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清平樂·六盤山》,讓很多人記住了“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的場景。

六盤山片區,這一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於一體的地方,涵蓋陝西、甘肅、寧夏、青海4省區61個貧困縣,如今是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活躍在這裏的,有一羣特殊的人——掛職扶貧幹部。

一定要不虛此行

“從踏上固原土地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決心:組織把我派到這裏,這是我的人生之幸,必須爲這裏做點貢獻,一定要不虛此行。”4月1日下午,固原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金敬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到固原掛職之前,金敬東擔任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2017年9月,他受交通運輸部黨組委派到寧夏自治區固原市掛職。“走之前規定,職務保留,工作全部移交。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地的脫貧攻堅中。”他說。

固原是寧夏五個地級市之一,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寧夏唯一的全域貧困市。

金敬東告訴記者,交通運輸部與固原市的幫扶情誼由來已久,從2013年開始,先後派出兩位同志掛任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長,開展交通扶貧工作,兩位同志在固期間成績斐然,深受當地幹部讚揚,羣衆口碑甚好。

“我從他們手中接過接力棒時,深感責任重大,深恐因自己能力不夠,辜負交通部的重託和固原人民的期待。”他說,“雖然在京期間,就聽聞‘西海固貧瘠甲天下’之說,但當我真正走進這裏,走進鄉鎮村組、農戶家中時,貧困在我心中才由抽象變成具體的感受。”

“說實話,貧困程度之深,超出我的預料。我當時感覺,要在三年時間內做到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對固原來說,確實有很大難度。”金敬東說,作爲交通人,在這個時候,必須爲固原的脫貧攻堅做點貢獻,利用自己的行業優勢,爭取一些大項目、好項目、優項目,幫助固原脫貧攻堅破解交通制約的難題。

在調研中,金敬東發現,固原市區出口通道不暢,福銀高速、G344、309、327線等國省道路穿城而過,交通組織不規範不科學,造成城市出入交通擁堵、安全隱患大。

“從外市調來新到任的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柱同志,也認爲固原市區周圍出入通道不暢,必須重新設計改造。”之後,在固原市委四屆二次全會上,交通建設作爲打好“六場硬仗”、建設“四個示範市”的重要內容被列入。

設計方案下來的,總投資約5.5億元。金敬東說,這筆建設費用對於貧困地區來說是一筆巨資。但改建勢在必行,必須做下去。金敬東多次進京,向交通運輸部有關司局爭取資金支持,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交通運輸部擠出6000萬元,專門用於這一項目經費。

“這一項目於去年10月開工建設,預計將於2019年底竣工,屆時將極大改善固原市區出入條件。”金敬東說。

金敬東還多次到中國鐵路總公司爭取項目,終於,中國鐵路總公司同意擴建寶中鐵路二線工程,將原有鐵路時速提至120公里,新建二線提高至160公里。“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爭取在2019年5月開工建設,固原人民的高鐵夢想很快將實現。”

聯絡組的三項職責

金敬東兼任交通運輸部六盤山片區扶貧聯絡組組長,負責聯繫六盤山片區陝甘青寧四省扶貧聯絡工作。

他告訴記者,聯絡組主要有三項職責:加強與所聯繫片區各有關省(區、市)和中央部委的聯繫溝通;開展調查研究,就該片區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解決意見和建議;督促指導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實施。

和金敬東一起來到六盤山片區有8位交通運輸系統的掛職幹部,分散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個省區。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這些人員中,有擔任寶雞市政府副祕書長的周文川,固原市原州區委常委、副區長王順平,化隆回族自治縣副縣長李志建,通渭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高金永等。

這些掛職扶貧幹部不僅僅負責當地的交通扶貧。“我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協助區長分管交通、衛生計生、水務工作,具體是分管交通鄉鎮建設環保局(公路段)、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原州區人民醫院、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水務局。”王順平說。

他回憶說,調研中發現轄區建檔立卡羣衆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普遍偏低,有些羣衆甚至對自己已享受的健康扶貧政策完全不知曉。

於是,王順平掛職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帶領衛計局的分管領導進一步完善原州區健康扶貧工作機制,制定下發《健康原州2018-2020年總規劃》《2018年原州區健康扶貧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固原市隆德縣魏氏磚雕受益於桃山至沙塘公路的建成,吸納周邊23戶貧困戶從事磚雕生產製作,每戶年淨收入1.8萬餘元,實現了農戶增收和非遺傳承雙贏目標。攝影/章軻

同時在全區推行“先診療,後付費”“先住院,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等健康扶貧政策,實現建檔立卡羣衆住院、看病不用預交任何費用,出院時在一個窗口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健康商業保險、民政救助、扶貧保、政府兜底等七項報銷費用。

原州區張易鎮紅莊村一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診斷患尿毒症已有4年,2017年被確診爲尿毒症晚期,只有換腎才能延續生命。正當全家人爲高昂手術費用發愁時,原州區出臺的醫保統籌、大病保險、扶貧特惠保的健康扶貧政策,讓他重拾希望,成功做了換腎手術,醫療總費用40餘萬元,醫保統籌、大病保險、扶貧特惠保累計報銷20餘萬元,財政兜底補償21萬元,個人實際只出5000元的醫療費用。

王順平介紹,實行上述健康扶貧政策以來,2018年上半年,原州區政府兜底保障補助1442人次,累計兜底資金共計175.13萬元,重病患者個人平均自付比例爲8.89%,個人平均自付費用945.78元,極大減輕了貧困患者的經濟負擔。

在這幾位扶貧幹部中,李志建工作的化隆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接壤地帶,平均海拔3100米,自然條件最爲艱苦。全縣共有6個深度貧困鄉(佔全縣鄉鎮總數的35%),貧困村144個(佔全縣行政村的39.8%),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640戶36327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2.1%)。

“以副縣長身份從事政府工作,我是新手。一年多來被縣委縣政府拉着幹,部門和鄉鎮推着幹。”李志建說,“不帶槍、不帶炮、只給一個衝鋒號”,掛職18個月,有時覺得愧對化隆縣,因爲沒有爲縣裏帶來什麼項目資金。

但讓李志建感到欣慰的是正在推進當地的城鄉公交一體化。今年3月24日,化隆縣首趟公交巴燕-羣科新區試點運營,結束了青海六盤山片區七個區縣中唯一沒有通公交的歷史。“羣衆反映良好,但這僅僅是開了個頭,後邊的路還很長。”他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