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



這段時間正是歐洲的多事之秋:英國與歐盟遲遲無法“離婚”,英國脫歐進入漫長加時賽;5月又迎來了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與此同時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在內的五大重要職位也將再一次洗牌;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歐洲復興計劃書,呼籲大膽變革,法國的黃馬甲運動也愈演愈烈……


同時,中國同歐洲的交往也十分密切。3月習近平主席來到歐洲進行2019年的首次國事訪問;4月李克強總理來到布魯塞爾同歐盟領導人會晤;王毅部長也在此前抵比舉行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我有幸以中國日報駐歐盟分社實習記者的身份在歐盟的心臟比利時近距離見證這段歷史。

01

關於比利時-着實出人意料

第一次瞭解到比利時是因爲課本里一個名叫於連的小男孩,他在國家面臨爆炸燬滅的危急關頭急中生智挽救了國家命運。然而,比利時擁有的卻不僅於此,三個月的生活更讓我感受到它反差式的多元魅力。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


來到比利時的第一天趕上陰雨,“妖風”刮起來不輸北京,而人們彷彿已經對此習以爲常,擅長淋雨不打傘。這個國土面積比我國海南省一地面積還要小的國家,憑藉着歐洲十字路口的優越位置,成爲了歐盟和北約兩大重要組織的總部所在地。這裏的人口總數算起來大約只有北京的二分之一,但官方語言卻足足有法語、荷蘭語和德語三種,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multilingual!有趣的是,這裏不僅僅有鋪天蓋地的新聞發佈會,生活在看似嚴肅氛圍裏的人們卻擁有着強烈的漫畫情結,創造了陪伴童年的丁丁和藍精靈。也會因爲偶爾出現的太陽開心到不行,激動地在街邊酒館喝起啤酒享受陽光。可即便如此,下午五、六點鐘商店也會雷打不動的陸續關門,週日更是閉店不營業,街道上也很難看到行人,反倒是家家戶戶早早亮起了橘色的燈。這個國家彷彿不停在告訴我“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這裏還是滑鐵盧戰役的古戰場所在地,戰場的中心就是這座土山鐵獅峯


山峯頂端的鐵獅子面朝法國方向表示威震拿破崙


02

忙碌充實的記者工作-新聞實務的震撼教育 

中國日報歐盟分社的辦公室就坐落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舒曼廣場的一棟寫字樓中,它的正對面便是歐盟的最高行政機構歐盟委員會,相隔不遠便是歐盟理事會、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這裏可謂是媒體人日常最爲活躍的地方,時常會碰到採訪車停在路邊,架着攝像機報道最新的歐盟動態。特別是在歐盟峯會期間,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與我們的辦公室只有一條馬路之隔,可以說是真正地處在歐盟“一線”。


辦公室對面的歐盟委員會


就報道範圍而言,歐盟分社的職責主要分爲兩方面。一方面,關注歐盟機構及其28個成員國的要聞;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報道比利時當地新聞。在工作時間上,爲了配合報紙的發行週期和時差問題,除了突發事件,稿件需要在比利時當地時間上午11點前提交。這些文字經過編輯修改或是成爲大家在《中國日報》歐洲版面、《中國日報國際版》上看到的文章,或是以網頁新聞的形式出現在中國日報網。而視頻內容則同時在微博、facebook和twitter平臺上發佈。


不同於在國內實習時需要大多數時間坐在辦公室協助後方工作,我有機會真正走進事件中心。每週一的例會都會進行頭腦風暴,彙報一週的採訪計劃和報道主題;同時日常還要擔任輪值新聞要點發送員,在晚間將一天內的歐盟重點新聞進行內部整理分享,避免錯過重要報道。


我就這樣開始了一個“記者”的生活。碰巧的是,工作的第一天便趕上了比利時全國規模的大罷工,導致機場被迫關閉,公交和地鐵也受到極大干擾。接到街頭採訪的任務後,由於沒有可以搭乘的交通工具,我和同行的實習同學一路暴走,來到周邊的學校、車站和醫院瞭解受影響的情況。爲了趕上交稿截止時間,我們吹着寒風就近坐在街頭的公交車站,用手機寫起了稿件,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新聞鐵律:時效性是報道的生命,哪裏有事件發生,哪裏就有記者。


我們的指導老師常常說,要通過撰寫一篇稿件以點帶面透徹瞭解整個話題纔是報道的核心意義所在,20多場活動,9篇自採稿件、1篇協助採訪和2個視頻作品給我留下的不僅是文字和影像,還是許許多多采訪對象的親身故事和對歐洲問題的瞭解感知。


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的第一篇自主稿件“比利時氣候變化遊行”。當天,布魯塞爾上千名學生和市民自發走上街頭,開展第七次氣候遊行。當我忐忑地走出地鐵站,一眼望去便全是手工繪製的標語。我們採訪了不同年級的學生、帶着孩子參加的母親、古稀之年的退休教授……通過聆聽他們的想法和訴求,似乎更讓我更真實地觸摸到一個有溫度的城市、一個也面臨着諸多現實問題的城市。三個多小時跟隨着遊行隊伍的採訪和拍攝,於我而言更像是一場新聞事務的震撼教育,爲了拍出一張高質量的全景,我們想盡了辦法擠過人羣搶佔花池高地,也爲了捕捉到振臂高呼的畫面,無數次嘗試,我想這大概就是實踐的奧義,在暴露問題缺點的同時,教會我該如何去應對解決。


布魯塞爾氣候變化遊行


歐洲四大狂歡節之一比利時班什狂歡節報道現場


報道武術培訓在布魯塞爾的發展情況


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與白俄羅斯駐比利時大使館共同舉辦中國白俄羅斯友好音樂會


03

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看法觀點的精彩碰撞

"Maximize your exploration and more than just writing articles",這是指導老師常常掛在嘴邊對我們的叮囑。我想正如老師所說,除了真刀真槍的操練新聞報道以外,這段旅程更是一個開闊眼界與深入學習的平臺。比利時的大小智庫常常會針對各領域的研究議題舉行論壇活動,並向公衆開放註冊。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參加了比利時一家著名經濟智庫舉辦的關於電動汽車的研究分享會,開啓了我的智庫學習旅程。我隨後註冊參與的論壇主要涉及中美貿易摩擦、中歐關係研討會、亞洲發展銀行對2019年亞洲經濟發展預測展望、亞洲區域合作等等議題。業界專家對熱點問題的剖析中也不乏觀點碰撞,但正是不同聲音的存在,才更能讓我清晰地認識問題,避免陷入報道自說自話的陷阱。記者這份職業註定了要吸收海量信息,只有對報道所涉及的專業領域具有更加深入的瞭解和掌握,並且具備將其轉化輸出的能力,才能對報道的切入方式、內容組織有更加獨到的見解。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歐盟對外行動署亞太總司長維岡就中歐關係及第21次中歐領導人會晤籌備工作進行介紹


04

不負決定,不虛此行

出發前,我的內心充滿忐忑,不知道面對deadline的高壓、頭腦風暴報選題等等“實戰”工作節奏,自己是不是足夠合格被稱爲一名“記者”。從手忙腳亂,到熟悉整個寫稿發稿流程,在這個既看清自己、又鍛鍊本領的三個月,我比以往任何一刻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我熱愛我的工作語言、樂於同採訪對象面對面進行交流、更享受蒐集線索整理報道背景所帶來的那種逐步解鎖的收穫感。


三個月的行程即將告一段落,感念於指導老師的悉心幫助,工作中爲我指出文章中的不足,給了我參與體驗不同活動的機會,生活中同我們分享記者職業的經驗和感悟,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也感念於一起面對過重重困難和挑戰的同行夥伴,相互配合相互幫助,一起在新聞現場刷新體驗和經歷。對我自己而言,不負決定,不虛此行!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作者


董玉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7級新聞學碩士(國際新聞與傳播方向)


往期回顧

開羅時間:在埃及做記者的另一種體驗|海外實習系列

我在埃及當記者|海外實習系列

我在墨西哥做記者|海外實習系列

突發事件的視覺呈現:全球媒體如何聚焦巴黎聖母院火災事件|策劃



2019年普利策新聞獎新鮮出爐丨早起福利

特別策劃

哈哈羣 | 肝論文 | 埃航事件 | 甘柴劣火

新年獻詞 | 2018盤點 | 基因編輯嬰兒

記者節快樂 | 信息之美獎 | 錄取通知書 

江歌案| 數據可視化 | 反性侵 | 疫苗案

5.12地震十週年 | 中美貿易戰 | 數據新聞

刀刺辱母者案 | 普利策獎 | 沙特記者遇害

第18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上)

第18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下)


技術前沿

相關性驅動報道 | 新聞行業的算法變革

記者行業 | 自動事實覈查 | 媒體未來技術

最佳雜誌封面 | 品質新聞 | 記者新技能

傳媒市場的18個趨勢 | 在線評論與可信度


報道規範

家庭暴力 | 強姦和性暴力事件 | 環境報道

報道地震 | 採訪兒童 | 槍擊案 | 核輻射 


趣聞雜談

“轉發錦鯉” | 新聞史手跡 | 雙十一的心理血型 

家長進遊戲羣 |年度熱詞“有毒” | 親友羣辟謠


數據新聞習作

醫患衝突 | 奶粉“難民” | 北京老漂族

古風音樂之辨 | 赴美抗癌 | 臨終關懷在中國 

城市馬拉松的冰與火之歌 | 舌尖的美食密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