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以二战为背景的战争片,故事背景1942年为希特勒率领的德国纳粹党军队发动战争试图要征服苏俄,与苏俄的红军展开在史达林格勒的对峙交战。

大敌当前的片名是从1973年威廉·克雷格的书《大敌当前:史达林格勒战役》(Enemy at the Gates: The Battle for Stalingrad)撷取而来,

描述史达林格勒战役时,苏俄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与德国柯尼希上校决斗的故事。

现在史界一般认为这场对决是宣传需要产生的传奇故事,并非实际存在。德军也不存在柯尼希此人。

影评

每次看美国诠释苏联历史或人物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反观俄罗斯自己拍的战争片,就显得冗长和尽情描述过程,较乏趣味。

但是美式就将战争片诠释的有血有肉,战争片不是只有战争,

不过相较于俄罗斯的拍片手法,著实丧失了它历史重点。

史达林格勒一战在俄罗斯历史扉页中占有很重要的篇幅,

史达林格勒即为现在的伏尔加格勒,

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致命的战役之一,

德方和俄方阵亡估计约71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不考虑军队与平民的伤亡著称。

值得一提的是伏尔加格勒的重要性引起希特勒攻占的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这个城市是伏尔加河上的主要工业地,也是联系里海与苏联北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德军如果攻占该城将有效改善对北部的物资输送能力;

其二,攻占它将能掩护当时进攻高加索的巴库油田的德军左翼,达到切断石油供应、瘫痪史达林战争机器的战略性目标。

最后,希特勒认为该城是用苏联领袖约瑟夫·史达林的名字命名,如果能攻占它将能在意识形态及宣传上获得成功。

由于苏军同样认知到这些战略目标,即便在时间和资源上有极大的限制,仍然命令派遣任何可拿起步枪的人进入该城防守。

虽然此时的苏军与德军相比机动力十分低,但因为战斗主要将在庞大的市区内进行,德军的装甲部队与机动的的机械化战术无法发挥其所长,

而手持小型枪械的苏军则适合此型战斗模式,其缺点的影响可减到最低。

 

电影中有一幕很印象深刻,

那一幕是俄方军人畏战欲往回逃跑,

却惨遭自己同胞射杀。

当时史达林下达对史达林格勒苏联军队第227号命令:「退却阻止命令」(口号「不许后退一步」),对所有后退者格杀勿论,NKVD开始执行射杀逃亡士兵的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