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貨幣史(2):元、明與朝鮮的換鈔法

來自專欄奎章閣48 人贊了文章

元代以鈔為主的貨幣制度完全不似這個草原民族的粗獷性格,制度可謂相當嚴密細緻。(當然王朝末季鈔法崩了倒是另一個問題)由於元代有不同種類的紙鈔,所以設置了行用庫和平準行用庫,負責兌換紙幣與金銀:「外路倒換金銀鈔,立著平準行用庫;倒換鈔,立著行用庫」。與此同時,對於破損、字跡模糊、油污水浸的「昏爛鈔」,由行用庫負責兌換新鈔,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每貫20文或30文銅錢)。大德二年(1288)中書省、戶部下發了昏爛鈔的詳細兌換標準,共分25種情況。對收回的昏鈔,在各省設置燒鈔庫,每季度燒毀一次,由行省官監督。

央行表示,在我國,個人燒毀假鈔也是犯法的——所以此處配得是毛熊家的圖

洪武八年(1375),明朝規定了紙幣、銅錢和金銀的兌換比例,即每貫鈔折銀1兩/錢1000文,銀4兩折金1兩。這可以標誌著明代貨幣體系的初步完成。有人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明代統治者並沒有考慮到昏爛鈔的兌換問題,但是根據洪武八年三月即仿元制設立行用庫來看,很可能是當時並沒有出現昏爛鈔問題,所以換鈔法也就無從談起。

換鈔法的實施,據《明太祖實錄》,事在洪武九年(1376),與元制類似,每貫昏爛鈔收工墨費三十文,在鈔票正面的面值下面印「昏鈔」二字(1991年河北邢台出土了一方行用庫所用的銅印,印文即為「昏鈔」),按季度解送戶部銷毀。京外行用庫不久後便被裁革,洪武十三年(1380)五月復置,同時再申倒鈔法:「……民多緣法為奸詐,每以堪用之鈔輒來易換者。自今鈔雖破軟而貫伯分明,非挑描、剜補者,民間貿易及官收課程,並聽行使。果系貫伯昏爛,方許入庫易換。工墨直則量收如舊。」可是在「每以堪用之鈔輒來易換」的背景下,這一次的維持時間也不長,在京行用庫不到半年即罷,京外行用庫無載,想來下場大抵相似。

行用庫革罷後十年左右,寶鈔的昏爛問題再次迫使明朝政府有所行動,但都為時不長。洪武二十三年(1390),「出新鈔」聽任百姓倒換,五個月後中止;二十四年(1391)詔戶部官嚴禁收稅時挑揀鈔之好惡,務必做到「字貫可驗真偽,即通行無阻」;二十五年(1392)復開行用庫於南京,給鈔二萬錠為本,維持了一年左右。永樂七年(1409)復設行用庫,不過其主要目的已經從倒換昏爛鈔變成了聚斂金銀,至明仁宗繼位後罷。明代換鈔法至此,徹底崩潰。

1991年河北邢台出土的「昏鈔」印,下右圖銘文為「順德府,洪武九年七月日造」

朝鮮王朝的換鈔法,背景和明朝大抵相似,都是在百姓好新鈔而惡破鈔的情況下展開的。但是朝鮮王朝的換鈔法最後只證明了一件事——棍棒打不倒經濟規律。

在這之前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看笑話,講一點基礎知識。宋朝規定紙幣三年為一界,每界一千萬貫為限,到換界之時收舊鈔發新鈔。理論上這是很好的政策,但是實際上……除了超發之外,還有到期不收舊鈔的行為,比如寧宗曾下令11、12、13三界同時流通,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嘉定二年(1210),宋寧宗為了減少貨幣流通量,不得不採取強制手段,規定新舊會子兌換比例為1:2,強行貶值民眾手中的舊鈔,經濟震蕩持續三年之久。

朝鮮王朝換鈔法是隨著百姓在使用時用好鈔、棄惡鈔而導致的。這種現象古今中外都有,但是由此導致的「官吏亦擇善惡」,實際上是在人為製造「良幣」和「劣幣」的區分(當然,直到1415年前,朝鮮造鈔的紙都是各地上貢的,所以真的質量不均也有可能)。所以太宗11年(1411),下旨禁止擇楮貨,不管硬軟厚薄一律正常使用,違者由司憲府、漢城府和刑曹糾察。

但是和明朝一樣,紙幣破損的現象終於使朝廷不得不展開行動——而且朝鮮鈔又厚又硬,其實遠不如中國鈔耐用。朝鮮榆木腦袋的大臣們翻開書找成例,一下子就找到了南宋的例子(見上文)。於是他們一拍腦袋,反正都是以舊換新,我們也學南宋,兩張舊楮貨才能換一張新楮貨吧!

這種做法的問題在於,朝鮮的「換鈔」和南宋的「換鈔」除了換這個動作是一樣的,其他都不一樣。南宋的「換鈔」目的就是為了把百姓手中的舊鈔貶值,這樣為了回籠舊鈔所發行的新鈔就可以儘可能的少;而朝鮮的「換鈔」的目的是單純解決鈔票破損的問題,與其他無關。放著好好的元制(哪怕是明制)不學,非要去學南宋,要麼是他們蠢,要麼是他們壞——想趁這個機會貶值舊鈔,佔百姓的便宜。

這種政策,帶來的「買賣之際,揀擇尤甚」的結果也就很能理解了,既然政府都規定破鈔兩張相當於新鈔一貫,那我為什麼還要拿一張破鈔當一貫花?當半貫就好了嘛。所以儘管接下去的幾年裡朝鮮五六次重申禁止百姓揀擇破鈔的命令,但是始終屢禁不止。因為這本身是個矛盾的政策——一方面政府要求百姓拿一貫破鈔當一貫花,一方面政府只承認一貫破鈔等於半貫,除了智障沒人會聽政府的。

到了世宗27年(1445),百姓「喜新厭舊」的現象非但沒有被消除,反而愈演愈烈。集賢殿直提學李季甸就上書稱:「臣親聞之,(楮貨)字有明白,暫不疲軟者為上品,價米五六升;暫至疲軟者為中品,價米三四升;其疲軟破毀者為下品,或直一二升,或至不直一升者,非其官之定價,其勢然也,亦不可強使同之也。」而同年的朝鮮朝廷,依舊像復讀機一樣重複著舊鈔兩張換新鈔一張的規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