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到下是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將軍。

然後四方是要低於衛將軍的,四征也要低於衛將軍然後是四鎮,四安,四平將軍。

那四方將軍和四征將軍到底哪個的官職更高呢?


其實沒有所謂的什麼漢制將軍如何如何,傳統所謂的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將軍這個順序,然後以下啪啦啪啦那些東西,其實根本不是漢制。可以這麼說,這些基本都是古人對於前朝制度不了解的情況下而作出的臆測,其實都是不準確的。即使東漢蔡質所著的漢儀,對將軍的記載都不準確。

就西漢來說,驃騎將軍印象中就霍去病擔任過,沒有其他人,這種情況下又如何確認驃騎將軍的位次?輔政的外戚,既有擔任大將軍的,也有以車騎將軍輔政的。而且在西漢還能以將軍官兼領九卿,這在後世是不可能的。前後將軍和左右將軍也不是一同設置的,有了前後就沒有左右,有了左右就沒有前後。很多制度和後世所謂的漢制根本不一樣。

而在東漢,漢末以前基本就不設將軍官,除了大將軍和車騎,征西,度遼會經常設置。基本看不見其他將軍官。而馬防的車騎將軍一開始只不過銀印青綬,因為受寵才和九卿絕席。竇憲的車騎將軍也是特意指出給了金印紫綬。度遼將軍也只是二千石銀印青綬而已。這些在西漢可是金紫將軍,完全不一樣的情況。

就算是漢末,楊定從鎮南將軍遷安西將軍,也和我們所熟悉的將軍位次不一樣。只能根據李傕為車騎,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鎮東來推算出四鎮應該在四方之下。其他的將軍位次,應該都是在漢末三國這段時間裡確定下來的位次,而不是漢朝本身的制度。畢竟魏國和蜀國的將軍位次都是有不同的情況的。


四征將軍在漢代初置時只是雜號將軍,戰爭時會臨時授予,而且不會在將軍前冠以「大」字,四方將軍則屬於只低於衛將軍的正式武官序列,四征四鎮顯然比四方級別低。三國時期,將軍名號泛濫,而且諸侯戰事頻繁,曹操分身乏術,首創了四征大將軍掌征伐之責(這裡加了大字),可以理解為曹操這個大將軍在某個前線戰場的代理人,權力極大,所以用的基本上都是曹氏將領,級別自然比四方高。順便說一句,連張遼張郃這樣的宿將都只止步於四方將軍,可見在那個時候四方將軍還是極具有榮譽性質的,畢竟在漢朝,這只是比衛將軍稍低的重號將軍。後來曹魏立國後,國際形式複雜,邊境基本上一直保持在戰備狀態,四征大將軍的名號也就保留了下來。所以,初置時,四方比四征高,後來提升了四征的級別也只是戰時頻繁時的權宜之計,後來時間一長慢慢就成慣例了。

漢制四方大於四征,四征是雜號將軍。可後來曹操稱公,提高了其地位,使四征將軍成為地方軍事指揮官,後來曹丕即位又進一步了提高了四征的地位。可以說曹操當魏公後,四征已經成為了曹魏的一個獨特官位,區別於雜號將軍,曹丕之後四征將軍地位更加顯赫甚至超越了四方將軍。

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

不過蜀漢還是沿用的漢制,和曹魏的魏制並不一樣


前左右後更高,衛將軍只是負責皇城,類似皇帝保安性質,屬於位高;對比四征,前左右後是正式軍隊系統的官職,只是漢朝不常設,而四征等其他將軍在漢朝甚至不納入軍隊官職系統,只有後來東漢針對五胡,設置度遼等將軍,但那是屬外派性質,不算中央官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