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很久以前就注意到,普通話的鼻音韻尾-n的發音和英語中以字母N結尾的單詞的這個/n/的發音從聽感上來講很不一樣,後來發現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等歐洲語言中處於單詞結尾(或者母音後、輔音前)的/n/的發音似乎和普通話鼻音韻尾-n的發音都不太一樣。總的來說,我感覺歐洲那些語言的這個鼻音是真實地發了一個/n/的音,很重;而普通話的-n似乎就只是「象徵性地」發一下,有種點到為止的感覺(恕我在語言學方面比較業餘,只能這麼感性地描述了)。

因此請問普通話的鼻音韻尾-n的發音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如果確與國際音標所表示的/n/不同的話,那麼嚴格意義上應當用國際音標的什麼符號來表示這個音呢?

當然,我覺得也有可能是我個人口音的原因所致(不過據我觀察,我感覺周圍人發的這個音和我都是一樣的),因此現將我個人的相關信息進行說明,便於回答者作為參考:

1. 本人是北方人,生長在北京,從小隻以普通話為母語(並不會說北京土話);

2. 本人父親的母語屬於中原官話,母親的母語屬於冀魯官話;

3. 本人上小學時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是北京人。


謝 @wx3d61f0b2908f92a5 、 @安可的豎琴 邀

簡單回答:音位是 /n/,寬式記音是 [n],嚴式記音幾乎不是 [n]


先說獨立發音的情況,也就是位於連續語言片段尾的情況。

普通話的 -n 獨立發音時總是無聲除阻(no audible release)的,有時甚至口腔都沒有完全封閉。口腔封閉而無聲除阻的情況,嚴式記音是 [n?]。口腔沒有封閉的情況就不是鼻音(又名鼻塞音,nasal occlusive)了,而是同部位的鼻化近音 [??];如果一定要用「n」這個字母的話,不妨可以寫成 [n?]。

注意這個 [?] 代表的發音和「資呲思」的韻母的 [??] 稍有不同:[?] 是與漢語拼音 d、t、n 同部位的近音,[??] 是與 z、c、s 同部位的近音,[??] 比 [?] 更靠前、齒化程度更高。

口腔封閉和不封閉的發音是自由變體,同存於普通話之中,因此題主的 -n 的發音應該是沒有口音的(注意,北京話鼻音韻尾的發法(在好好說話時)和普通話沒什麼差別)。-n 發成封閉的變體的概率 in &> en &> ian &> an。這很自然,就像普通話複韻母的韻尾高度與韻腹高度的關係一樣。

英語的 -n 獨立發音時通常會除阻(release),聽起來就像是多了個很輕的「呢」的小尾巴。國際音標沒有規定符號用於表示除阻,嚴式記音的 [n] 默認就是除阻的;如果一定要明確地表示出除阻,可以用國際音標擴展(extIPA)中的不送氣符號 ?? 暗示,寫作 [n?]。這就是題主感到的中英 -n 的區別。

以 an 為例,它的發音是 [a???] 或 [a?n?]:下頜逐漸關閉,舌尖逐漸上抬,鼻化程度逐漸加深。僅僅將 -n 描述為「使韻腹鼻化」(如 [??]、[a???])是有誤的,因為這無視了從韻腹到韻尾的動程。[a?] 在一開始的鼻化程度很低,因此寫成 [????] 或 [??n?] 也有誤。

某種意義上,動程比鼻化更重要:把 an 發成有鼻化無動程的 [??],別人直接會聽出你有口音;而發成無鼻化有動程的 [a??],別人則先會認為你只是感冒了。


再說位於連續語言片段中的情況,也就是和後一個音節連著發音的情況。

後接塞音和鼻音時,-n 總是完全封閉,發成與後一輔音同部位的鼻音。其中,接非舌冠音(b、p、m、g、k、j、q)時仍然齒齦化,如「安可」[a????k?…] 或 [a??????k?…];接舌冠音(d、t、n、zh、ch、z、c)時不必齒齦化,如「安插」[a???t???…]。當然,是無聲除阻的——實際上它的除阻階段就是發出後一輔音。

後接擦音和近音時,-n 總是不完全封閉,發成與後一輔音同部位的鼻化近音。其中,接非舌冠音(f、h、x、y、w)時仍然齒齦化,如「安撫」[a????f…] 或 [a??????f…]、「安慰」[a?w??w…] 或 [a????w?w…];接舌冠音(l、sh、r、s)時不必齒齦化,如「安神」[a????…]、「安利」[a?l?l…]。

如果後一輔音是唇化的(合口呼、撮口呼),那麼這個 -n 也會唇相應的化,如「安順」[a??????…]、「安全」[a??????t????…] 或 [a?????????t????…]。

後接中、低母音時,-n 基本上完全不封閉,發成一個齒齦化、鼻化的無色彩松母音,可以簡單記成 [???];或看作一個很松的鼻化齒齦近音,記成 [??](如果仿照上面的 [n?],就可以寫作 [???])。如「安安」[a????a?n?]。

-ng 的嚴式記音留作思考題。以上零聲母開口呼音節首的喉塞音均不寫出。


「安可」的一種發音是 [?a????? k?????????],「安全」的一種發音是 [?a??????? t??????????????]。這嚴式記音根本變得 unreadable 了。

很難受,寫完這個答案 unt 快要哭了。被封為「人肉 Praat」真的好孤獨啊qaq。

但上面那個「唇相應的化」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哈。


樓主這個觀察很仔細,不過這在普通話音系學當中應該已經成為基礎常識了。

是的,普通話的韻尾/-n/已經不體現為[-n]了,而是體現為母音的鼻化和鼻化近音。


所謂這個 /-n/ 的發音像是點到為止的感覺,其實就是把前面的母音給鼻化了,而 /-n/ 本身沒有發出來。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nasals [n, ?] often do not have complete oral closure whe n they occur in the coda (Y. Xu 1986; J. Wang 1993), especially after the low vowel. If so, the rhyme may become a long nasalized vowel. Also, because [n] is [?back] and [?] is [+back], they can affect the frontness of the low vowel, as shown in (36).

(36) Underlying  Surface   [?n]     [?n], [???], or [??]   [??]     [??] or [???]   [an]     [???]   [a?]     [ɑ??]The analysis agrees with J. Wang』s (1993) suggestion that the mid and the low vowels do not have values for [back] or [round] when they are short, but do when they are long. In addition, it explains why previous transcriptions often use a fronter low vowel before [n] and a backer low vowel before [?]. Finally, it agrees with a well-known phonetic effect that low vowels are more likely to be nasalized (Whalen and Beddor 1989), which in turn may explain why nasal codas are more likely to be deleted after low vowels.

— Duanmu, San. 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 (Second Edition). p. 68

這種發音很常見,視為一種音位變體。通常一個音位都有一個允許的實際發音的範圍,這些範圍之內的發音在母語者看來沒有區別,視為同位異音。

在英語中,/-n/ 的變體可能會是 [?] 或 [m](如在 /k, p/ 之前);而普通話中,/-n/ 除了會變成其他的鼻音 [?, m],還可以使其前面的母音鼻化,而沒有口腔通道完全關閉(do not have complete oral closure)的情況,即不發出真正的鼻音。

發出鼻音,需要口腔通道關閉,氣流從鼻腔出來;口腔通道關閉的位置若是雙唇即為雙唇鼻音 [m],若是舌頭抵住齒齦即為齒齦鼻音 [n],若是舌面後部抵住軟齶即為軟顎鼻音 [?]。

要是發音時口腔和鼻腔的通道同時打開,這時候發的就是鼻化母音了。鼻化的母音需要關閉鼻腔通道,即軟齶向後上方挺起接觸喉壁,氣流僅從口腔出來。

在法語中,「母音-n」組合發的就是鼻化母音了,此處的 -n 不發成真正的鼻音。

普通話中的 -n 和英語中的 -n 有相同之處,就是它們都會被發成齒齦鼻音,只是這個音位在兩種語言中各自的變體的範圍不同(類似於兩個集合存在交集)。普通話中的 -n 可使其前面的母音發成鼻化母音而真正的鼻音 [n] 本身不發出來,英語中不能這樣。

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碰到 -n 需要盡量把齒齦鼻音 [n] 發完整,若一直僅發成上述鼻化母音的情況則有方音之嫌。北京話中的情況也是一樣,僅發成鼻化母音的情況也是懶散或者連讀才會出現的情況,如果發得完整也是會把真正的鼻音發出來的


另有一個相關的連讀現象,也是引用上面的那本著作,說的是上一個音節的韻尾 -n 不會直接與下一個音節相連(下一個音節是輕聲字的「啊」字除外),儘管英語中可以這樣,如「棉襖」可能會發成下列的 (a)、(b)、(c)、(d),而不會發成 (e)。

[mj??n] + [?au] → (a) [mj??n?au]

『cotton jacket』  (b) [mj??n?au]

         (c) [mj????au]

         (d) [mj????au]         (e) *[mj??nau]

在這幾種情況中,零聲母以各種變體出現在 -n 和 ao 中間,使兩者不會相連,在 (c)、(d) 這兩個例子中甚至進一步使 [-n] 變成了 [-?]。

然而語流中最自然的發音是下列的情況,既沒有真正的鼻音也沒有任何零聲母的變體。

[mj??n] + [au] → [mj???au]

『cotton jacket』

(以上使用的音標採用原著作中的照錄不改,標出鼻化是因為鼻音前的母音常會被鼻化,但未能區分語義或不能引起注意而一般不會標出。當鼻音沒有發出來時,鼻化母音才必須標出。)


這個要看字的位置。

在我的口音中句尾的鼻音尾是嚴格發-n/-ng的,句中字後聲母非鼻音的時候語流中是一個鼻化母音,後聲母是n/m的時候會被同化成n/m尾。

不知道標準普通話考試是否有詳細規定,歡迎批評補充。


普通話的前後鼻音是鼻化母音,鼻音並不單獨發出來,但是如果普通話的三聲如果要刻意說的比較飽滿的話還是會有一點鼻音的尾音的。


題主關注到這個問題了,很好。我認真說話的時候都是發成舌尖頂上齒齦的標準鼻音,口語中有時發鼻化原因。感覺題主口音沒問題。

感覺音位是一樣的,但是不知道普通話標準怎樣規定的。


普通話的前鼻音是:不穩定的.沒有音位意義的.弱讀的口母音+重讀鼻化母音。

英語的對應的是:穩定的.具有音位意義的.重讀的口母音+弱讀鼻化母音。

普通話:en?eN(大寫表示重讀),an?aAN或aANn(這個n只有動作而無聲音)。

英語:en?E--n或E-n,an?A--n或A-ann或A-an(-表示有聲音斷層或口型轉折)。

普通話的「重讀鼻化母音」:動程大.鼻音程度低,是音節的核心。

英語「弱讀鼻化母音」:動程小.鼻音程度高,是音節的尾音。


黃伯榮 《現代漢語》語音學章節有個細節,答主注意到了沒有。發音尤其是輔音的發音,有三個步驟。成阻,持阻和除阻。。。。

鼻音韻尾n沒有除阻階段,在純語音角度講。不應該等同於/n/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