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可訂閱哦!

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歡迎關注數字經濟智庫

王輝耀:中美貿易摩擦未來走勢及智庫建議

作者:王輝耀,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

來源:FT中文網;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在G20峰會中美領導人會晤前,兩國不要再升級關稅,而應利用更多的接觸,來共同解決目前的貿易摩擦。

本文作者為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文章發表於2018年10月8日FT中文網

  當前中美經貿爭端進入了一個僵局,但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球經濟的福祉角度出發,中美兩國都應該也有機會找到一個理性辦法來處理當前的問題。

  9月29日,作為中國民間智庫的全球化智庫(CCG)組織的專家訪問交流團一行剛剛結束為期5天的美國之行。通過此行的考察交流,我們更感到:越是在中美經貿困難時期,中美經貿關係的問題就越需要雙方增進彼此了解、打破成見,減少誤判。中美之間有太多太廣的共同利益,不能通過用冷戰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我們認為,通過回到談判溝通中來,守信用,尊重彼此好幾輪談判的成果和共識,不反覆無常,對彼此原則進行確認儘快開展交流,以期在G20峰會中美領導人會晤前能達成一個不再升級關稅,利用更多的接觸來共同降低和解決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安排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解決方式。

  CCG智庫訪問交流先後在華盛頓和紐約拜訪了威爾遜中心、美國企業研究所、哈德遜研究所、傳統基金會、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對外關係委員會、美國國會、國務院、美中貿易委員會、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等機構,與知名的智庫高層和專家、國會議員、政府部門、商會組織等展開了交流。我們也普遍感到美國各界對中美貿易摩擦的焦慮,很多美國主流人士都不希望擴大貿易摩擦,也非常希望看到中美兩國能夠避免更大的衝突。

CCG

中美關係系列研究報告《中美貿易關係和挑戰:過去、現在、將來與政策選項》

  為了嘗試用新的方式來增強中美間的彼此理解,發揮二軌和民間外交的作用,CCG還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布了《中美貿易關係和挑戰:過去、現在、將來與政策選項》智庫報告並舉辦了相關的研討會。在報告中我們回顧了中美建交40周年以來所取得的互惠互利的共贏局面來之不易,分析了中美貿易摩擦形成的原因、影響和未來走向,對改進中美貿易摩擦現狀提出了十條建議,並對中美貿易爭端未來可能出現的三種發展情況做分析預判,並建議做好準備。

  第一種是最理想的情況:中美兩國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終止相互間的關稅加碼。雙方本著共贏原則,重新來根據各自的訴求相互調整妥協達成和解。

  第二種可能性是:中美貿易爭端將長期存在,兩國之間的關係維持在一種摩擦——談判——和解——摩擦的循環狀態之中,但所有的矛盾都需要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和範圍內。

  第三種可能性是:中美持續相互增加關稅,直至發生全面貿易戰,甚至中美經濟出現脫鉤。這是中美兩國企業界甚至世界各國都不希望看到的格局。

  從目前中美經濟間的相互關聯程度和彼此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互補合作關係來看,我們當然希望出現第一種情況,中美兩國在歷史上多次出現過重大轉機的可能性也存在,但鑒於美國國內政治生態的深刻變化,以及最近剛剛簽署的《美加墨貿易協議》,特別是美國副總統彭斯剛對中國進行的全面攻擊,另外一種相當大的可能性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美經濟的齟齬都將不斷,兩國要充分做好解決問題的心理和機制準備,避免滑向第三種最壞的情況。

中美雙方關注點有很多共同訴求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結果,美方各界都表示貿易摩擦對中美兩國的經濟都沒有好處,很多美國政界、企業界和智庫界也不願看到貿易摩擦帶來的嚴重後果。但同時,在交流中我們也體會到,美國各界對華態度有轉向強硬的共識,不管這種共識的原因是中國國力上升後帶來的心理衝擊,還是如他們所說的對目前雙方貿易差額、市場開放、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以及地緣擴張等的不滿和擔憂。

  我們在交流中也向美方介紹了中方在消除貿易差額、對外開放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中方一貫的立場,指出了在這些問題上中國尤其是中方高層領導跟美方沒有原則上的衝突,中美雙方都有很多共同訴求,中美領導人都強調知識產權保護,都反對強迫技術轉讓,因此在如何具體落實和執行上還需要雙方的談判與協調。

  在與美方智庫人員交流時,對方也表達了對目前中美關係的擔憂。但與中方人員一致的是,他們不少人也認為中美仍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可以開發利用,只要中美不主動放棄合作,中美還有很大的彈性空間來避免進一步的對抗。

  美方企業界人士表達了他們對技術保護上的關切,他們認為中美經貿摩擦會讓他們失去應得的利益。對此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正在大力落實技術保護,中國一直在不斷地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包括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和互聯網法院等措施,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繼續開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方式解決。

  在談到多邊全球性和地方性的貿易體系時,美方很多人員都表達了他們對WTO改革的態度,同時認為CPTPP等為代表的貿易體系可能會成為未來全球性貿易體系的有力補充和替代。實際上由美、中、歐、日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共同來對WTO體系進行改革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同時,我們也對CPTPP的未來表達了積極看法,認為中國適當時候可以考慮加入這個組織,以更好地適應中國發展的需要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在兩國溝通交流方面,中美專家都認為中美兩國應加強交流,多接觸、多溝通。兩國交流的渠道應加強,包括中方可以不局限於傳統的交流渠道,還應能夠與特朗普政府比較器重的保守派智庫打交道,增加接觸渠道。

打破中美貿易僵局尋找出路的建議

  綜合CCG在中美關係方面的長期研究,結合此次美國之行我們了解掌握的美方意見和立場,我們嘗試提出一些未來可以打破目前貿易摩擦僵局、尋找解決之道的建議,以供參考。

  1.維護中美前幾輪已有的談判成果,抓住「窗口期」,利用多邊場合的首腦外交尋求突破

  在今年6月初的第三輪中美談判中,有消息稱中方或可以進口美方約700億美元左右的美國農產品、能源和製造業產品。崔天凱大使也提到中美雙方的工作層面在幾次談判中也達成了很多共識。加上去年特朗普訪華時,中美也簽訂了25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大單,中方的誠意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美方也應回歸到正常的談判過程。美中貿易逆差並非朝夕之間就可以解決。中國市場的發展也會增加對美國的進口,美國也應放寬對中國一些產品的出口,雙方共同努力逐漸緩解貿易逆差。

  另外,2018年G20峰會下個月即將在阿根廷召開,美方白宮高級官員也多次提到習主席和特朗普總統將在阿根廷會面。在兩國最高領導人會見之前,雙方可抓住這一「窗口期」,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甚至達成新的中美不打貿易戰的協定。

  2、鑒於中美政府都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中美可就知識產權達成新的協議

  中美貿易爭端中的重要一點就在於知識產權的保護。但在這一問題上,中美雙方並沒有本質上、原則上的衝突:中美雙方都要求保護知識產權、不允許強制技術轉讓。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中指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並提出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加大執法力度。中美應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達成新的協議,建立知識產權方面的長效雙邊合作機制。同時,中美均為WTO的成員國,兩國還可以在《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框架下進行雙邊協商,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進一步合作。

  3、「中國製造2025」也歡迎美方參與

  包括美國在內的外界對「中國製造2025」表現得很擔憂,但「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工信部提出的,與十三五規劃等國家戰略規劃不一樣,也不同於美國等國家經常施行的提升產業的產業政策。李克強總理也多次提到歡迎外國跨國公司參加到「2025」項目中來。事實上,中國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先進位造業也為美國公司帶來大量機會。例如,數家美國公司為中國第一架噴氣客機COMAC C919提供零部件。中國可以在幫助外國投資者參與挖掘機會的同時,推行市場經濟以確保「中國製造2025」與國際規範相吻合。美國政府應重新調整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及針對中國收購美國公司的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改革。

  4、中美兩國應繼續BIT談判,推動新的中美自由貿易協議談判

  中美兩國的貿易關係緊密,互相降低關稅符合中美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為解決兩國貿易逆差提供了解決方法。為實現這一目標,中美應當效仿美國和歐盟尋求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途徑。這既能推動兩國經濟的自由化,也能通過削減雙邊貿易赤字解決中美貿易爭端。

  目前中美BIT談判已完成了34輪磋商,並交換了3次負面清單。在BIT的框架下,非關稅壁壘可以在不影響中美雙邊投資的前提下被消除。中國政府也可以設立相當於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的外來投資委員會以確保公正對待國外來華投資。

  5、中美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在做大增量基礎上改善貿易不平衡

  美國公司提出的一些要求,恰好與中國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議相接軌。中國可以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優勢,加大改革力度,帶來必要的轉變。中國可將貿易摩擦作為契機來加速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改革,加快改革國有企業並削減國家行政成本。與此同時,中國可以繼續擴大開放市場,實現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鰲論壇上作出的承諾: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為投資者營造更有利的投資環境,增強知識產權保護並增加進口。中美可以探索一種合作機制來加強這方面的合作。

  美國也需要進行國內結構性調整,增加儲蓄、減少國債等。過去20年美國家庭的儲蓄率一直在下降,經濟全球化使得美國部分人獲利,部分人利益受損,但收入分配模式的總體影響造就了美國的精英階層和平民階層,這一分化也一併滋生了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從某種程度上看,特朗普總統發起的貿易摩擦是美國民眾不滿的一種表現。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應當關注在美國國內改進政策,進行再分配或提升工人能力等策略。

  6、創新中美貿易統計方法,公平公正顯示兩國所獲價值,包括服務貿易、旅遊、留學等

  目前官方採用的數據統計方法適用於全球化開始前的世界。21世紀全球價值鏈下的中美貿易應該用最新的統計方法來反映真正的貿易價值。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數據會因運算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中國已成為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出口的貨物主要是外國生產並運往中國組裝的零部件。按附加值計算,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將下降30%-40%。根據牛津經濟學會的研究表明,如果將這些進口零部件的價值從中國的出口量中除去,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將減少一半,相當於美國GDP的1%, 也相當於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未來,中美間的貿易要以全球價值鏈的方式來計算,這樣不僅更加精準地顯示兩國所獲得的真正價值,而且更加公正公平。美國政府也需要意識到中美貿易逆差與美國跨國公司大量留在海外的利潤和收入沒有匯回美國本土有關,這也是美國政府自己政策的問題,不能都怪罪中方。

  7、探討成立中美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擴大基建合作

  中美兩國在基礎設施領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美國有對美國基礎設施改造的大戰略,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巨大的投資和豐富的經驗。中美可以推動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促進中美企業開展基建領域的合作,在美國和第三國進行合作。中美可借鑒歐洲引進外資和外國企業建設基礎設施的成功經驗,優化美國國內的PPP項目操作環境,通以重點項目、標誌性項目為突破口,支持中美合作。中美還可通過投資美國地方政府債券,一同建立用於改進美國公路橋樑的基礎設施基金。

  8、中美協商合作,共同促進WTO的改革進程,促進中美在多邊領域的合作。同時中國可以考慮加入TPP,推進新的區域貿易體系的發展

  中美兩國都是世貿組織(WTO)的成員國。中美兩國應在WTO的框架下商討、申訴、談判和合作。如果美國單獨退出WTO體系,放棄多邊貿易談判並轉向雙邊談判,那麼短時間內美國將失去世界上100多個貿易成員國給予的最惠國待遇。目前與美國有雙邊自由貿易協議(FTA)的只有14個國家,其中還不包括美國的一些重要貿易夥伴,比如歐盟、日本和中國。美國應當留在WTO的多邊體系,並同中國一道通過雙邊協商解決尚未納入WTO管轄的事務。中國可以邀請美國加入中歐WTO改革聯合工作小組並承諾加入《政府採購協議》。

  除此之外,中國可以考慮加入CPTPP,CPTPP在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方面有著較高的標準。如果中國考慮加入TPP,將有利於中國服務業和高科技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9、加強中美兩國省/州在多領域的合作,加大中美省/州之間雙向投資

  美國各州、市對自身經濟事務擁有高度的決策權,並且與中國經濟往來密切,可以作為中美兩國良性互動強有力的支持者和雙邊關係的穩固器。在本次交流中,一些州政府官員也希望與中國加強聯繫,避免受到兩國貿易摩擦的衝擊。中美兩國應加強省/州、市政府合作,舉辦中美省/州長年度峰會、中美市長年度峰會,建立合作平台和機制,成立中美州政府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10、尋求有效的中美二軌溝通渠道,加大民間外交的作用

  中美雙方均應重視二軌和民間外交在兩國交流中的重要價值,加大中美民間往來。雖然傳統上中美之間有很多的溝通渠道,但隨著目前美國共和黨和保守派的上台,也需要加強和美保守派人士和智庫的交流。

  美國和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兩國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中美需要一定的彈性空間,不應因出現一些問題就放棄合作。中美建交40年來,中美關係經歷過風風雨雨,但總能尋找到解決的突破口。目前的中美兩國貿易摩擦也是如此,這需要中美兩國政府間和民間共同努力,促進中美經貿關係回歸正常。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利益共同體,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雙引擎,我們要盡更大努力,不能讓中美經貿關係和全球經濟發展出現倒退或衰退的局面。

  本次出訪是CCG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後的第三次赴美調研交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民間外交對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所產生的影響已經不容小覷。作為新型國際化智庫,CCG希望通過此次「二軌外交」美國行系列活動,積極推動雙方各領域主流人士的溝通、交流,為化解中美經貿摩擦,增進中美合作共識,減少戰略發展誤判發揮一些積極作用。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