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亞裔維權組織31日表示,市長白思豪數月來忽視外賣郎的基本需求、一味打壓電單車,只讓助力自行車合法,這是實施「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呼籲白思豪傾聽外賣郎聲音和需求。

亞美聯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自行車公共項目」(Biking Public Project)、「交通替代」(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造路紐約」(Make the Road New York)、「法律援助處」(Legal Aid Society)31日發表共同聲明,指時速不超過20哩的助力自行車(pedal-assist bicycles)可合法上路的新規於7月28日生效,卻忽略了外賣郎,將他們繼續暴露在只為完成工作卻被不斷受罰的環境中,而且新規僅讓自行車廠商和助力自行車共享項目受惠。

聲明中表示,雖然4月起白思豪和交通局將助力自行車逐漸合法化,看似為送餐工人和民眾提供了更好的環境,但實際上,使用電動車的外賣郎的權益不斷受損,他們甚至不能自己改造電單車。

聲明中還說,市府在進一步壓榨外賣郎權益,不願暫停紐約市警對電單車的執法行動,不傾聽外賣郎的呼聲,不提供相關交通法規教育等,令外賣郎一直處在灰色地帶,無所適從。

維權組織在聲明中表示,要求市府與外賣人員對話,將法規制定過程透明化,彰顯出紐約市歡迎移民的態度。

亞美聯盟行政總監Jo-Ann Yoo說,市長一直在宣揚他的「公平城市」理念,卻獨獨對那些依靠電動車生存的人視而不見,「我們還要再組織多少集會、會議,才能讓外賣郎的聲音被聽到?」交通局的新規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外賣郎改造電單車的項目,卻優先考慮大公司的利益,凌駕於移民權益之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