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和諸葛亮誰更有價值?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二個人的身份: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末年南陽郡涅陽縣人。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醫術精湛,活人無數,更重要的是他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這本著作是醫家之瑰寶,中醫之聖書。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牀大夫的重。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張仲景就是醫中聖者,華夏千古杏林的代表人物之一。

諸葛亮,字孔明,漢族,徐州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是中國武聖人之一!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諸葛亮一生忠於漢室,數次北伐,可惜均未建功,於建興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中國有句話: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張仲景和諸葛亮,恰好一個是醫道大家,古今杏林代表;一個是千古良相,人臣楷模。而且兩人一個因醫道通神被後世尊為醫中聖者,一個因武功被後世尊為武聖人。他們兩個,不,應該說是他們這兩類人:一個醫人,一個治國,一個強健族人體魄,一個強健族人精神,缺一不可。他們的價值與這個國家來說,都是無價的!

其實縱觀歷史,我們發現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長盛不衰,文明傳承不絕,就離不開這兩類人,不光是張仲景和諸葛亮這樣的人,還有許許多多其他方面的傑出領袖。這是有一羣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才使得我們的文明可以薪火相傳,是的我們的復興夢一步步實現!


張仲景更有價值。即使諸葛亮北伐成功,也不過劉姓政權苟延殘喘多喘了幾口氣,和我們今天毛關係沒有。而張仲景傷寒論相當於大運河,至今百姓受惠。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自孔子一直到康有為,靠的是大批士大夫人物,他們附在皇權的皮上,附得如此緊密,但是他們少有人醉心自然科學。讀書的價值觀,在西方文化輸入後,發生根本變化的標誌,就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取得這方面成就更是讓大眾囑目。

先哲曾說,拿破崙殺人,隋那發明種天花救人,可大家頌揚拿破崙。

如果我們不認識到這點,抱殘守缺,將傳統士大夫的價值感全盤繼承下來,只重視做官,不重視科學創新,不重視工匠精神,反映在教育上,那纔是最大的價值失敗。


於民張仲景,於統治階級諸葛亮


一個計謀於人,致對方於死地。一個悲天憫人,著書立說,使天下人健康,萬代蒼生,我內心敬仰張仲景醫聖


張仲景更有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