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用行是初步,慢慢地過渡到無功用行,即「無作之修」。無作之修,「以觀心為最要」,觀心最為重要。

我們前面講過,觀心就是警覺地看著念頭起處。念頭來了,問它「從什麼地方來」;念頭息下去了,問它「到什麼地方去」。

觀心就是觀照,觀察它、照住它,這樣,念頭就不會亂起亂滅、遷流不息了。若不觀照,妄想紛飛、思慮萬千,你反而習以為常,不覺得亂,這怎麼能行啊?所以要警覺,要看好它,真心、妄心要弄清。觀照之心,還是妄心,因為這也是起心動念。沒有真心就不會生起這個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時候,即正觀心的時候,不要分別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動的時候,能觀之心、所觀之念,就會一時脫落,那就能所雙亡了。能觀之心,所觀之念都沒有了。若不觀照,就不會能所雙亡,就不會脫開,所以一定要觀照。

心念阿彌陀佛,也聽得清清楚楚,這就是照。照顧佛號,不雜用心,是止;照見佛號,明明歷歷,是觀。觀心,不是觀肉團心,而是觀心念。一起念,就看見,不隨念轉、不為境遷。念起即知,就是禪宗所說的「識得」不為冤啊!

——選自母音老人《恆河大手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