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家靠搜索引擎發展起來的科技巨頭,Google 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給我們展示了下一代搜索引擎。
1996 年 8 月,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斯坦福大學的網絡上發佈了一個名爲 BackRub 的搜索引擎,後來這個搜索引擎改名爲「Google」。到 2019 年,搜索頁面還是一如既往的簡潔,但 Google 搜索已經繁忙到每天需要回答數十億個問題。
搜索引擎誕生的初衷就是把互聯網海量碎片化的信息索引歸類,但其實這麼多年形態和功能沒有發生什麼變化,隨着信息爆炸,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卻越來越難。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更多是在智能手機上各類 app 裏面衝浪,但是每個 app 就如同一個個信息孤島。因此一個強有力的搜索引擎依然是我們在互聯網裏穿梭的剛需。
正如 Google 已經不再是一家只是幫助人們找到答案的公司。Google 在今年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中所展現的新能力,預示着下一代搜索正在變得更加系統化、具象化和智能化。
這也意味着「搜索」結果形式的變化:Google 搜索從幫你挑選信息、爲你提供更多信息,正在向「告訴你怎麼做」演化。

「整理世界」的能力變得更加系統了
互聯網世界的信息浩如煙海,Google 最早靠着幫用戶查找信息發家,這個技能後來進化成「幫助用戶整理信息」。
▲ 知識圖譜
2012 年,Google 推出了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該功能一度被視爲 Google 的搜索核心。比如在 PC 端搜索一個地點、人名時,可以在網頁右側看到由知識圖譜生成的小百科。
如果說知識圖譜是整理出小卡片,那麼 Full Coverage 就是整理出文件包。
Full Coverage 是去年 Google News 所增加的功能,今年這個功能將直接應用在 Google 搜索與新聞相關的關鍵詞中。
Google 在手機端演示了 Full Coverage 功能,比如當你在搜索「黑洞」(black hole)相關的新聞時,除了出現照片、最新的相關報道,還會看到整理好的新聞事件時間線,以及涉及的關鍵人物。
我們可以看到關於「黑洞第一張照片」這個新聞的搜索結果,會由不同的板塊組成,其中包括:完整報道、黑洞的名字叫 Powehi、新聞時間線(Story timeline)、查看更多相關信息、故事相關的播客(Podcasts about this story)等等。
對於每天都要檢索信息的人來說,新聞時間線確實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我們常用的方式是查看維基百科、根據新聞發佈時間自行篩選。現在則是 Google 搜索按照它的方式,把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一起整理好給你送上。
讓我有點想用「貼心」這個略矯情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按照統計學原理運轉的算法。
讓搜索結果更具象,AR 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這次 Google 向我們展示了增強現實(AR)、計算機視覺、語義識別與搜索功能相結合時所出現的奇幻效果。
比如想買一雙鞋,在搜索到自己想要的鞋子後,可以通過 AR 把鞋子的前後左右看個遍。還能把鞋子拉到現實場景中,看跟自己的衣服搭不搭。
從演示效果看來,AR 圖像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自身的陰影,如果把鞋子周圍的參考線擦掉,這張圖片看起來也是沒什麼破綻的。
比如搜索大白鯊,除了能看到一個栩栩如生的 3D 大白鯊,還能把這個 3D 模型搬到攝像頭實時拍攝到的場景中。
當 Google 地圖也加入了 AR 模式,巨大的虛擬路標可以更加清晰具象地爲用戶指路,簡直是路癡救星。某種程度而言,地圖是一種目的相當明確的搜索行爲。
AR 的加入,讓我們有了一種新的方式去衡量搜索結果的大小、體積、顏色和形狀等等。AR 是目前讓搜索引擎變得具象的最好的選擇,它還讓用戶能夠跟搜索結果進行互動。
Google 搜索背後就是人工智能
向 Google 搜索發出搜索指令的方式,除了文字,當然還有圖片(Google Lens)和語音。而這兩個看着像「老產品」的功能,也在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向「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的角色演化。這些進化背後的推力就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Google Lens 的實時翻譯功能已經融合了朗讀功能和搜索功能,在這個簡單的頁面背後,融合了計算機視覺、語義識別等多項技術。
不過 Google Lens 所演示的點菜功能纔是亮點,當我們用攝像頭對準外語菜單,頁面上直接高亮餐廳裏的熱門菜品,篩選出其他人的評論,告訴你這頓應該吃什麼。
▲ 手機下載「Google」App,iPhone 也能用 Google Lens
語音搜索在搜索入口看似只是用語音輸入文字,卻並沒有這麼簡單。事實上,它已經是一個智能語音助手 Google Assistant 的角色。
在於它的對話交互中,已經不需要說「hey,Google」喚醒詞,進化到可以跨應用幫你完成一些相當複雜的指令。這也顯露出了 Google 搜索其實具備了連接各個信息孤島 app 的能力。
搜索引擎在讓人們越來越懶嗎?
正如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 I/O 大會所說,Google 使命是整理世界的信息,但是在形式上目前正在發生變化,過去的 Google 是幫助你獲取信息,而今後的 Google 則是幫助你完成任務。
互聯網存儲了人類大腦沒法裝下的信息,我們通過搜索引擎這個入口從中獲取信息。這對人類感知了解外界是一個極大的眼神,對人類有限的腦容量來說,「通過硅存儲器進行完美回憶是一個巨大的恩賜」。
但這也是有代價的。包括《連線》雜誌著名科技專欄作者克萊夫·湯普森(Clive Thompson)在內的人認爲,網絡搜索在削弱人們的注意力和思考力。
搜索引擎的出現和演化,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比如遇到疑問立即去檢索信息,而不是先動腦子思考;出門打開地圖搜索最佳線路,已經懶得去記憶方向和線路,甚至是:手機安裝的應用多到不想整理桌面,要用時就再搜索吧……
如今的我們或許已經沒法改掉「遇到疑問馬上上網搜索」的習慣,但可以多想想:我們究竟需要怎麼樣的信息。


下一代的搜索引擎就該這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