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兩人卸下心防的第一步,就是Tony買來炸雞全家桶,盛情邀請從未喫過炸雞的Donald嚐嚐: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Donald傲嬌地聲明,黑人“並不都愛喫同樣的食物”,但最終還是翹着蘭花指接過雞肉,學着跟Tony一樣,咬下金黃爽利的脆皮。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嗯,大部分人都看得很開心,除了Donald Shirley原型人物在現實中的家人。

《綠皮書》上映後,他們公開指責這部電影“充斥着謊言”。“Donald Shirley此前一定喫過炸雞。”他們說,“他不需要一個白人去慫恿他喫炸雞。”

爲什麼炸雞被視作“黑人的食物”?

爲什麼他們對炸雞如此“玻璃心”?

我們今天不評價《綠皮書》這部電影,只想從不一樣的角度,聊聊歷史上真實的黑人與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炸雞與美國的淵源,始自17世紀。

殖民者在這片土地上開闢了種植園,生產高利潤的菸草、棉花和穀物。與此同時,奴隸貿易者在非洲大肆“捕捉”黑人,源源不斷運往美洲,爲種植園提供廉價勞動力。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有人統計過奴隸貿易造成黑人死亡的比例:每一個黑人活着到達目的地,都有五個黑人因爲受虐、疾病、自殺反抗等原因死去。

爲了降低勞動力成本,殖民者們把所有黑人和他們的後代,都降爲終身奴隸,成爲莊園主可以任意處置的私有財產。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黑人日夜勞作,靠馬鈴薯和玉米麪包果腹,偶爾能喫上白人丟棄的邊角料:內臟、雞脖子、豬耳、豬蹄。

莊園主爲了節省伙食費,還“慷慨”允許黑人在屋後種一些蔬菜。來自非洲的羽衣甘藍、黑眼豆、西瓜等等,就在這裏落地生根,成爲黑人的“標誌”。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在這些小小菜園裏,黑人唯一能飼養的動物,是雞。

在所有肉類中,雞的成本最便宜,不像豬、牛那樣佔用莊園主太多土地。黑人出去勞作時,雞可以自己覓食,也比較省時省力。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但就算是這樣廉價的肉類,黑人也不能經常享用。他們會把雞和雞蛋拿去交換其它物資,或是爲自己攢一點贖身錢。

只有在節日裏,黑人才會動用非洲故鄉最常見的烹飪方法:油炸,用手邊僅有的原料,爲家人做一道大餐。

用辣椒粉等調料給雞肉調味,裹上面粉,放進油鍋裏炸得酥脆——這,就是最早的美式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圖:Ugly Delicious

此時,炸雞這種食物本身並沒有什麼負面含義,人人都愛喫。在18世紀,黑人廚師就會爲莊園主烹飪炸雞,偶爾也會做一些,賣給路過的白人。

爲客人提供炸雞,更是黑人表達尊敬和喜愛的方式。在南北戰爭時期,熱情的南方黑人就向他們心目中的“救世主”北方聯邦軍,投餵過不計其數的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圖:Ugly Delicious

但南北戰爭結束,奴隸制被廢除之後,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

南方白人眼看着自己的奴隸都被解放,種植園失去勞動力而無法運轉,自然咬牙切齒,把黑人恨到了骨子裏。

奴役不再合法,惡意就要另尋出口。

戰後,被解放的黑人仍然貧窮,不少人依然要從事底層工作養活自己。白人對黑人的污衊和貶損,藉此達到赤裸裸的地步——

黑人在地裏種西瓜,作爲勞動時補充水分的來源。白人就畫出黑人小孩啃西瓜的模樣,配上打油詩大肆嘲諷: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喬治·華盛頓①·西瓜·哥倫布②·布朗③

我是小小黑人黑如煤炭

喫西瓜的樣子讓豬都覺得難堪

西瓜就是我的中間名

[注]①喬治·華盛頓:美國12位曾是奴隸主的總統中,唯一一個釋放手下所有黑人的總統。

②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美洲黑奴貿易隨之開啓。

③約翰·布朗:白人,1859年發動武裝起義要求廢除奴隸制,並因此犧牲。

南北戰爭後黑人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姓,許多黑人會使用白人奴隸主或是美國偉人的姓氏,此處堆砌這些姓氏有反諷意味。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黑人在節假日喫炸雞,白人就將炸雞貶爲粗魯的食物。1882年,《紐約時報》刊出一篇文章,論述黑人與雞的密切關聯:

“黑人和雞擁有很多相同的愛好:他們都喜歡暖色調,都會在不合時宜的時段放聲歌唱,都會一直不停地喫東西,而且份量毫無節制。”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引自Adrian Miller著作 Soul Food: The Surprising Story of an American Cuisine, One Plate at a Time, P58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一張嘲笑黑人與雞的明信片

白人演員還會把臉塗黑,在電影中扮演黑人,在議會上脫鞋翹腳,大啃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1915年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

主旨是描繪3K黨,鼓吹白人至上

1920年代,南方出現了一家取悅白人的炸雞連鎖店Coon Chicken Inn。海報中的黑人形象宛如小丑:黑皮膚,厚嘴脣,帶着邪惡的眼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餐廳甚至把門面做成黑人頭顱,所有顧客都要從他口中穿過: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白人致力於將黑人塑造爲軟弱、愚蠢、粗俗、懶惰的羣體。在反覆的嘲諷和渲染中,炸雞、西瓜、玉米麪包等“靈魂食物”(南方黑人傳統飲食),也和這些負面詞彙捆綁在了一起。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1997年,泰格·伍茲(Tiger Woods)參加美國大師賽時,往屆冠軍福茲·佐勒爾(Fuzzy Zoeller)在採訪中“誇獎”伍茲:

“他打得很棒,讓人印象深刻。……你知道他待會過來的時候你們該幹什麼嗎?拍拍他的背祝賀他,告訴他明年不用再給人送炸雞,或者羽衣甘藍之類的鬼東西啦。”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就這樣,不必罵髒話,甚至不需要動用“黑”這個字,一提“炸雞”,叱吒球場的老虎伍茲,就被白人輕鬆歸類爲地位低下的粗魯黑人。

十幾年過去,又有人採訪西班牙球員加西亞(Sergio Garcia),問他是否會邀請伍茲一起喫晚飯。加西亞回答:

“我們每晚都會邀請他來,請他喫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這是在2013年,距離南北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了148年。

更可怕的是,刻板印象所刺傷的,並不僅僅是黑人。

當種族主義者把食物作爲攻擊的武器,普通人的無心之舉也會被曲解爲惡意。

美國一名消防員入職時,帶上了一隻西瓜作爲禮物。但消防隊裏大半數同事都是黑人,送西瓜的行爲被視爲種族歧視,消防員小哥立即被解僱。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前幾年,北京的幾位大學生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OFC炸雞,把肯德基老爺爺的形象替換成黑人總統奧巴馬。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圖:京華時報

國內媒體大多將其作爲搞笑新聞來報導,但很少有人知道,消息傳到美國後,維基百科的“炸雞”詞條,把這個新聞收入了“種族歧視”一節。

反歧視滑向了另一個極端,炸雞這樣歡樂美好的食物,漸漸成爲許多人不敢觸碰的文化雷區。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Netflix美食紀錄片Ugly Delicious中,韓裔美籍名廚David Chang提到,自己曾爲電視臺錄製一期炸雞節目。他朋友得知後,說:

“我絕對不會在國家電視臺上喫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不過,David Chang沒有信邪。他非常大膽地在Ugly Delicious中拍了一集“炸雞”,跑去跟黑人討論炸雞和刻板印象的問題。

當然,還是要頂着得罪人的風險。他跟黑人開啓這個話題時,措辭時常小心翼翼:

我知道我點炸雞很奇怪,但我不能……

如果我們一起喫飯,我點別的,

可能看起來更怪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在這些對話中,我們仍能看到刻板印象帶來的傷害——

一位履歷優秀的南方黑人廚師,奮鬥多年開出了自己的餐廳,卻不願意在菜單中列上炸雞。取而代之的,是一道用炸雞配方烹飪的炸油封鴨腿。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還有一位黑人,在日本放下了刻板印象的包袱,開出一家專做“靈魂食物”的餐廳。

在美國它有不好的意思

因爲傻瓜們覺得那是黑人喫的

來了日本之後

“歡迎來到日本,要不要來點炸雞和西瓜?”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也有越來越多人,能以更寬和、坦然的心態面對這個主題。

我非常敬佩的一位黑人歷史學家Michael Twitty,做過這麼一個“歷史還原”項目:

自己穿上18世紀的服飾,和幾位黑人一起在田間種西瓜、玉米,在紅磚地上生火,在大鐵鍋裏烹飪燉菜和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圖:thecookinggene.com

他研究了大量文獻,力圖復刻百年前的食譜。他友善地接待所有參觀者——黑人與白人——向他們講解18世紀的黑人廚師,如何用簡易食材做出美味食物,成爲一代代人的童年記憶。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在Twitty看來,這些食物的傳統,不應該被掩蓋或迴避。

它們是黑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參與構築了今日的黑人羣體。先人的文化通過食物無聲地代代相傳,面對它,瞭解它,接納它——你才能擁抱真實完整的自己。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與此同時,也有熱愛炸雞的白人廚師,從黑人傳統做法中獲取靈感,努力爲客人奉上更美味的雞肉。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畢竟,食物這麼好喫,不該被用作歧視的武器,也不應成爲文化的禁區。

我想,一個更好的世界,不是一個炸雞、西瓜、玉米麪包都成爲敏感詞的世界。

而是,所有人都能穿越差異,理解彼此,平等自由地享受一塊多汁,酥脆,咬下去會咔嚓作響的炸雞。


看完《綠皮書》想跟你聊聊歷史上的美式炸雞


正如Ugly Delicious中,兩位不同的黑人女性,說過相似的一段話。

穿過餐廳的那道門,任何人都能獲得尊重。每一次品嚐,都能感受到愛意。

這,纔是“靈魂食物”的真正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