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是最高分D-是最低分的话,我给这部剧B+

这部剧第一季里充满著未知,一切都是未知数,充满著任何一种可能性。第二季开始,变的很真实,感觉就好像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像是在抄袭利比亚或者叙利亚政局一样,就好像真的有这么一个国家一样。但是从第三季开始,明显感觉后劲不足,一个没有政治追求的人,变成了救世主,变成国家英雄,竟然开始从政。虽然在第一季的回忆里有表现过,巴萨姆有做暴君的潜质,但是过了这么多年了,要黑化造就黑化了,这一等等了这么多年,有点不合逻辑,后面就感觉编辑没什么可以编写的了。不过这部剧还是很推荐看一看的,尤其是前两季很不错。另外女性角色都很漂亮呦!

欢迎关注,欢迎评论


《暴君》故事以动荡的中东局势为背景,主人公巴萨姆·阿菲耶德出生在该国的独裁者家庭,16岁时逃离故土,在美国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二十多年后,他带著妻子儿女回国参加侄子的婚礼,恰逢父亲去世。借此,剧集围绕著这个家庭及国家的宫斗、抗争等剧情一一展开。

在我看来,这部美剧被李安称赞其创意绝佳,是因为主人公巴萨姆独特的双重文化身份,美国的民主文化熏陶,童年独裁者家庭生活的阴影阴魂不散,两种文化的激荡之下,主人公势必在两种差异文化之间,在独裁统治与民主自由之间,在家族统治与民主化浪潮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暴君》第一集,阿菲耶德与20多年未曾谋面的儿子巴萨姆一见面便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萨达姆和卡扎菲都死了,穆巴拉克在受审,本·阿里流亡海外。」儿子:「可你还在这里。」老阿菲耶德:「只不过现在还在而已。我已经给了人民一切所能给予的,可他们仍不满足,他们叫嚷著要自由。自由,拿它来干什么?相互之间杀来杀去吗?我给了秩序与繁荣,可他们要的却只是混乱。」

《暴君》中阿菲耶德说「我已给了人民一切所能给予的」与「他们叫嚷著要自由」之间的微妙关系,正是这种统治的难题所在。而最终他说,「我给了秩序与繁荣,可他们要的却只是混乱」多少有点冠冕堂皇,秩序是靠杀戮与军队镇压,繁荣是满足他们家族的私欲。他们住在豪奢的宫殿之内,出行是豪车,甚至有自己的私人飞机;而普通大众挣扎在温饱之间,这种繁荣是他们的,不是大众的。至于大众需要的混乱,其实是反叛的渴望,没有人渴望混乱,但是当无法生存时,只能通过革命和反抗来打乱秩序,重新洗牌,建立新的秩序。

毫无疑问,政治是危险的职业。但是,权力的诱惑之大让政治的危险成为了一种视而不见的赌注。虽然我们见识过众多暴虐成性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但并非所有的独裁者都是暴君,正如《暴君》中的巴萨姆,他在美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逃离这个独裁者的统治家族,就是为了避免成为一个暴君统治者。很多独裁者受到欢迎,他们也会有公益精神,心存善意,为人民谋福祉。但是正如巴萨姆不想成为暴君一样,无论是童年阴影也好,无法控制的杀戮欲也好,还是现如今的政治形势所迫也罢,他不得不成为家族的希望,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为了避免自己的家族被反叛者所杀,他只能成为一个暴君,用残酷而暴虐的方式对待反叛的人民。至于内心残存的人性与民主教育,也许会成为一个人内心挣扎的缩影,但是作为一个暴君,一个独裁国家的统治者,他的暴虐和杀戮是唯一有效的统治方式。换句话说,一个好的独裁者,他与民主制国家的统治者并无二致,但是我们依然更加渴望民主,而非一个善意的暴君,因为人性太过于善变,缺少他者的制约,更缺少民主制下的监督和问责方式,一定会让他的统治变得日益荒唐而暴虐。这就是《暴君》所能告诫我们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