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拟在中环及深水埗改善行人网络。

政府拟改善中环的行人网络。

为推动本港成为「世界级易行城市」,运输署最新划以中环及深水埗两区作试点,落实一连串的交通改善建议。当中较受关注的,是建议于中环荷李活道、摆花街及苏豪区一带的行人网络,于部份时间设立行人专用区,并规划作悠闲式街道。当局亦计划在深水埗钦州街、南昌街、大埔道及荔枝角道之间的鸭寮街等多条地区道路,试行每小时三十公里低速限制区,希望可以改善行人环境,以及提升行人安全。两区内的多条道路亦会扩阔行人空间,增加行人标示,及进行美化。

署方建议于深水埗设立的每小时三十公里低速限制区,包括北河街街市一带位置。 资料图片

运输署去年选取深水埗及中环两区作为试点,展开研究及试行新措施,希望提供写意舒适的步行环境,并可将新措施逐步推展至其他适合的地区。署方近日将展开新一轮咨询,并就两区的提升「易行度」方案,提出改善方式。

在人流较多的中环核心区,署方提出五项主要建议,包括于中环「文化、历史及街区」,即在荷李活道、摆花街及苏豪区一带,通过于合适位置扩阔行人路、增设行人过路平台及于部份时间设立行人专用区及规划作悠闲式街道等,以畅通舒适的步行环境,借此加强大馆、PMQ元创坊及兰桂坊等主要景点的行人网络联系。当局估计,此举有助鼓励市民及游客以步行探索方式体验中环的中西交融的「旧城」面貌。

苏豪区。

另一方面,署方因应位于钦州街及南昌街,及大埔道与荔枝角道之间的深水埗「市集街区」范园内,繁忙的商业活动令人流量非常高,经常出现人车争路的惊险场景,以及考虑到区内老龄人口增加了提升道路安全的需要,因此建议在该区内的非主要道路如福华街、鸭寮街、基隆街及桂林街等,试行作为每小时三十公里低速限制区,以提升行人安全及步行环境,但有关范围不包括大埔道、长沙湾道、荔枝角道及南昌街等。

署方亦计划在该区部份街道,如汝州街/桂林街等地改善路口设计,并将桂林街及北河街部份时间行人专用区向南扩展至荔枝角道,及扩展悠闲式街道的范围等,透过多元的方案以改善整体行人环境。当局强调,会聆听区议员及各持份者的意见,始落实及开展有关试验。署方亦建议在两区的多条街道合适位置扩阔行人空间、增加行人标示及进行美化,改善行人环境及通达性。

深水埗。

香港汽车会会长李耀培表示,于繁忙的道路设低速限制,概念上希望保持行车安全,但在实际运作上却未必有太大帮助,因为路面交通安全与否,主要取决定司机的集中度,而非单纯行车的快慢,若规定司机在行车时限制于每小时三十公里内,但却未有提高警觉,一样有机会发生严重车祸。

中西区区议员陈捷贵表示,于中上环核心商业区作任何改动时需首先避免影响路面交通,而扩阔行人路意味行车空间大减。就荷李活道一带部分时间设行人专用区的建议,陈氏指区内部分道路属前往半山的要道,而文武庙因应节日活动每年均会封路一次,不时收到反对声音,担心新建议惹来地区更大反响。

部份拟议「易行」措施

‧于钦州街、南昌街一带设立30公里低速限制区

‧部分时间扩展桂林街及北河街的行人专用区

‧扩阔南昌街部分路旁的行人空间

‧活化西九龙走廊桥底的空间

‧在东沙岛街与福荣街一带的学校区,试验新设计概念

‧在港铁站出入口附近,美化行人环境和提供更直接的路设施中环

‧改善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中的行人环境,扩阔行人空间及加强连接港铁站或交通枢纽

‧改善荷李活道、摆花街及苏豪区一带的行人网络,部分时间设立行人专用区

‧通过休闲式街道设计,如改善行人标示、美化环境等,让市民更易前往太平山街区

‧扩阔西消防街至港澳码头的海滨长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