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姐去年親自去考察過新幹縣大洋洲博物館和江西省博物館,下面就跟大家說說這個問題。

新幹縣大洋洲博物館

1989年,江西新幹縣大洋洲發掘了一座商代大墓,有一棺一槨,槨室東西長8.22米,兩端有 2層臺。經過碳14測定,新幹商墓的年代大體相當於殷墟文化早、中期。墓內隨葬品非常豐富,其中青銅器數量多達480餘件,是江南地區商代青銅器的一次重大發現。不過,關於此墓是否屬於殷商文化,在學界確實有不少爭論。

圍牆內就是商墓遺址

第一,新幹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了什麼獨特的文物?

(一)大洋洲墓的青銅器

出土的青銅器工藝精美,品種繁多。禮器中的食器有鼎、鬲、甗、簋、豆等,酒器有罍、瓿、卣、壺、勺等,樂器有鎛、大鐃,兵器有胄、鉞、戈、戟、矛、長刀、短劍、鏃、匕等,用器有杖首、炭箕、廚刀等,工具有斧、鑽、鑿、刻刀等,農具有耜、犁、鐮等。

其中驪姐認為比較特別,最值得一談的青銅器有三件:

其一為青銅人面具。此器為兩面相同的人面形,中間有管上下通貫,可插入桿狀物。人面頂上有雙角,角上飾雲紋,雙目圓睜,尖耳闊鼻,張口露出一對卷彎的獠牙。這種造型極為罕見,富於神話意義,有著濃厚的巫文化氣質。

其二為銅方卣,此器細頸方腹,提樑端為龍首形,蓋鈕與梁間有蛇形絆鏈,器飾饕餮紋,內部有十字形管道,底部也是雙層,便於用炭火或沸水加溫。結構複雜,設計精妙,已經達到商代青銅工藝的最高水平。

其三為青銅伏鳥雙尾虎。其外形類似虎尊,中空,老虎張著血盆大口,後垂雙尾、尾巴上卷,其背部立一鳥,圓眼尖喙。老虎造型威武逼真,虎虎生威,而俯臥在虎背的小鳥卻安詳寂靜,形成一種奇特的組合。

(二)大洋洲墓出土的玉器

大洋洲商墓出土玉器754件,大體可分為禮器、兵器、裝飾品三類。器類有琮、璧、環、璜、人形玉飾、蛙、蟬、魚、戈、矛、鏟、笄、柄形器、鐲、玦、項鏈、腰帶、串珠等。這些玉器顯示出較高水賓士玉。大洋洲玉器的質料,大部分為透閃石,少量為磷鋁鋰石、葉臘石、綠松石、水晶等。

驪姐認為最值得一談的玉器有兩件:神人獸面形玉器和活環玉羽人。

神人獸面形玉器,出土時器表粘有硃砂。淺浮雕圖案為一個戴著平頂卷角高羽冠的神人獸面像,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分為神人像,下半部分為獸面。

活環玉羽人用一整塊葉蠟石製成,作側身蹲坐狀,「臣」字眼,尖喙,頭戴高冠,在玉羽人的腰至臀部刻有羽翼,腿部也雕有羽毛,此種羽人造型少見,具有豐富的神話想像力。羽人頭部有掏雕的三個鏈環,這是最早的玉雕活環工藝,代表了同時期玉雕的最高水平。

第二,大洋洲商墓出土文物與中原殷商文化有所差異。

新幹大洋洲商墓出土文物與中原殷商文化相比,有相同也有相異。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感慨說:「殷墟文化過長江,江南又一春」。 無論是青銅器還是玉器,新幹大洋洲商墓的工藝水平完全不低於中原殷商文化,甚至有超越之勢。

中原殷商文化出土的鼎大多為圓柱蹄形,給人一種敦實厚重之感。而新幹大洋洲出土的鼎卻多表現為瘦長的扁足形,形制輕巧、造型生動,少了一份中原的厚重,多了一份江南的靈動。新幹大洋洲共出土銅鼎 30 件,其中扁足鼎為 14 件,接近出土鼎數的一半。這些扁足鼎共有三種類型:虎形扁足鼎、魚形扁足鼎和夔形扁足鼎。

大洋洲玉器在文化性質上強烈地表現出雙重性,一方面跟中原殷商文化很相似,表現在玉器的造型、紋飾,乃至工藝、玉材上,諸如璧、環、玦、琮、璜、戈、矛、鏟、柄形器、笄形器等,都與中原殷商時期同類玉器極其相近。同時,大洋洲玉器更有自身地方特色,比如在器類上,不見中原地區流行的圭、戚、龍、虎、鴟鴞、玉質容器等。大洋洲商墓未出土中原殷商文化寫實類人像的玉雕,僅出土有2件帶有神巫性質的人像玉器。有學者把大洋洲商墓與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進行對比,發現婦好墓工具和實用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種類上都多於新幹商墓,其中一些還有使用的痕跡,而新幹商墓幾乎不見工具和實用器。

因此,有學者認為,新幹商墓代表的是與商文化並行、有密切交流的南方土著文化。

歡迎關注驪姐的頭條號,帶你去了解更多歷史文化知識。

少數圖片採自網路,如侵立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