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凯思希望用儿童绘本吸引孩子爱上阅读。

在「电子奶嘴」凑仔的年代,作家林凯思坚持创作儿童绘本,「手机令儿童上瘾,变成被动接收者,少了沟通,也少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她相信,书本加上身教,是最好的育儿方法,但父母须扮演说故事的人,因为爱,往往要通过沟通传达。正如她的新书《十星级服务》的故事中,子女可以有五星级的物质生活,但别忘记还有五星级的爱。

儿童绘本作家林凯思期望以画作传播正向心理学。

说起生儿育女,不少港爸港妈第一时间想到的,有「养儿四百万」的数字,也有「赢在起跑线」的投资,林凯思认为,钱只是其中一部份,「小朋友很多的快乐,是来自买不到的东西。」她在新书刻画一名富家子弟,不时炫耀物质生活,说自己有「五星级服务」,却忘记了,十颗星才是满分,另外五颗星,源自家人的爱。

林凯思虽然不是来自大富之家,但毕业于港大,并先后在中大修读心理学硕士、科大工商管理硕士。一般人的升职加薪理想梦,她都做过,却活得不够快乐,「很多人努力追寻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亦无留意自己已经拥有很多值得开心的事。」

林凯思在一一年辞职,重新学画画创造新天地。

她反复思量,生活值得她开心的,是一对女儿,「工作有人可以代替你,但无人可以代替我,担任女儿的妈妈。」她于是在一一年辞职,于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SCAD)香港分校修读插图,重新拾起十多年前的画笔,「以前理工艺术系有取录过我,但我是大女,家庭需要我赚钱,我一定要行主流的路。」

重新执起画笔后,林凯思发现画画可以成为母女的共同话题,画中的故事更可丰富女儿的生活体验,并能以不同角度了解人际关系。

《十星级服务》以感恩为主题,其中一幕,主角Max自觉不足,并妒忌他人的幸运,深深不愤。此际,他的身后刚好有一位坐轮椅的孩子经过,虽然身体残障,孩子眼中却带有愿望与欢乐。这些细节,书中没有用文字说明,但当中的对比,足以令手执书本的父母子女,深入讨论表情背后的隐喻。

林凯思的故事取材自日常生活。

林凯思的故事,取材于日常生活,她要说的感恩,不止是子女要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教条,子女对家庭的贡献,亦足以令父母感恩,「我希望我的读者,无论是小朋友、父母,甚至是祖父母,都可以在书入面找到自己。」

儿童生于资讯爆炸的年代,感恩这老掉牙的大道理,他们听过不少,但林凯思认为,手机影片声画丰富,儿童只能成为被动接收者,书本却可打破被动的界限,儿童可运用想像力,将故事与日常生活连系,「小朋友不缺想像力,但现有的限制太多。」限制源于资讯太多,也归咎于家长连画画创作,也要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估标准,缺乏想像空间,「我见到不少小朋友作画前,都会先在网上搜寻相关图片,找一张觉得靓的图案,然后跟着画。」

林凯思修读心理学出身,故事强调善良的价值观。

心理学出身的林凯思,过去绘本的主题,环绕内在美、女性自强与仁慈的价值观。她未来绘画的题材,亦会以正向心理学方向出发,「整个社会都需要正面心理,我希望我写的童书,也可以出一分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