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家都是開掛的,劉邦48歲僅用了七年時間就完成了從一介草莽到九五之尊的華麗蛻變。劉秀帶著3000人就敢往42萬大軍裏沖陣,關鍵還特麼打贏了。帶著十幾個人跑到河北,用了三年時間不到就「跨州連郡,帶甲百萬」。

劉裕成功的第一個因素軍事能力強
  • 個人戰力

按照史書上所說的,劉裕也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代。老劉家開掛真的是沒得說,劉裕曾創下殺皇帝最多的記錄,更誇張的是劉裕曾隻身一人追著數千人砍。劉裕最初是劉牢之的部下,劉牢之奉命討伐孫恩,命劉裕帶著數十人去查探敵情,結果遇到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

這要擱在一般人那裡,要麼跑了要麼傻了,劉裕倒好帶著幾十個人就沖了上去,結果身邊人都戰死了,劉裕大喊著繼續向前沖。劉牢之劉敬宣就很奇怪,劉裕怎麼去了那麼久還沒回來,他帶著人去接應劉裕,結果到了地方看傻眼了,只見劉裕一個人揮舞著大刀追著幾千人砍。據《資治通鑒》記載

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

  • 戰術應用

當然了,個人的勇武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劉敬宣的接應,就是累也能累死劉裕,所以匹夫之勇並不能成為百戰百勝的範例。關鍵還是戰略佈局能力和戰術運用技巧。

在戰術上劉裕發明瞭卻月陣,卻月陣巧妙的利用水軍為依託,步兵為主攻,剋制了北方激動能力強的騎兵。卻月陣曾創下2000步兵,大破北魏3萬精銳騎兵的記錄,劉裕也成為了開創了兵種配合的先河。

南方缺馬,一直都是制約南方北伐的重要因素。但是北方水軍一直不是南方水軍的對手,特別是是在劉裕手下。劉裕在北府軍乾的最多的事就是打孫恩,刷戰功。如果你去查查孫恩的歷史,這哥們不是在海上就是在河上被劉裕追著打。所以劉裕有著豐富的統領水軍的作戰經驗,同時他也明白水軍的重要性。

公元416年8月,劉裕親自率水軍從彭城出發,沿淮河,泗水進入清河,然後北上進入黃河,還大搖大擺的通知北魏明元帝要借道討伐西秦。明元帝非常緊張,沒有同意劉裕的借道,並且派長孫嵩督山東諸軍事,冀州刺史阿薄幹率領十萬大軍監視宋軍。

劉裕對明元帝拒絕借道並沒有放在心上,仍然向黃河推進。但是由於北魏軍的襲擾讓劉裕不厭其煩。於是劉裕在到達黃河後就在黃河北岸擺開了陣勢。劉裕派七百人搶渡北岸,然後在黃河北岸開上了一百輛戰車。每輛戰車上有七個人,在黃河北岸依靠黃河形成一個環形攻勢,後面是戰艦組成的強大後援,把戰車包圍其中,形成一個新月的形狀,所以又叫做「卻月陣」。

你知道劉裕的戰艦什麼樣嗎?據史書記載「舟艦皆重樓,起四層,高十二丈」。這在當時的人看來就是航空母艦一樣的玩意。把戰艦開到黃河,劉裕就擁有了絕對的制水權。劉裕可以站在主艦的高臺上可以俯瞰整個戰場形勢。

在排好陣型後,晉軍忽然舉起一支白旗。魏軍不明情況沒有貿然攻擊,趁這個空擋,劉裕派朱超率領兩千人分佈到一百輛戰車前手持盾甲,攜帶大弩護衛戰車。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北魏軍隊才如夢方醒,對晉軍展開包圍。

晉軍首先用軟弱的羽箭引誘魏軍,魏軍果然發起了強攻,由於晉軍防守嚴密,魏軍久攻不下,反而死傷慘重。於是長孫嵩親自率領3萬精銳騎兵向晉軍發起了進攻,但是冒著劍雨沖向戰車的時候,藏匿在戰車裡面長槊瞬間就洞穿敵軍,這種長槊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的長槊,而是數千支三四尺長的鐵摺子,而發動長槊的也不是人的手,而是用大鐵鎚猛烈撞擊長槊,一次可以貫穿敵軍三四人。

於是北魏騎兵抵擋不住,騎兵陣型也四下逃竄。晉軍在陣中斬殺了北魏冀州刺史阿薄幹,晉軍大敗而歸。史書記載:「一時奔潰,死者相積;臨陳斬阿薄幹,魏人退還畔城」。在擊敗了魏軍後,劉裕收復了河南全境。徹底解決了北魏對晉軍的威脅。

  • 戰略佈局

我們再看劉裕進攻後秦的戰略。劉裕依靠自己的水軍從黃河渡入渭水,從水路直逼長安。劉裕留王鎮惡繼續攻打潼關,自己帶人攻入關中。劉裕命令沈田子率領幾千人作為疑兵迂迴包圍後秦,姚泓不明所以,害怕沈田子從後面發起進攻,於是他親自率領全軍阻擊沈田子,不料沈田子以逸待勞趁秦軍立足未穩突然發起攻擊,擊敗了姚泓主力。關中很快便都歸附了劉裕,關中歸附,當然潼關攻破也是不在話下了。王鎮惡和劉裕合兵一處,包圍長安,後秦滅亡。

劉裕無論從個人勇武,戰術應用還是戰略佈局都做的非常完美,他充分的發揮了自己水軍的優勢,開創了用水軍,步兵配合重創騎兵的先例。

在政治方面

劉裕在討伐孫恩,刷戰功刷經驗的時候,桓玄已經入主建康,登基稱帝了。北府軍威望最高的劉牢之因為背叛王恭,投靠了桓玄晉軍大敗,而桓玄在稱帝後因為忌憚北府軍的勢力,所以想要除掉劉牢之。

實際上,桓玄沒必要擔心劉牢之,因為劉牢之的背叛,劉牢之北府軍的威望已經大跌,即便他想反叛桓玄,北府軍也不會跟從他。劉牢之在被桓玄排擠的時候,他曾找劉裕反叛桓玄投到廣陵投靠高雅之,希望劉裕跟從他。

劉裕告訴劉牢之:「當年將軍手握數萬精兵,卻望風而降。讓桓玄入主天下,現在桓玄威望日隆,朝野上下都已經被他收服,現在跑到廣陵還有什麼用呢?我還是回京口吧」。劉牢之原來的部下也都紛紛背叛了他,劉牢之最後也自殺了。

但是劉裕真的對反叛桓玄沒有想法嗎?那完全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他不反,桓玄對北府軍也是一直防範著的,劉裕只是蟄伏在京口觀察形勢。桓玄稱帝後,喜好浮華珍玩,興建了許多奢侈的宮室,喜歡四處遊獵,百姓們對桓玄已經極度不滿。據《資治通鑒》記載

既而玄奢豪縱逸,政令無常,朋黨互起,陵侮朝廷,由是眾心失望。三吳大飢,戶口減半,會稽減什三、四,臨海、永嘉殆盡,富室皆衣羅紈,懷金玉。

而對北府軍不斷打壓,也讓北府軍內部團結了起來,於是劉裕私下聯絡北府軍將領,劉裕以遊獵為名聚集了北府軍一千多人在京口起義,號召天下討伐桓玄。劉裕很快得到了北府軍將領的支持,劉裕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入建康,桓玄被殺。劉裕迎回了晉安帝。

劉裕依靠北伐建立了更高的威望,外王而內聖。劉裕首先趁西秦戰事喫緊,不廢一兵一卒從西秦要回了十二郡。然後劉裕先後攻滅南燕,西征巴蜀,威逼北魏,北滅西秦收復關中。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的國家被他欺負了一個遍。最後他看時機成熟,就取代了晉,建立了宋國。


劉裕(363年-422年),是南朝宋的皇帝,有南朝第一帝之稱。劉裕本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屌絲窮二代,靠著自己的才智一路逆襲成為皇帝,並且創記錄地滅了六位皇帝。一、少年困頓

劉裕的身世和劉備有點相似,劉裕是大漢宗室、楚元王劉交之後,這時的大漢早已亡了150年了,漢室宗親半文錢不值。劉裕出生的時候,家裡十分貧困,母親更是因生他難產而死,父親因為沒有錢請乳母給他餵奶,差點將他遺棄,辛虧他的姨母幫助養育他,才僥倖地活了下來。

長大後的劉裕,也和劉備一樣,靠務農和賣草鞋為生。常常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噹噹時鄉鄰譏笑輕視,但只有當時琅琊王氏的王謐與劉裕交好,十分賞識他,對他說:卿當為一代英雄!

《魏書·劉裕傳》:「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恆以賣履為業。意氣楚剌,僅識文字,樗蒲傾產,為時賤薄。」

二、逆襲之路

後來劉裕參加東晉威名赫赫的北府軍,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孫恩叛亂,在平定孫恩的叛亂中,立下汗馬功勞,朝廷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作戰勇猛,且富有智謀,治軍嚴明,孫恩在劉裕的追擊下不得已投海自盡。正是通過這次平叛,劉裕在東晉政壇嶄露頭角。

孫恩叛亂,東晉兵力大幅消耗,京城建康(今南京)防衛減弱,元興元年(公元402年),權臣桓玄起兵叛亂,率領自己的軍馬殺入建康。

第二年,桓玄逼迫晉安帝司馬德宗退位,自立為帝,國號為楚,改元永始。此時的劉裕選擇暫時隱忍,投奔在桓玄勢力之下。桓玄身邊之人都勸桓玄殺了劉裕以絕後患,桓玄認為需要靠劉裕平定北方,沒有殺劉裕。

元興三年(公元404年),劉裕等人見時機成熟,起名討伐桓玄,採用火攻大敗桓玄軍,桓玄乘船逃往南方,劉裕派兵追擊,桓玄在江陵被殺。

劉裕迎晉安帝複位,改元義熙,劉裕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權,成為當朝最大的權臣。

三、揮師北伐

掌握大權的劉裕沒有急於篡權,而是整頓朝綱,並決定北伐。義熙六年(410)二月,劉裕攻破南燕都城廣固城,俘虜南燕皇帝慕容超,南燕亡國。慕容超被押送建康,在市集上公開斬首。

義熙九年(413年),劉裕出兵討伐割據四川西蜀政權,西蜀皇帝譙縱兵敗自殺,西蜀滅亡。

義熙十二年(416)元月,劉裕再次出兵北伐後秦(羌人建立的政權)。此次北伐勢如破竹,先下洛陽,再克長安,收服古都洛陽、長安,可謂是蓋世奇功。後秦滅亡,後秦皇帝姚泓被擒,與慕容超一樣被押往建康,在市集上公開斬首。

四、殺帝篡位

劉裕的帶領下,東晉剪滅南燕、西蜀、後秦,收服大片故國舊土。東晉的疆域範圍達到頂峯,劉裕的個人勢力和威望也達到了頂峯,有了稱帝的本錢,完全掌握了東晉朝廷的所以大權。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劉裕毒殺晉安帝司馬德宗,立司馬德宗之弟司馬德文為帝,改元元熙。

元熙二年(420),晉恭帝司馬德文被迫禪位於劉裕,東晉滅亡,劉裕稱帝,定國號為宋,正式開啟了南朝(宋齊梁陳)的大幕。司馬德文被劉裕封為零陵王,同年九月,劉裕派人用棉被將司馬德文悶死。

劉裕先後殺死六位帝王,分別是桓楚的桓玄、西蜀的譙縱、南燕的慕容超、後秦的姚泓、東晉安帝司馬德宗、東晉恭帝司馬德文,其中前四位是叛軍和敵國的帝王,殺之無可厚非。

但晉安帝、晉恭帝是本國禪位之君,也被劉裕殺死,劉裕此舉一改三國時期善待禪位之君的先例,開了殺死前朝禪位皇帝的先河,後世評曰:「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然而大約160年後,劉宋權臣蕭道成篡宋自立,建立齊國,將劉宋皇族盡數屠戮。劉裕開啟的殺前朝皇族的先河,終究報應在了他的後世子孫身上。

劉裕一生戎馬,政治和軍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還差點史無前例地完成中國從南到北的統一。劉裕統治期間,整頓吏治,重用寒門,輕徭薄賦,政治清明,對江南經濟發展、漢文化的保存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世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南朝第一帝」。

劉裕,南朝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幼時家境貧寒,到後來建立劉宋政權,被後世稱為南朝第一帝,不可謂不傳奇。

劉裕幼時家貧,雖然以漢朝皇室後裔自居,但是更早時期的劉皇叔都淪落賣草鞋為生了,可見皇室後裔頭銜在落魄時並沒有多大用處,劉裕最後也淪落到賣草鞋為生,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他們祖傳的手藝。劉裕除了賣草鞋還會去賭場賭博補貼家用,可見劉裕思維還是可以的,賭博還總能贏錢,這可能導致了劉裕後來每戰皆有賭徒心理。但是在賭坊也沒少受到嘲諷,史書記載劉裕身材魁梧,每天卻在賭坊裏賭點小錢,而且是見好就收,難免被人嘲笑膽小。劉裕一氣之下跑到東晉的北府軍參軍,此時的東晉已經是風雨飄搖,內部各地軍閥分割割據,外部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斷蠶食北方的土地,此時的北府軍也不是謝安謝玄淝水之戰打破前秦的北府軍了,雖還尚有戰力,但是已經不能攻必克,伐必勝,這些外部因素給了劉裕崛起的機會。

劉裕參軍後因身材魁梧,頭腦靈活(要不賭博總贏錢呢),在軍內擔任小頭目。之後不久東晉爆發了孫恩起義,劉裕出任劉牢之(劉牢之東晉名將,曾參加淝水之戰)的參軍,在作戰中劉裕的部隊軍紀嚴明,屢破強敵,但是其他各路軍隊作戰均不利,導致孫恩部隊接連取得勝利,兵鋒直指京口(今江蘇鎮江),在別處作戰的劉裕接到軍令馳援京口,接到命令之後,劉裕率部日夜疾馳趕往京口,終於在大戰之前趕到了京口。劉裕分析當時的形式,如果部隊入城守衛防禦,孫恩人多勢眾,兵強馬壯,戰爭的主動權就會落到敵人手中,如果此時主動出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奪取戰場的主動權,或許還有獲勝的機會。於是率領本部人馬主動出擊,果然擊退了敵人的部隊,解除了京口的保衛。此戰之後,劉裕一舉成名,東晉加封其為大將軍。

自此之後劉裕在東南諸郡率軍對孫恩的部隊窮追猛打,取得了很多勝利,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城池,逼得孫恩最後投海而死。叛亂平定之後,晉朝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彭城內史。劉裕開始聲名顯赫,登上了東晉政治舞臺,逐步掌握了晉朝的政權。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功成名就,除了自身具備良好的素質之外,一個合適的契機是多麼重要。


在頭條回答了幾千個問題了,現在有點懶。

關於劉裕,這絕對是開掛的人生,跟朱元璋一樣都是D絲逆襲,具體怎麼回事,推薦去看下鏟史官的劉裕專場。(鏈接就不放了,可以百度一下)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辛棄疾詩中所寫的「寄奴」,便是「南朝第一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劉裕的一生極具傳奇性,他從一個窮困潦倒,遭人鄙視的「寄奴」,逆襲成為萬人之上的九五至尊,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落魄貴族

劉裕,字德輿,小名曰寄奴。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祖藉為彭城縣綏輿裏,據說是西漢楚元王劉交二十二世孫,永嘉之亂後,他的家族南遷到了京口。劉裕出生時,母親因產疾而死,劉裕的父親劉翹因為家貧,找不到乳母,準備將他丟棄,幸而劉裕姨母當時生了劉懷敬不到一年,於是養育了劉裕,劉裕這才得已存活。劉裕長大後,一副英雄像,「雄傑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不事廉隅小節」,由於家境貧寒,劉裕在京口以賣草鞋為生,他還喜歡「樗蒲」(指賭博),輸得一塌糊塗,因此人們十分瞧不起他。

改頭換面

劉裕與臧愛親結婚後,育有一女,初為人父的劉裕為了讓妻子女兒少受些苦,決定前去投北府軍,劉裕不會想到,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參軍後被孫無終看中,成為了他的司馬(相當於參謀)。隆安三年十一月,孫恩在會稽作亂,據三吳八郡,聲勢浩大,東晉急遣謝琰與劉牢之前往鎮壓,劉牢之曾聽孫無終誇讚過劉裕,於是提拔他為自己的參府軍事。劉裕沒有讓劉牢之失望,在前線,劉牢之派劉裕率數十人前往敵營偵查敵情,不料被人發現,面對這種情況,劉裕沒有選擇逃跑,反而率眾與孫恩大戰,其他人死的死傷的傷,而劉裕奮勇殺敵,以一敵千,殺死殺傷無數敵人。而劉牢之之子劉敬宣見劉裕許久未歸,於是帶兵尋找劉裕,結果找到劉裕時,正看見劉裕一個人在敵陣中進進出出,如入無人之境,眾人驚愕之餘,急忙前往救援,孫恩被迫撤入海島,而劉裕憑藉此戰一戰成名。次年五月,孫恩捲土重來,復入餘姚,破上虞,殺死謝琰,逼近會稽,劉牢之聞迅趕來,孫恩再次敗退。劉牢之為防孫恩再次入侵,命劉裕據守句章,果不其然,孫恩於建安五年二月再次以浹口,進取海鹽,劉裕作戰勇猛,率數百士兵多次擊退孫恩進攻,孫恩見句章久攻不下,遂改變目標,隆安五年三月,孫恩攻海鹽,劉裕得知後,前往海鹽抗擊孫恩,在海鹽重駐城池,並選出數百人組成敢死隊,脫下鎧甲,手持短兵,一鼓作氣,衝進敵陣,孫恩部驚慌失措,大潰而逃,姚盛也死在了海鹽。劉裕又使出「請君入甕」之計,佯裝撤退,將起義軍引入城中,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孫恩於是又轉攻滬瀆。五月孫恩攻佔滬瀆,又從海路進至京口,意欲攻取東晉京師建康,劉裕急至丹徒,以少勝多,大敗起義軍,起義軍許多人跳崖而死。八月,劉裕因功被封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之後,孫恩欲復入建康,因司馬尚之入援作罷,北走鬱州,劉裕追至鬱州,大敗孫恩,後又在滬瀆、海鹽三戰三捷。

大權在握

孫恩起義使東晉元氣大傷,這使桓玄蠢蠢欲動。元興元年(402年),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率軍西討桓玄,桓玄也率荊楚大軍南攻司馬元顯。司馬元顯命劉牢之到溧州抵禦,劉牢之猶豫不決,後桓玄遣使勸降,劉牢之不顧外甥何無忌與劉裕極力勸阻,派兒子劉敬宣降桓玄。桓玄遂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劉裕被迫降桓玄,而桓玄迫於劉裕在北府軍中之威望,任命他為中兵參軍。

元興二年(403年),孫恩的妹夫盧循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劉裕大敗其,並殺其大帥張士道。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之後對北府軍趕盡殺絕,劉裕也絕非坐以待斃之人,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裕借打獵為名,聚集北府兵殘餘一千七百餘人,在京口起義,一舉殲滅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殺死桓修,之後連戰連捷,劉裕先禾江乘吳甫之,在江乘以南的羅落橋時又殺皇甫敷。三月,劉裕又進攻覆舟山,並命弱兵登山,並造成數量很多的假象,桓玄守軍大多是北府軍出身,面對劉裕如此生猛之人,都十分恐懼,劉裕於是與諸軍進攻,以火攻擊潰桓玄守軍,而桓玄亦棄城西逃。劉裕在進建康城後,晉安帝在江陵複位。然而,桓氏勢力仍以荊州為據點,並藉此反攻江陵。義熙元年(405年),晉軍收復江陵,驅逐當地桓氏勢力,迎晉安帝返回建康,劉裕又遣使到後秦,要求後秦歸淮北諸郡,兵不血刃的收回了淮北的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由於劉裕立功無數。義熙四年,劉裕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朝政大權盡歸劉裕之手。

之後,劉裕消滅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譙蜀、後秦、南燕、恆楚,於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代晉建宋,登基稱帝,是為宋武帝。


軍隊出生,劉裕當兵的時候是在當時東晉最為著名的北府軍。說北府軍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是淝水之戰就是這支球隊締造的神話。劉裕當時的頂頭上司就是當時著名的將領劉牢之。

劉裕為什麼可以一步步成為軍中的主要領袖了,主要還是他的對手孫恩給機會。劉裕靠著當時孫恩在南方作亂,而整個東晉又除了劉裕以外其他人沒有辦法治他。孫恩看到劉裕每次都嚇跑了。可以說劉裕是見孫恩一次打一次,也因為這樣他的戰功不斷的提升。

最後成為軍中的一把手。後面又是北伐滅南燕,平定川蜀,北定洛陽長安,可以說當時的劉裕已經成為了東晉的第一人了。再加上皇帝年幼,就這樣被劉裕把皇位給沒收了。


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動蕩時期,其中,南朝脫胎於東晉,歷經宋、齊、梁、陳四朝,其中,宋朝的建立者劉裕在南朝皇帝中可謂是鶴立雞羣。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日後廢六帝,還滅掉東晉皇室司馬家一族,那麼,窮二代劉裕是如何逆襲成為南朝第一帝的呢?

據《南史》記載:「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按照這一記載,劉裕是漢室宗親,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的直系後代。

劉裕雖然祖籍在位於今天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的彭城縣綏輿裏,但隨著晉朝東遷,他的家族也遷徙到了丹徒縣京口裡,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鎮江市。他小名叫做寄奴,所以當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來到劉裕出生地京口時,曾寫「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詞句來歌頌他。

劉裕剛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沒有錢請人給劉裕哺乳,眼看就不得不放棄了,但劉裕的「從母」,也就是姨母將自己的奶分給劉裕喫,他這才得以活下來,史書說他:「及長,雄傑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不事廉隅小節,奉繼母以孝聞。」

因為貧困,劉裕常常被別人看不起,為了出人頭地,他毅然從了軍。在軍隊中,他展現出驚人的作戰天賦,且常常身先士卒,勇猛衝殺,很快他就大敗叛軍孫恩的部隊,並俘虜其數萬起義軍部下,逼迫他投海自盡。

後來桓玄掌握朝政,劉裕不與其正面交鋒,而是先委身於他,被封為中兵參軍。元興二年(403),桓玄終於忍耐不住,選擇篡位,劉裕雖然表面上沒有反應,但暗中聚集士兵準備反攻。元興三年(404),劉裕帶領千餘士兵在京口起事,宣佈討伐桓玄。

因為桓玄篡位後,其手下大部分還是原來東晉的軍隊,所以他們面對劉裕並不願全力抵抗,劉裕不斷前進,連戰連捷,終於將桓玄打得棄城而逃。不久,劉裕擁立晉安帝複位,這時他作為護駕首功總領八州軍事,位高權重。

後來,掌握大權的劉裕攻破南燕都城,將其君主慕容超押回東晉首都建康斬首;剛消滅南燕,劉裕又趕赴嶺南清剿反叛的盧循、徐道覆,佔據荊州,對劉裕十分不滿的劉毅;這之後劉裕將兵鋒指向譙蜀,一年之內便將其滅亡,國君譙縱自縊。

義熙十二年(416),後秦君主姚興去世,新帝姚泓繼位,劉裕抓住時機分四路大軍揮師北伐,很快佔領洛陽,進而攻破長安,姚泓被廢,後秦滅亡;戰功赫赫的劉裕在朝中地位尊崇,被封宋公,加九錫。不過他還是在義熙十四年(418)指派手下殺掉了晉安帝,改立其弟為帝。

兩年後,他更是直接稱帝,改國號「宋」,作為舊朝宗室的司馬家自然被盡數殺戮。劉裕出身貧寒,卻因其軍事天賦、處世智慧而不斷晉陞,最終廢掉桓玄、慕容超、譙縱、姚泓、司馬德宗、司馬德文六位皇帝,誅滅司馬一族,其行為雖然殘忍,但作為君主,他還是相當勵志的。


英雄莫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屌絲」逆襲自古就是一首充滿傳奇色彩的史詩,為世人所景仰。

劉裕之前「屌絲」到什麼程度?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裕」→多餘的。小時候又名「劉寄奴」→「寄養」在別人家」。可見他的身世多麼「卑微」。

我們先來瞭解他的「身世」

劉裕(公元363年~422年),丹徙縣京口裡(今江蘇鎮江)人。

劉裕一出生,母親就死了。他父親劉翹只是東安一個小小的「郡功曹」,覺得生活艱難,難以獨力照應,差點把扔掉,後來還是「撿」了回來,但「寄養」在嬸母家。他父親給他取名「劉裕」(多餘的意思),後來他嬸母又給他起了「小名」→「寄奴兒」。

劉裕15歲時,父親劉翹也病死了。繼母帶著他和兩個異母弟弟艱難度日。他很懂事,為貼補家用,便做草鞋換糧食。他對繼母很孝順,寧可自己餓肚子,也不讓繼母沒飯喫

雖然在貧困線上掙扎,但劉裕有著遠大的理想。他一直懷有「建功立業」的志向。

「屌絲」逆襲之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是《左傳》裡面描述的一個夢想,成功之路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公元399年,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省紛紛響應,震驚朝野。朝廷迅速進行鎮壓。劉裕就是在這時加入了東晉北府兵的行列,成為了一名士兵。

晉階之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捷徑。

他初在帶兵將領孫元終身邊做一名親兵。由於作戰英勇,不久被提拔為「司馬」。後來又升為「參軍」,於是更加勤勉賣力。

他三次帶兵打敗孫恩,使孫恩無立足之地,被迫逃到了海上。從而被劉牢之當做「心腹愛將」。這樣,他逐漸掌握了北府兵權。

後來,桓玄自立為帝。他又聯絡各方豪傑,起兵討伐。於公元404年秋,在覆山舟一戰,把桓玄的軍隊打得大敗。公元405年,晉安帝司馬德宗論功行賞,他被任命為「都督」,轄「楊」、」荊」、「徐」等16州軍事。他此時已經成為了一名「封疆大臣」。

公元409年初,南燕慕容超數次派兵侵犯準北,殺朝廷命官。劉裕又請求北伐南燕。並且沒過多久,就消滅了南燕。朝廷命他兼任「青」、「翼」二州刺史。並允許他以後「相機行事」。也就是說:他以後可以自作主張,不必請示朝廷了。

不久,盧循在廣州起兵反晉,劉裕又率兵南征廣州。他甚至把年僅4歲的兒子劉義隆也帶上戰場。這一英勇壯舉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士氣高昂的東晉軍隊一舉擊敗了盧循的軍隊。

因這一戰,朝廷又加封他為「太尉中書監」,加「黃鋮」。從此劉裕正式執掌了朝政大權。

現在有一句流行語「幸福來得太突然」。劉裕開始「幸福」了。但並非來得「太突然」,他是通過一步一個坑,「硬砸」出來的。現在,他要向「九五之尊」發起衝擊了。

劉裕逼迫「禪讓」,自己稱帝

劉裕掌握了大權後,便有了取代晉安帝的念頭。但他沒有馬上稱帝,為了穩妥,他需要先培植自己的黨羽。他派王韶之潛入宮中,將晉安帝活活勒死。並立晉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繼位(晉恭帝)。晉恭帝其實就是一名傀儡皇帝。在劉裕的控制下得過且過。

現在開始,他便培植親信,剷除異見。劉毅、諸葛長明等與他政見不合的大臣被他紛紛罷除。

然後,他第二次北伐,克複關中,於公元418年受封為「相國」、「宋公」。

此時,劉裕認為取代東晉的條件已經成熟。公元420年,他派人擬好了「禪位」詔書,讓晉恭帝抄錄。恭帝唯命是從,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劉裕終於坐上了皇帝龍椅。建國號「宋」,稱「宋武帝」,年號為「永初」,定都「建康」(今南京)。廢恭帝為「零陵王」。第二年6月,他又派人將其毒死。開了」殺死「禪禮」退位者」的先例。為絕後患,他竟慘無人道地將司馬氏家族滅族。歷經11位皇帝的東晉王朝至此結束了。

不過,在劉裕執政期間,政治還算開明。他減輕賦稅,赦免奴客士兵。社會生產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只是好景不長,他只當了兩年皇帝,就於422年病死了。

這就是劉裕傳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殺害、廢除了六位皇帝,分別是:反晉自立的桓玄、南燕皇后慕容超、蜀國皇帝譙縱、後秦的皇帝姚泓、東晉的司馬德宗和司馬德文,成功逆襲,登上了權力之巔。

他由此拉開了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序幕,成為南朝第一帝。

「屌絲逆襲」總是令人神往的。在人脈等各方面資源都要遜於他人的條件下,他們所取得的成功,更讓人羨慕,更值得尊重。

今天我們重溫劉裕的逆襲之路,並不是要學習他爭權奪利的手段,而是要學習他不要怨恨上蒼不公,沒有承襲優越的條件,而要通過努力拚博,勤奮工作,以此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我選題的角度,答題的目的。


劉裕(363—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南朝宋的建立者,出身貧寒。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劉裕縊死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傀儡皇帝。420年,劉裕自立為帝,代晉建宋。

劉裕的成功,應該從南京的混亂開始說起。自東晉定都建康,南京城出現過幾次重大的叛亂,其中後果最嚴重的一次,就是蘇峻討伐庾亮,帶著部隊說打進來,就打了進來。根據《建康實錄》的記載,南京深受其害,當時除了常見的燒殺搶掠,還有驅役百官,把當官的都抓了起來,「捶撻光祿勛王彬」。最恐怖的情景是 「裸剝士女」,《晉書﹒蘇峻傳》專為「裸剝士女」這一條加了註:「皆以壞席苫草自鄣,無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號之聲震動內外。」

被扒光了衣褲的男男女女為了遮羞,不得不以破席和草簾遮擋自己的身體,找不到破席草簾的人,只能坐在地上,以泥土「自覆」。這個場景,很可能是有文字記錄以來,南京人遭受的最大一次羞辱。

在東晉歷史上,有過很多次叛亂,這些叛亂大都發生在宮廷和門閥之間,對南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響並不太大。蘇峻作亂是個例外,時間是在東晉初期,再以後,就是桓溫之子桓玄的叛亂,這時候,已經到了東晉尾聲。公元402年,元興元年正月,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討伐桓玄。 二月,桓玄敗王師於姑孰,三月,桓玄進至建康新亭。司馬元顯的軍隊開始潰散,元顯被殺,桓玄進入南京。

那時候,南京老百姓對桓玄並不算太排斥,由於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把握朝廷,弄權亂政,大家對他們父子有著諸多的不滿意,因此對桓玄侵入京師,殺司馬道子父子,倍感歡欣,覺得又有了振興朝綱之象,《晉書﹒桓玄傳》上有記錄:「自禍難屢構,干戈不戢,百姓厭之,思歸一統。及玄初至也,黜凡佞,擢俊賢,君子之道粗備,京師欣然。」

然而好景並不長,作為京師的南京人很快就失望了。桓玄只是個野心家,並不是中興東晉的適合人選。三十年前,他父親桓溫就有篡位之心,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並沒有能顛覆在南京的東晉政權。與桓溫相比,桓玄各方面水平都差,野心卻更大,也更狂妄。他「陵侮朝廷,幽擯宰輔,豪奢縱慾,眾務繁興」,結果就是「朝野失望,人不安業」。偏偏東晉末期的朝廷百官,以及世族豪門的實力都相當衰弱,請神容易送神難,南京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桓玄為非作歹,根本無力阻擋桓玄的篡晉之謀。

公元403年,桓玄得寸進尺,築壇告天,在姑孰登位稱帝,改元「永始」,改國號為「楚」,又稱「桓楚」,改封晉安帝為平固王。姑孰離南京不遠,現在屬於安徽當塗縣。桓玄篡位不久,遷居南京建康宮,驕奢荒侈,遊獵無道,通宵玩樂。又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完全是一個地道的昏君形象,百姓因此困苦疲憊,民心於是思變,希望有人出來推翻他。就在這時候,北府舊將劉裕乘時舉義兵,討伐桓玄,最初只有殘餘兵將一千七百餘人,很快便成了氣候。

元興三年二月,劉裕率兵斬桓玄所署徐州刺史桓修於京口,殺青州刺史桓弘於廣陵。三月進軍至江乘,臨陣斬桓玄將領吳甫之,又進至羅落橋,斬皇甫敷。羅落橋就在今天南京的東北角,位於長江南岸,再下來,劉裕兵至蔣山,開始攻打覆舟山,命令兵士大張旗幟,數道並前,並乘東北風放火,浩浩蕩蕩地開往當時的建康城。桓玄諸軍頓時崩潰,慌亂中,桓玄率親信子弟倉皇出逃,從石頭城乘船南奔,劉裕大軍進入建康城。到了五月,桓玄兵敗被殺。次年正月,桓玄殘部被徹底攻破,三月,安帝被迎回南京複位,改年號為義熙。

劉裕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他被授予了一大堆重要頭銜,數都數不過來。義熙四年,也就是公元408年,劉裕擔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實際掌握了東晉的中樞大權。在六朝時期,揚州刺史一直是個非常顯赫的位置,就管轄範圍看,相當於南京軍區司令員,整個長江下游都在其掌握之中。最為關鍵的是,它的治所在南京城裡,就在天子腳下,因此,揚州刺史一職,又彷彿是北京軍區司令員,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控制好軍隊,也就直接掌控著中央。當時南京的揚州刺史治所在東府城,位於建康城東的一座重要城堡,這裡也是司馬道子的舊宅東第所在地。東晉孝武帝時,會稽王司馬道子擔任丞相,其手下心腹趙牙為其修建東第,「築山穿池,列樹竹木,功用巨萬」。晉孝武帝曾經批評過東第,覺得它「修飾太過,非示天下以儉。」東晉安帝時,司馬道子進位太傅,兼揚州刺史,仍居住在東第,時人便稱為「東府」。

劉裕當了揚州刺史,便搬進東府城居住,在這發號施令,運籌帷幄。此處可以說是他的發跡之地,劉裕臨死前,有感於自己是通過揚州刺史一職鎮守東府,擁兵自重,進而取得天下,於是手詔太子曰:朝廷不須復有別府,宰相帶揚州,可置甲士千人。

很顯然,劉裕已意識到「東府城」對朝廷可能會有的威脅。關於南京東府城的具體位置,有兩種觀點。一是出自王少華先生,其觀點發表在《南京史志》的《建康何處「東府城」》一文中,認為東府城遺址在南京城東郊天堂村,亦明代天壇所在地。此處南臨秦淮河,東靠海福巷,西近明城濠,其北為靶場和童子侖山,連接衛崗苜蓿園。一是馬伯倫先生的觀點,發表在南京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南京建置志》,認為東府城遺址在通濟門附近。當然,雙方有個結論是一致的,這就是舊跡早已蕩然無存。

南京人大約也不會想到這個叫劉裕的人來了,對於建康城會意味著什麼。他們像當初歡迎桓玄一樣,迎接他的到來。接下來十多年,這個姓劉的傢伙不斷地給這個城市帶來驚喜。劉裕送給南京的第一份大禮,就是以和平的方式,收復了被後秦佔領的淮北諸郡。公元405年,劉裕遣使到後秦,要求歸還之前佔領的南鄉和順陽等地,後秦皇帝姚興鑒於西面戰事喫緊,不想在東面又與劉裕為敵,竟然答應了將淮北的南鄉等十二郡,全部歸還給東晉,《資治通鑒·晉紀三十六》上是這麼寫的:「劉裕遣使求和於秦,且求南鄉等諸郡,秦王興許之。羣臣鹹以為不可,興曰:「天下之善一也。劉裕拔起細微,能討誅桓玄,興復晉室,內釐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數郡,不以成其美乎!」遂割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歸於晉。」

這個姚興寬宏大量,成人之美,他大約不會想到,過了十二年,就在他死後的第二年,劉裕這個人會不念舊情,會恩將仇報,攻打後秦,將他的繼承人長子姚泓帶回南京砍頭,同時順便也將後秦給滅了。劉裕結束了東晉遷都南京以後的軟弱形象,他不僅殺了後秦的皇帝姚泓,還殺了南燕的末代皇帝慕容超,殺了東晉的最後兩個皇帝安帝和恭帝,加上楚國的桓玄和蜀國的譙縱,他一生中居然殺了六個皇帝。

需要補上一筆,劉裕幾乎用同樣方式,在南京的鬧市中,將作為俘虜的姚泓和慕容超斬首示眾。在劉裕取代東晉之前,前代的禪位君主至少都能夠得以保全性命,劉裕根本無視這個規矩,宋元之際的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便說,「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三國時的曹丕,還只是觸發了人人都能當皇帝的野心,到了劉裕這裡,不僅是敢當,而且敢殺。皇帝也是人,為什麼殺不得,殺了就殺了,真是「卿當為一代英雄」,名不虛傳也。


東晉末年的大分裂,最終導致了南北兩朝的對峙局面。其中南朝先後有宋、齊、梁、陳四國,統治者都是漢族人,都城在建康(今南京市);北朝先後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以及柔然、高昌、後梁等國,統治者大多是鮮卑人,都城在北方各地。從南面的劉裕逼晉帝禪位建立南宋政權開始,到北面的楊堅消滅南陳為止,南北朝共歷時百七十餘年。

劉裕(363—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南朝宋的建立者。出身寒族。後參加北府兵,因作戰有功被提拔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桓玄篡晉,劉裕被推為盟主,擊敗桓玄,迎東晉安帝司馬德宗複位,官至侍中、錄尚書事,從而執掌東晉大權。先後滅掉南燕、後秦等。418年,劉裕被封為相國、宋公,加九錫。劉裕縊死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傀儡皇帝。420年,劉裕自立為帝,代晉建宋。劉裕在稱帝前後,進行了一些政治、經濟改革,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422年五月病死。

晉安帝義熙年中爆發了盧循、孫恩起義,劉裕奉命鎮壓了這場長達十餘年的叛亂,初步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水平。元興元年(402 年)的一天,劉牢之將晉兵主將召集一起,告訴他們:「荊州刺史桓玄(桓溫之子)已封鎖了長江,現在建康正在鬧災荒,軍糧接濟不上,皇帝昏庸,我們乾脆與桓玄兵合一處,打進建康,推翻皇帝。」眾將面面相視,沒敢作語,只好順從了他,在劉牢之的配合下,桓玄很快攻下建康。發動政變,逼白癡皇帝晉安帝司馬德宗退位,他自己做了皇帝。

劉裕心想,桓玄奪東晉天下,是大逆不道的,是不忠,違背天意。他要替天行道,討伐桓玄,恢復晉室。於是他與軍中有正氣的軍官聯合起來共同反抗桓玄。當桓玄得知劉裕率大軍逼近建康,急忙組織精銳部隊阻擊,但是由於劉裕軍隊準備充分,人心所向,士氣高昂,而桓玄的人馬做賊心虛,人心向背,很快被劉裕大軍打敗,撤出建康。儘管他幾次集軍反撲,都沒挽回局勢,只好逃往益州(今四川省)。當地百姓知道此事,氣憤已極,殺了桓玄。

桓玄敗出建康以後,在劉裕扶持下,晉安帝又回到建康,重登帝位,此時的劉裕,勞苦功高,是權傾朝野的重臣,皇帝感恩不盡,把東晉軍隊大權全部交給了劉裕,又封他揚州刺史,兼代理尚書,可以說是青雲直上了,遠遠地超出了他當初當兵的贍養繼母的心願。此後逐漸被東晉王朝重用,逐步升為東晉相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為了這一天,劉裕付出了太多,他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在劉裕的努力下,東晉實現了統一。

劉裕並沒有就此停止腳步,他清醒地意識到,對於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太忠心,是對天下百姓不負責任,因此他開始雄心勃勃,要自己稱帝,重新整治天下,還給天下百姓一個安定幸福的生活。

劉裕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徵戰中度過。當初,他從一個平凡的人,直到成為萬人之上的皇帝,主要靠的是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及政治才能,這些我們可以從他南征北戰、東徵西殺的戰事中清楚地看到。另外,劉裕在個人生活方面比較簡樸,飲食起居都很有規律,衣服住所都很節儉,遊覽歡宴也很少,嬪妃也不多,財產均在國庫,宮內也沒有私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