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人當然得有教養。

但真正的教養,是指來自靈魂的品質,與內心的健全。

也就是說,它是由內而外的,而非儀式化的、外在的,做給他人看的,符合集體期待的。

再細化一點,即:隨時隨地的、不經意而爲的習慣。

風光時不飄,困窘時不亂。

順境時懂尊重,逆境時有分寸。

有尊重時心懷感恩,被誤解、惡意甚至絕望纏身時依然彬彬有禮。這是真正的教養。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在絕境中,依然有體面

我奶奶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她還年輕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家的閨秀,雅緻大方,瘦削挺拔。後來家被抄,她也落了難。

有一回,她被人推到廣場示衆。

人羣中有人朝她扔雞蛋,吐口水,噴濃痰。同時,污言穢言一聲比一聲高。

但是,她一動不動。

後來她緩緩地,從口袋裏掏出一方潔白的手絹,手絹白如雪,泛着瑩光,與周圍的污濁黯淡形成鮮明對比。

她捏着手絹,慢慢擦去臉上的痰液和污漬。

那一刻,大家都愣住了。沒有人再罵髒話,也沒有人再吐痰。

所有人都感到一股無聲的美。

這種美,就是一個人從靈魂散發的氣質——這種氣質,令大家無法再作惡,也無法再痛下殺手。

當一個人身處這樣的困境,依然不惶恐,不頹唐,不卑微,端莊潔淨,優雅有序,每個人都會由衷地佩服。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就像鄭念,哪怕身處逆境,也要用反銬着的、血肉模糊的雙手,拉整齊自己的褲子。

她的表現,令她獲得“中國最後的名媛”的稱呼。

還有1793年1月21日,巴黎的協和廣場,瑪麗皇后在走上斷頭臺時,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馬上說了句:“對不起,先生”。

這些表現沒有虛假可言,也沒有客套之說,一切都發自本能,來自習慣,所以纔在生死關頭,依然能讓人感到骨子裏的高貴。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被誤解時,依然有風度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裏,孫悟空因打死妖精幻化的少女、老母、老父,被唐僧誤會,被逐出師門。

這種巨大的冤枉,孫悟空都承受了下來。

他在臨行時,堅持向師父叩拜。禮儀半分不少。唐僧不受,他就幻化出三個分身,圍住他拜。

同時交代八戒和沙僧,這一路山高水險,路遙馬困,並且時有困苦出現,讓他們萬事小心。

駕雲離去時,忍不住潸然淚下。

後來,唐僧果然遇難,八戒去找孫悟空,悟空一聽,立馬跟隨八戒前往。

他本是一個棄徒,又遭辱罵與冤屈,按常人,早已憤懣滿胸,聽說師父遇難甚至可能生出報復的快意。

但是,桀驁不馴、氣衝雲霄的大聖絕非如此格局狹小之人。

他不僅馬上搭救,而且,做了一個令人出乎意料的動作:

他和八戒攜手駕雲,過了東洋大海,忽然說:“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淨淨身子。”

八戒問:“忙忙的走路,且淨甚麼身子?”

他答:“你那裏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這就是真教養。

不論如何受挫、受委屈、受排擠,依然以最乾淨、最體面的方式,去面對他人。不帶情緒,也不懷怨怒。

這不是情緒的自控力,而是由內而外的對人對己的尊重。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赤貧時,依然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梁鴻在《出樑莊記》裏,講過樑莊裏一個普通農民的故事。

他叫昆生,是一個非常孤僻的人,帶着全家住在村莊墓地邊的空地裏。

梁鴻每次到墓地給母親上墳,都會找他,和他聊會兒天說會兒話。

有一次,在聊完天之後,梁鴻拿出一百塊錢,想給他。

這時候,昆生做了一個非常小的動作。

他雙手合在一起,然後朝手掌心吐了幾口唾沫,努力把他糾結在一起的頭髮梳理整齊,梳成一個大背頭,然後雙手接過她的錢。

在那一瞬間,梁鴻也鄭重起來,雙手把錢捧着,遞給了他。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這是矯情嗎?不是。

這是做作嗎?也不是。

在這個貧困孤寡的農民眼中,他只不過希望能以力所能及的、最莊重的禮儀,來對待他人的善意。

人在順風順水時,被大家客客氣氣地對待,多數也會禮數週全。

但是,倘若你進入逆境,處處受歧視,人人都看不起,自我懷疑,生活無望,你是否依然能保持基本的體面?

這就考驗一個人的本性了。

這時候,你若視這100元爲天上掉餡餅,便無法高貴。

這時候,你若不以乞丐自居,而以平等人自處,你的靈魂就不再卑微。

所以,梁鴻被這一舉動震撼,一直無法忘懷。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在焦慮時,能分清孰可爲孰不可爲

前不久,在南昌地鐵站,一位媽媽爲了五元錢的地鐵票,在地鐵裏對孩子大打出手。

從地鐵,打到出站,依然餘怒未消。

事情很簡單,孩子把票弄丟了,媽媽每個月只能賺900元,當然視錢如珍寶,於是狂揍孩子。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底層的人民多不易。

我們無法審判,也無法強求。

但是,在《歲月神偷》裏,你會看得另一種現實。影片中的爸爸媽媽貧困窘迫到那種程度,依然沒有打過孩子。

弟弟想吃一盒蓮蓉月餅,自己去供了一盒。

這麼亂花錢,爸爸媽媽也憤怒,但也只是說一說。拳頭與巴掌,從來沒有落在孩子們的身上過。

他們只是獨自承擔噩運,在臺風來臨時,撐起屋頂,不讓房子垮塌。在病魔來臨時,更加堅強地挑起生活的重擔。

他們在等待孩子晚歸時,爸爸說,還有10分鐘這兩隻猴子纔回家。於是拉亮門口的“鞋”字招牌,好讓燈光照亮孩子回家的路。

招牌的燈箱壞了。只亮了鞋字的左半邊。爸爸說,鞋字半邊難啊。

過了一會兒,招牌才全亮。

媽媽於是一遍遍地說,鞋字半邊難,可還有半邊佳嘛。難過了,就佳了。

這就是教養。

在人世的絕境裏,永遠樂觀,一直努力前行。既便累得奄奄一息,也不遷怒他人,更不遷怒孩子。

他們拎得清是非,控制得住情緒,所以,這個電影感動了無數人。

人當然有侷限。

我們會發火,會拎不清。

但是,倘若你懂得,“我”是“我”,“他”是“他”,也許,許多不理智的憤怒,就會消減一點點。

而減掉一點怒氣,你就多一分教養。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對噩運,能拎得清是非對錯

《琅琊榜》中,謝玉一家被梅長蘇扳倒。

一家子支離破碎,淒涼無比。

作爲謝玉之子,蕭景睿卻有着出人意料的表現。

他並不恨梅長蘇。

是的,這個家是梅長蘇毀的。

他如果恨,如果報復,也是情有可原。

但景睿沒有。

他說:

“我能恨你什麼呢?

我母親的過往,不是你造成的;

我的出生,不是你安排的,謝……謝侯的那些不義之舉,都是他自己所爲,並非由你慫恿謀劃……

你我都明白,其實讓我覺得無比痛苦的,說到底還是那個真相本身,而不是揭開真相的那隻手。

當年的事根本與你無關,我也不至於可笑到遷怒於你,讓你來爲其他人做的錯事負責。”

深明大義,令人動容。

孰是,孰非,他分得清清楚楚,說得明明白白,於是也無怨憎。

相比之下,梅長蘇都顯得有些不夠坦誠。

但景睿是怎麼回答的呢?

他說,“我之所以誠心待你,是因爲我想要這麼做。如果能夠爭取到同樣的誠心,我當然高興,如果不能,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這已經接近於大道的境界。

行事隨心,無問結局。

因此,在這個電視劇中,有人說,景睿是最明亮的一個人,雖然他不是主角,但已然有了主角光環。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從巔峯跌落時,依然能滿懷希望

這一點,已不止是教養,而是人格魅力了。

一個人走得順風順水,你會羨慕,但不會敬畏。

因爲這看不出他靈魂的堅硬,內心能量的強烈。

如果被推入低谷,他還能重頭再來,那就是真正的大人。

你會感慨,也會由衷佩服。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獵場》中,鄭秋冬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命運推入低谷,但是,他以聰慧、以教養、以努力,最終在杭州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劇終時,我們才真正懂得,鄭秋冬並不弱,也不壞。

他只是走錯了兩步,但他在磨難之中,將自己修煉得更加完滿。

此後步步生風,一路踏花。

當年褚時健創下紅塔集團,成爲中國菸草大王。

1999年1月9日,褚時健因經濟問題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後減刑爲有期徒刑17年。

但褚時健並未絕望。

他曾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峯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峯跌落谷底之後的反彈力。”

人在困境裏,最見真性情。

如果你依然不泯希望,持續前行,你一定會笑到最後。

2002年保外就醫後,他與妻子在哀牢山承包荒山開始種橙。

2012年11月,褚時健成爲“中國橙王”。

如此逆境都沒有打垮他。

他站在一無所有的境地裏,重頭開始,又再創輝煌。

這種人,不僅有魅力,而且偉大。

是的,真正卓越的靈魂,會在絕境中依然樂觀。

真正的教養,是被他人拒絕、排斥、貶損之時,依然自然而然地做到體面。

逆境最見人品。

絕望最見人格。

如果一個人身處低谷,依然從容不迫,不卑不亢,不止於努力,不困於情緒,那麼,請相信他一定可以再次燦爛。

巴爾扎克說得好,逆運是性格的試金石。

契訶夫也說,困難和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所以,倘若你身邊有人正落魄,要好好觀察,因爲這正是見識其人品、性格與教養的時機。

如果他依然明亮,那麼,他在未來必然發光。

如果他就此狼狽,困宥於情緒,自怨自艾,自暴自棄,那麼,他的格局不過如此。

作者:周衝

人設崩塌?那就趁機看他的教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