票房很高口碑挺好的電影、收視率很高的影視劇、點擊率高粉絲數多的動漫作品,各種衍生品銷量還是很少,所謂超級IP的產業化發展起不來?


曾經有一部票房近20億的超現實魔幻大片,其改編的原著系列小說是單部過百萬總共數千萬冊的銷量,是大家公認不打折扣的“超級IP”,不少商家企業付出高額授權費來生產各種衍生品,趁着電影上市而大舉推出……


但實情是,在電影上映的熱潮時能賣出去一些,隨着電影下映、推動力消失,各種衍生品銷量就直線下滑,難以爲繼,導致大部分參與商家虧損(我的一位朋友就參與其中並損失不少)。


這正是不少被稱爲“超級IP”內容作品的實情:數億過十億的票房收入、動輒數十億的點擊率、百萬千萬級的粉絲量相比,各種衍生品的銷售收入數字實在顯得寒酸,不匹配,而且並不持久。


“內容銷量/播放量粉絲量➤➤票房收入➤➤全產業衍生品銷量”這個資本喜愛的轉換公式,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失效的,在個案中總出現斷層,讓IP價值備受質疑



問題到底出在哪?


IP變現需要的時間很長,積累不夠?

有一部分的IP確實因爲培養時間不夠,

但仍然有不少牛逼IP是能很快變現的。


從最早的米老鼠(只憑短片就幫助迪斯尼崛起)、到非動畫的星球大戰(全產業發展從推出不到十年)、到小黃人(一部上位)和大白(一部上位),等等。


所以不能把IP問題都歸咎到IP培養週期長,

一直都有能快速上位、快速全產業化還能持久發展的IP……


是中國文創+娛樂業的成熟度不夠?

到底是哪些地方成熟度不夠呢?


有不少人從製片人中心體系不成熟、新型創作者培養需要時間、各產業協同配合不夠的多個方面闡述了問題。


我在這裏想說的,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觀念:


內容其實不是IP


我真心認爲,不管是影視行業還是動漫圈,對IP到底是什麼,有各種刻意的混淆,導致IP價值是什麼,非常混亂


一個最明顯的混淆是,把任何有知識產權的內容作品都稱爲IP,同時,又把有巨大文化價值的、可以跨行業、全產業發展的文化符號,也稱爲IP。


其實前一種IP指的只是知識產權,不是後一種神通廣大的IP。


然後“超級IP”也被各種隨意濫用:一個作品很暢銷是“超級IP”,被改編影視和動漫更是“超級IP”,連一個半成功的營銷案例也成了“超級IP”,而像口袋妖怪/皮卡丘、機器貓、小黃人、大白、hello kitty這些風行全球的文化符號,也是“超級IP”。


這種有意無意的混淆,急功近利的好處是能直接提高內容作品的身價和想象力,把泡沫吹得很大,壞處就是造成嚴重的認知誤區,很容易成爲騙人的把戲


我認爲,只有把內容當成IP的載體而不是IP,不管是一部小說、一部電影、一部影視劇、或一部動畫,都是用來冶煉強大文化符號的,才能真正理解和發現強大IP是什麼。



內容其實不是IP,
而是IP文化符號的煉丹爐



內容是煉丹爐,冶煉鍛造出的一個個強大IP文化符號。把內容和符號化的成功IP分開,就不會混淆,也不會造成認知誤區。


所以,我對好IP的定義是——


成功IP = 超強的文化符號



爲什麼許多很暢銷、票房/點擊率很高、、粉絲量也挺大的內容,還是無法形成廣泛的全產業化發展?原因就是:是好內容,但沒有IP符號


從好內容到成功的符號IP,難度很高,如同“駝駱穿過針眼”。


我一直嘗試發現其中的奧祕,結果發現情況繁多,有刻意成功的,刻意不成功的,還有很多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


下面選幾個不同的成敗案例分析一下:

 

01


千與千尋

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IP成功公案


宮崎駿先生所創造的IP形象最成功是龍貓,但龍貓並不是他的票房大片。在他作品中票房最高、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是《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被譽爲是現代人生存與慾望困境表現的藝術傑作,全片創造了一個極具情感力的異世界,通過一個小女孩千尋的進入和迷失名字,在少年白龍的幫助下,尋回自己,並幫助其他人完成救贖和覺醒。


有趣是的,這部影片成就了一個很受歡迎的IP文化符號,但不是千尋,也不是白龍,也不是大反派湯婆婆,而是一位配角——無臉男。


無臉男真的是《千與千尋》中最受歡迎的IP符號,我覺得它象徵了人性被現代社會污染的陰暗面,象徵了孤獨和貪慾,但在骨子裏有一種天然的無辜和可憐。


無臉男的周邊產品比比皆是,而且越來越可愛,建議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真的是非常豐富。

不是主角,不是反派,而是一個接近於“無”的配角,成爲了最受歡迎的IP文化符號,這正好印證了,我在之前文章中一再提及的,越接近潛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角色,越能打動人,就越有可能成爲超強的IP文化符號


這一定不是宮崎駿先生刻意爲之的,而是人民羣衆自發的潛意識選擇。


中國很多受歡迎的影視劇、電影,儘管在劇情設計上非常抓人,社會化人物塑造也很強,但欠缺的正是這種幾近於“無”的、潛意識化角色,就很難產生強大的IP文化符號。

 

02


星球大戰

一個半刻意、半無心的IP成功公案

不是動畫片,但星球大戰取得了甚至超於動畫的IP成功。首部在1977年推出大紅後,就直接帶動了衍生品的熱銷,到1983年第三部推出後達到高峯,產業化非常成功並持續多年,IP發育期不超過10年就已經大成


同樣,最暢銷的形象、最多的衍生品,並不是來自主角天行者盧克,也不是女主角公主,也不是哈里森福特主演的極具魅力的船長,而是大反派黑武士。

還有黑武士的戰士們,一大羣不知是誰的暴風兵——

原因很簡單,首先是——

黑武士和暴風兵的設計最鮮明簡潔,黑白分明,天然就是符號,所以極其容易被做成衍生品,進行大量複製。


另一個原因是,黑武士象徵了人性的陰影,是陰暗面的最有力表現,而暴風兵,我一直覺得它們就像小黃人一樣,有着羣體無意識的表現特徵,使得人們不由自主就會想去擁有它們。


這裏面其實還有導演喬治盧卡斯的刻意爲之。


我曾專門買過一本講黑武士的書,在書中扮演黑武士的演員提到,盧卡斯選擇他的要求就是特別高大、有一種天然無形的壓迫感,並且穿着厚厚的黑甲完全包裹。演員還說,盧卡斯對他唯一的表演要求就是:沉重的呼吸聲和沉重的壓迫力。


正是這樣的表現,進一步增強了人性陰影的象徵感。尤其到第三部結尾時,盧卡斯又特意安排讓黑武士成爲主角盧克的父親(這在拍攝時沒有人知道,包括盧克和黑武士的扮演者都不知道,只在配音時才告知,以至於公映時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並震撼了整個市場觀衆)。


將人性的陰影極具符號化表現出來,再加上是英雄父親的身份,結合了人類被父親壓抑的心理,徹底成就了達斯韋德黑武士的超強文化符號地位。


《星球大戰》是內容、載體,是IP的煉丹爐。


冶煉出的IP文化符號則包括——

黑武士、暴風兵、導師尤達、激光劍、原力等。

至少有四個以上的強大IP符號,在這裏誕生。



03


哈利波特

一個刻意爲之的超級成功IP公案

哈利波特的故事構成了一個極其完整的IP宇宙,而且並不脫離現實,不是架空,是一個現實世界和魔法師世界交融的宇宙。有魔法師、麻瓜、啞炮等明確的身份,以及完整和強大的反派系統,從伏地魔到食死徒,又有一系列導師,從鄧不利多到特內普等,再以哈利波特與好友赫敏、羅恩爲行動三主角,印射人性長大成人的母命題。


所以哈利波特的IP符號系統也是極爲完整、豐富和強大,可以發展任何從遊戲、主題樂園到各種實體產品,以及無數的道具衍生品的產業系統。


而這一整套IP文化系統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爲圍繞在一個人性母命題上——一個有缺陷的男孩從小長大成人的過程。所有的IP符號都圍繞在這個上面,並且用魔法師世界觀予以賦能,既極簡又極豐富,既極小又極大。


《哈利波特》系列是內容、故事和IP的煉丹爐。

在同一宇宙觀下又能延展出《神奇動物》系列的新內容,其延展力幾乎是無限的。


從中冶煉出的IP文化符號——

魔法學生、魔法學院、魔法道具、魔法場所、咒語、魔法球比賽等等,整個是一個包羅萬象的、IP符號文化大系統。


這就是爲什麼,哈利波特故事誕生不到10年,電影才推出幾部,就能擁有自己龐大主題公園。這是極少數內容、也是極其少數的成功IP才能做到的。

哈利波特主題公園


04


長城

一次失敗的IP系統嘗試


拋開電影票房不論,《長城》在IP系統建設上其實也是相當崩塌的,我覺得這三點問題嚴重:


1、情感打動力極其缺乏,根本沒有在世界觀設計時考慮過情感定位。

整個故事中,怪物只有宏大,危機也只有宏大,沒有任何深入的、對人性內在情感的呼應,這就無法讓人感動。


2、整個世界觀的搭建不夠系統可以理解,必竟第一部,成功後再逐步完善也不遲。但爲什麼連情境氛圍都不統一呢?

這根本不象一個有大怪獸的世界,感覺大怪獸是硬加入進去的,或者說大怪獸是一個太過抽象的觀念,不夠有血有肉,使觀衆很難沉浸其中。

能夠讓人恨和愛的怪獸,纔是好的怪獸電影。


3、角色設計的不足——除了大怪獸缺少內在性外,人物角色也是宏大有餘,暗影不足。

景甜的角色太強了,反而無法打造成功明星IP。在這樣宏大的世界和衝突中,一個弱小的角色、由弱轉強的角色才最能打動人,才能讓謎一樣身世的景甜上位成功。


可以比較一下《權力的遊戲》中的史家二丫,就知道景甜的角色缺了什麼。


總之,《長城》完全忽略了IP需要的內在情感力、潛意識動力,連一個可以真正移情投射的角色也沒有,以及世界觀一味的宏大,反而讓IP宇宙無法打造起來。


05


三體

一個還未影視化、IP化難度極大的公案

很想說說三體,因爲這是我極其喜歡的內容。


有一次去聆聽某科幻論壇,劉慈欣先生對三體影視能否成功,講了一段很中肯的話:“如果三體沒那麼有名,壓力沒那麼大,反而更可能有機會驚喜。但在現在的情況下,最好是對三體的電影抱以更多的平常心。”


結果,三體遲遲無法出來,《流浪地球》反而提前上位成功了,他正如劉慈欣所說的,在不太被關注中,因爲意外的大驚喜而取得了大成功。


其實我有一個看法,即使《三體》的影視劇或電影拍得不錯,也很可能只是影視作品層面的成功,無法達到IP宇宙建設成功。


原因很簡單,就一點:

對任何IP宇宙型的作品來說,第一部都極爲重要,需要承擔建立IP宇宙的重任。《三體》雖然是非常優秀傑出的科幻小說,但偏偏,《三體》三部曲中第一部是最現實的,太過現實和倫理化。


而真正切合人性元主題的故事,以及符號化角色,都在後面兩部才慢慢展開。


《三體》是一個越到後面越純粹迴歸人性的故事,開始時太過社會化倫理化了,這不利於符號化IP的建立。


因爲這意味着,即使做完第一部,IP宇宙和IP符號都無法確立,只有到第二部、第三部纔有可能,這樣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做不成。


《三體》需要進一步強化像星球大戰、千與千尋、哈利波特式的潛意識化符號化角色,和相應故事,這個難度極大,而且受到內容時間線的制約。




最後做個小總結,還是這句話:內容不是IP本身,內容是載體和煉丹爐


這些是成功的內容作品:

米老鼠動畫短片、星球大戰電影、哈利波特從小說到電影、玩具總動員動畫電影、神偷奶爸動畫電影、超能陸戰隊動畫電影、從口袋妖怪遊戲到精靈寶可夢動畫劇、大雄與哆啦A夢的漫畫和動畫、等等……


而從中,產生了一個個強大的IP——

米老鼠、黑武士、暴風兵、哈利波特及魔法師系統、伍迪牛仔、巴斯光年、小黃人、大白、皮卡丘、哆啦A夢機器貓、等等。


這些強大的IP,一定同時具備了情感定位、好故事、潛意識化角色、獨特符號識別等四個要素,並擁有自己強大的世界觀或情境。(見下圖)



所以強大IP既是一個單一符號,又是一個整體。在符號的背後,是一整套的情感、故事、個性和圖像的高能量聚合。


不是好電影或好電視劇,就一定能打造出成功IP的。

我們欠缺的是——可以實現情感投射、特別是潛意識投射的IP化角色、或形象。

看看故事有沒有給符號化角色留出足夠的好位置,

看看劇情能不能帶來二次元的維度。

比如,漫威電影就是反過來,不是把我們帶入二次元,而是把二次元的維度創建到我們身邊,讓即使是初次接觸的觀衆,也能夠幾乎沒有障礙的接受。


我是個非常樂觀的人,相信未來中國的文化內容,一定能不斷產生新的強大IP,並通行全球。


只要能發現我們還欠缺什麼……


認知的改變會帶來結果的改變。



近期熱文


專資辦停止同步數據

新時代電影票黃牛調查

《復聯4》最新時間線梳理

爲什麼金融騙子都喜歡投電影?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羣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