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環球科學》的文章,關於1999年發生在日本東海村的核事故,由於工人誤操作導致鈾核裂變臨界事故發生,距離輻射源0.65米的大內久瞬間遭受了普通人年上限兩萬倍的核輻射。遠遠超過了致死劑量,在83天的治療中,以觸目驚心的方式逐漸死去。

我後來把文中提到的紀錄片看了一遍,非常壓抑、無助。影片中沒有太多病人治療照片,但從醫生的描述和已有的知識我能想像得到樣子。後來無意翻到一張照片,非常驚悚。

一隻受到輻射的小鼠,面部的表面被毛已經脫落,體液血液滲出

正常人年上限只允許1毫西弗,超過4000倍人體就會受到致命污染。

而比日本工人大內久遭受的兩萬倍的輻射還強烈的,是來自切爾諾貝利第一現場消防員們雙腳正下方的核反應堆——三萬兩千倍。

事故發生後,消防員並未攜帶任何特殊裝備就沖向火場,用腳踩滅反應堆屋頂上燃燒的瀝青。第一批趕到進行救火的28名消防員最後全部因為核輻射而喪生。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節選中,一位消防員的妻子講訴了他的丈夫消防員執行任務後在醫院治療的細節,其癥狀與日本工人大內久極為相似(急性放射病),不過正如書中消防員妻子所述,他每一天都判若兩人。

第一天,「我看到了他,全身腫脹,幾乎看不到眼睛」。

輻射照射後,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好比年久失修的水管四處噴水),血管壁通透性會增強,大量的血管內的液體滲到組織液之間,形成腫脹。

後來,「灼傷開始在外表顯露,他的嘴巴、舌頭、臉頰,一開始是小傷口,後來愈變愈大。」

傷口的癒合需要組織再生,而身體被大量射線穿透,高能射線在轟擊物質分子後能夠使分子鍵發生斷裂,染色體全部遭到破壞,細胞增殖的第一步便被阻斷,(這也是放療的原理,抑制細胞增生)老的細胞死去,新的細胞沒有,一個小傷口就會變成一個大洞,最後一個人肉體會慢慢消失。

人的皮膚、指甲、毛髮、上皮細胞等是更新週期最短的細胞,也是最先出問題的。

「只要一轉頭,就可以看到一簇頭髮留在枕頭上,不久他們的頭髮都被剃光(毛髮無法再生)。」

「我每天替他換那片布,上面都是血(沒有皮膚屏障,體液血液滲出)。我把他抬起來,他的皮膚粘在我手上(皮膚不斷剝落,無法再生)。」

不止是表面皮膚出血,腸道黏膜脫落(血液與腸道之間的屏障消失)同樣會導致腸道出血,「他一天排便二十五到三十次,伴隨著血液和黏液。」

白色的腸道黏膜脫落

「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從嘴裡跑出來,他被自己的內臟嗆到。」(壞死的內臟排除體外)曾經還有一個案例,是一位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經過藥物治療有好轉之後能夠咳出壞死的肺部腫瘤組織。

人體細胞更新週期一般為120-200天,等活不到肉體消失,便會死於各臟器衰竭。這名消防員14天便離世了。

這就是核輻射。我們說的放療也是一樣的道理,高劑量輻射副作用太強了,很多時候還沒有用到足夠殺死腫瘤的劑量,病人就已經受不了了。

所以盡量遠離輻射。1毫西弗是普通人一年內允許接受的輻射量。在這個劑量範圍內也會引發細胞損傷和突變,但是其影響是可以被稀釋的。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約0.01毫西弗。一次X光檢查0.1毫西弗,一次CT檢查時5毫西弗,能拍X光的最好不要拍CT。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