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歇息与支援!

提起照顾者,许多人脑中便会浮现以老护老、亲力亲为等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照顾者的种类远远不限于此。在社区之中,便有一群徘徊在工作与照顾之间的夹心照顾者,隐性压力日积月累,社会却鲜有渠道支援他们。一向关注高龄化议题的慈善机构「大银力量」,则在上月开设「大人站」,除了整合多方书籍资料,供照顾者交流参考外,也让他们有一个歇息支援的去处。

大银力量上月开设「大人站」。

夹心照顾者,顾名思义,便是在工作及照顾岗位中挣扎平衡,好比三文治内的一片夹心肉。在这群照顾者中,更有相当部分是中年、中产及高学历人士。虽然他们未必有即时的经济及照顾压力,但往往需为被照顾者,例如父母等支付开支、作出各种抉择,小至挑选尿片,大至手术决定,可谓肩负重担。

资料图片

●为「盲头乌蝇」引路●

这群照顾者,可能是他也是你和我,却在社区中被视为次要支援的一员。「有外佣帮忙,照顾怎算辛苦?」这是坊间对夹心照顾者为数不少的误解。但去年「大银」为照顾者进行的压力评估发现,九成的夹心照顾者压力接近「爆煲」,比起基层年长护老者更甚。

这也触动了「大银」总监及总编辑陈晓蕾,除了报道相关议题、举办讲座外,也决定整合机构现有资源,在九月设立一个小型的资源中心「大人站」,为现时对这群照顾者的社福支援「补位」。她在过去采访中发现,纵然社会有不同的优良服务及有用资料,供照顾者选择参考,但夹心照顾者碍于工作时间所限,往往难以积极寻求社区中心意见支援,导致他们药石乱投。「当家人中风后,照顾者难以贴身照顾,当刻便会想到送入护老院、或聘请外佣帮忙。但这未必对家人的复康进程最为有利。」陈晓蕾强调,为老人家选择照顾方案,并非愈贵愈好。

她指出,现时不少非牟利机构,虽然有提供高质素的自负盈亏照顾服务,却碍于甚少宣传及推广,照顾者无从得知服务,令它们沦为沧海遗珠。所以她指设立「大人站」,除了希望为照顾者与服务之间,搭起一道资讯流通的桥梁外,也为照顾者提供个案管理及咨询服务,令他们不至于成为「盲头乌蝇」。

大银总监及总编辑陈晓蕾

●孝顺束缚恐惹反效果●

陈晓蕾指出,相比起经济津贴及照顾技巧,夹心照顾者对情绪、资讯支援的需求更为显著,所以在「大人站」内,不同的资料及书籍按主题,从安老到临终照顾、再到心态调节,分门别类上架,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

书海中,居然有一本《好想杀死父母......》,乍看令人咋舌,但陈晓蕾则称,如何平衡照顾者与被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是现时的夹心照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台湾在九六年时,还是在讨论『敬老』,○六年已是探讨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关系;现在已进化到要追求『双好』。」

在台湾的《家庭照顾者权利宣言》中,更提及照顾者「有权保有自己生活、拒绝无谓的罪恶感」。相比之下,香港对照顾者角色的讨论,可谓慢了一截。

陈晓蕾则强调,以孝顺之名所束缚的照顾,只会引来反效果,「他们会对自己的照顾有期望,当照顾质素不似预期,便会产生愧疚感。更甚者,会考虑辞工照顾父母,但如此一来,也将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

设计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