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7」帶量採購結果公布之後,大批藥品降價,藥品不再是醫院的利潤中心,各省都在探索推進處方葯外流,處方葯外流勢不可擋。

新一輪洗牌之後,DTP院外藥房將成為藥品銷量新的增長點,一部分處方葯企業將藥品銷售的主戰場開始向院外終端拓展,加劇終端業態的整合,也為DTP藥房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DTP是什麼?

DTP院外藥房(Direct To Patient 即直達患者)即製藥企業將其產品直接授權給藥房做經銷代理,省去代理商,患者在拿到醫院處方後由葯企醫藥代表引導,去合作DTP藥房買葯。

DTP起源於美國,最初美國葯企為了降低渠道成本、推廣新葯或到期仿製葯,還提供信息服務、用藥指導、私人疾病管理等服務。DTP出現解決了葯企藥品營銷的瓶頸期,改變了藥品的供貨渠道,拓展了新的增長點。

不過由於我國的一些政策原因,我國的DTP與歐美不同,離真正直達患者還有一定距離,在品類上更加全面,既可以承接醫院在售的處方葯,也可以銷售沒有能力進院的藥品。

為什麼看好DTP?

目前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在1.75萬億左右(純藥品銷售,不包括治療、住院、手術費用),其中,醫院藥品市場規模為1.4萬億,院外藥店零售市場規模為3500億。從2016年開始,有1萬億規模的藥品開始通過處方外流的形式流轉到零售市場,截止到2018年,流轉規模已超3000億。

此次「4+7」帶量採購中選結果折算成採購額接近19億元,在參選的31個品種中,有25個品種中選,6個品種流標。其中,本土企業中選佔88%,外企中選佔12%。

未中標產品必將尋找新的銷售渠道,DTP院外藥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未中標品種、慢性病藥品,未來的市場方向將會是DTP院外藥房。

而「4+7」方案後續談判品種增加,也更有利於DTP的發展。第二批帶量採購品種名單公布之後,又有大批在醫院市場的藥品流標或者選擇棄標流向院外市場,這部分產品將逐步通過DTP模式來銷售。DTP藥店的客流也會越大,利潤也就相應越多。

未來DTP院外藥房趨勢?

  • 政策大力推薦處方葯外流,流到DTP藥房的產品越來越多,對於藥房來說是重要的發展機會。但這些產品學術性很強,必須具備葯事管理能力和醫療服務水平,才能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否則與普通藥品銷售為主的藥店別無二致。
  • 4+7等政策迫使很大一部分常用藥、慢性病藥品向DTP院外藥房流入。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穩定下,再次購葯不需要再去醫院排隊,因此,慢性病藥品承接DTP藥房的一個新增長點。
  • 根據藥品性質,DTP藥房可以引進三個梯度產品:最底一級的普通常用藥品、中間的大品牌慢性病藥品和高端新特葯、特殊疾病產品。

醫藥行業有識之士已經見微知著,開始大規模布局DTP市場,相信只要緊跟政策,認真研究分析,順勢而為,將有機會在新一輪醫改中獲得機遇。

參考資料:醫藥經濟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