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國家信用?黃金儲備?還是社會生產力+產品流通?抑或是政府軍事實力?

為何擁有大量黃金儲備的蔣介石「法幣改革」會土崩瓦解?為何「紅色政權」可以在沒有準備金的情況下,能讓自己印製的紙幣在解放區自由流通,並不受「國統區通脹」的任何影響?

金本位體系 崩潰後,全球已無國家對貨幣提供 黃金儲備,是否可以說明「黃金儲備支持貨幣價值」只是幻影?

貨幣這麼重要的價值符號用虛無縹緲的 「國家信用」 作保是否可靠?畢竟國家是一個為了利益(維穩、條件交換、鞏固權力等)隨時準備出賣國民的現實利益體,本質上無信用可言。對「國家信用」的信任,是否可理解為「信任當前的 生產力 所支持的 經濟活力,與「國家」無關(只是這一屆政府正好位於當下)」?為何古代中國的軍事實力並未覆蓋 東南亞、日本,但中國貨幣(尤乃宋錢)可以成為 東太平洋通用貨幣?

為何軍事實力並非首強的宋朝貨幣,可以力壓軍力更勝一籌的遼、金貨幣?


謝邀因為作為貨幣本就並不需要具有價值啊貨幣的本質是物物交換的中間物,這並不是說A=B=C,這三者的價值相等,而是A相信B能夠換到C,而C同樣也相信B可以換到A,一旦A和C都不相信這一點,那麼B就無法作為中間物,即使B是沒有價值還是具有很高的價值。這裡的B跟我們古代使用的信物很相似,有誰規定或者要求信物一定要具有價值嗎?還記得周星馳演的九品芝麻官中,他爹跟那個高官作為信物的燒餅嗎?
我覺得,理論上,貨幣的總量應與可交換流通的財富相當。財富才是支持貨幣的根本力量。沒有財富就沒有貨幣。

信用不是,信用可以讓人產生貨幣幻覺。

以上說的是信用貨幣,如果是商品貨幣(物、金銀銅貝等)可能複雜些,應為商品本身不僅僅充當貨幣。馬克思說貨幣有五種功能,就是指商品貨幣。
國家信用
我覺得是國家的實力吧,畢竟紙幣是國家強制使用的
對交易過程中,充當中介的一般等價物的需求。


國家信用和GDP是維持紙幣價值的根本力量。

比如每年GDP上漲10%那麼國家必須加印這10%產值的鈔票,來維持平衡。否則有可能造成通縮。如果太多,比如隨意加印鈔票,那麼因為實際價值低於紙幣面值,會造成泡沫,進而造成通脹,繼而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物價橫飛。國家信用就是用來保證貨幣的實際價值等於面值,只有強有力的金融組織或國家才能保證貨幣的平穩流通。P.S:要是貨幣價值和股票似得,貨幣就沒有流通的必要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