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计划」被吁为奠定香港发展的基石。

特首林郑月娥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推行「明日大屿」,很多人以此与当年港英政府的「玫瑰园计划」比较。1989年由当时港督卫奕信倡议,耗资1553亿元发展「玫瑰园计划」,当年曾一度被批为「大白象」,但若没有当年的计划,今天仍在使用九龙城启德机场,情况将不堪想像。

「玫瑰园计划」又称「香港机场核心计划」,称「玫瑰园计划」主要寓意规划美好如玫瑰园般,因而得此别称。

1989年10月,六四事件后港人移民潮涌现,时任港督衞奕信为了稳定民心,在施政报告中提出10项工程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是当时最庞大的基建计划。

千亿玫瑰园当年亦有争议。

「玫瑰园」最初预算为2000亿元以上,港英政府提出计划时,香港社会哗然,但主要质疑之声来自中方,认为将会耗尽香港财政储备,经典一幕包括时任港澳办副主任鲁平,当著镜头说香港储备「只剩下一个零头」,连续3句申斥「你说怎么办?」

中英经过多番磋商,最后时任英国首相马卓安访华,计划经过多次修改(包括将青马大桥主塔之间的距离缩短)以降低成本,1991年中英双方终就兴建新香港国际机场达成谅解,工程启动,最终耗资1,553亿元。

青马大桥

玫瑰园喻意香港如「玫瑰园」般美好,但却曾经被外界批评为英国撤走前「揸干」香港财政储备的大阴谋,不过建设计划造就大量就业机会,数以千计海内外公司获得工程、设计及各种相关的合约。

「玫瑰园计划」涉及10项大型工程,包括赤𫚭角机场、机场铁路、青屿干线、北大屿山快速公路、西九龙填海计划、西区海底隧道、三号干线、西九龙快速公路、中环填海、北大屿山新市镇等。

西九文化区﹝资料图片﹞

机场核心计划共批出的主要合约共183份,总值约为964亿元。大部分公司以联营方式参与竞投。

得标财团的国家与地区分布为:日本(26%)、香港(23%)、英国(16%)、中国(8%)、荷兰(6%)、法国(5%);比利时、纽西兰各占3% ;西班牙、澳洲、美国和德国各占约2%;意大利、南非、奥地利、瑞典、挪威、葡萄牙和丹麦则占余下的2%。

新机场原订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落成,最终延迟至1998年启用。整个计划建筑工程历时8年,耗资1553亿港元,是截至当时规模及耗资最大的基础建设计划。

赤𫚭角机场屡次获奖,也是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

新机场完成后,多次获得「全球最佳机场」以及多个建筑设计奖项,英国独立航空调查机构Skytrax于12年内8度评定香港国际机场为全球最佳机场,给予香港国际机场「五星级机场」的最高级别评等。

也因计划的完成,香港才可保持航空交通枢纽的地位,物流、货运等行业得以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