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衣起源可追溯至東周,那時便有綴玉的面幕和綴玉的衣服。古人對自己死後的地位及其看重,認為死後要和生前一樣享受尊崇。他們玉能讓人永生,因此下葬用「珠襦玉匣」。所謂「珠襦」,就是古代帝、後貫珠的殮衣;「玉匣」就是玉衣。如此珍貴的衣服,其主人的顯赫地位顯而易見。

所有玉衣中最有名的莫過於1968年在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其妻竇綰的墓中發掘出來的金縷玉衣了:用金絲把玉片編織在一起,把屍體整個包裹起來。如此名貴的金縷玉衣除了象徵尊貴的地位外,還有著「可以防腐"的說法?。但是金縷玉衣真的可以防腐嗎?

漢中山靖王劉勝

試想,金縷玉衣的價格如此昂貴,製作如此精美。劉勝的金縷玉衣「共用玉片二四九八塊,金絲重約1100克」,難免會招來很多盜墓者。直接結果就是:「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真可謂是求「永生」不成反招致禍害。

滿城漢墓

事實上,縱使沒有那些盜墓賊,防腐的神話也早已破碎。在發掘滿城漢墓的過程中,考古人員和郭沫若先生一開始並沒有發現關於墓主人的屍身。因為通入了空氣,墓內的棺槨都已腐爛。而後發現了金縷玉衣,由於土地的潮濕以及微生物的存在使其在玉衣裏的屍身已經化成白色的粉末,只有頭部還留有一些骨頭組織。因此企求「金身永固」的墓主人並沒有遂願,剩下的僅僅是精美的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

不可否認,金縷玉衣的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精美文物。但漢代帝王企圖用金縷玉衣來維持千年不腐,以求來生的夢想終究是一場空。《三國志·魏文帝紀》中記載,「珠襦玉匣」的葬俗在魏黃初三年曾禁止使用,此後也是時斷時續。

參考文獻:

1.姚苑真:《滿城漢墓考古發掘報告》, 文物出版社,1981年06期。

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技術室:《瀟城漢墓「金毽玉衣」的清理和復原》,《考古》,1972年02期。

3.《滿城漢墓發掘紀要》,《考古》,1972年01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