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老師作為四大現代史學家之一,17歲中學輟學後自學成才。

《秦漢史》是起在1931年開始撰寫,由於歷史原因,在1937年抗戰後開始停筆,輾轉任教於中國多個高校,1949年南下廣州創建華僑大學,同年10月隨華僑大學遷到香港。在1951年開始重新續寫《秦漢史》,於1957年在香港發行出版,《秦漢史》全書共分七章,首尾兩章論秦及王莽,其餘章節均論西漢,故西漢乃是全書論述的重點。

錢穆老師在撰寫《秦漢史》時的本意是要寫完東漢史的,根據錢穆老師的講述,是因撰《近三百年學術史》和通史講義而未能東漢史完成,第二個原因水哥認為是在1953年創辦了新亞研究所,新亞研究所是一所專門研究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及中國哲學的高校及研究機構;第三就是身體原因,在1955年的時候,錢穆老師的胃病已經很嚴重了,眼睛也不怎麼好,1977年時開始眼睛失明,所以已經沒有精力把《秦漢史》東漢部分完成。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瞭解更多歷史百科,歡迎訂閱水哥講古。


我不能給你你想知道結論,但是我可以給你提供參我個人的見解,我個人的猜想是,最好不要認為作者的「斷更」與寫作的內容有關聯。

之所以沒有寫完,大多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寫史,講究的是有理有據。就像寫作一樣開頭拋出一個「題」,後面肯定會有「解」

比如說一個作者寫,我曾經暗戀的女孩子今天結婚了,我還是對他寤寐不忘。

他肯定會寫多少年前我們是什麼同學,比如十年前我們是高中同學。

作者設了一個時間的迷,肯定會在文中給出個答案。

這纔是作者的想法。

高考閱讀理解的選文你讓作者去答,都不一定滿分。


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或許他就是這樣的計劃。就像這就是宋史這本書也沒寫南宋的歷史。第二因為別的事放棄了。第三資料不全,或者讀者反應不好。就不繼續寫了


錢穆先生的秦漢史其實未完成,是半部書。漢代的部分只到王莽。

中斷創作的原因,據其家人回憶,是錢穆先生秦漢史偏重於學術思想史學,在西漢篇完成後,對王莽後的東漢歷史如何定綱要,理脈絡,糾結反側,難以定論。最終遺憾停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