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杏壇藝拍

——————————————


今年4月26日

是中國浙派花鳥畫大師

吳茀之

誕辰119週年紀念日

吳茀之(1900年4月26日—1977年7月26日),浙江省浦江縣人,初名士綏,改名溪,字茀之,號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號逸道人。以字行。 中國花鳥畫大師,現代浙派中國畫首領人物,美術教育家。工詩、文、書、畫,擅長寫意花鳥畫,有深厚國畫理論及古畫賞鑑修養。
吳茀之從事美術教育五十餘年,歷任上海美專教授,杭州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曾與潘天壽等組織創立“白社”國畫研究會,致力於研究與弘揚中國畫藝術。
吳茀之幼承家學。稍長,臨學蔣南沙(延錫)、惲南田(壽平)工整一路。後受吳昌碩、王一亭(震)大寫意畫法的啓發,轉愛白陽(陳淳)、青藤(徐渭)、八大(朱耷)、石濤及揚州八怪等奔放一路,而出入諸家,不爲古人成法所囿,融會貫通,超脫靈變,形成自己豐潤鬱勃、婀娜多姿的獨特風格。
根據《說文解字》, “茀”的本義是“道多草,不可行”,吳茀之一生遊歷江浙、轉涉昆明、八閩、巴蜀,常爲客子,備嘗艱辛。而“茀”又可以借指“福”,不乏憂患的生活狀態反而促成了吳茀之成爲一代藝術大師。福兮禍兮,孰可知之?

吳茀之 蘭花冊

畫 微 隨 感 錄

(節選)

吳茀之

畫以靈爲主宰,神妙之品,每在無意問得之。世徒以積年累月,描頭畫角爲工者,只見其愈工愈達,終難夢見化境。

用墨難,用色更難。用墨之不當,因其通幅爲沉靜之單色,非留心觀察,雖稍涉俗似無傷大雅。用色不當,如村女塗脂,惡賴立見。人以着色畫可以欺世,非也。

多看古畫,以廣眼界。多遊名山勝水,以啓胸襟。此爲治畫者應有之修養。

畫學能注意寫生,則構圖及題材自能洗髮新趣,故餘嘗謂:欲國畫求新發展,正不妨描寫古人所未曾入畫之景物,然筆墨之高逸遒勁,仍須師古。苟筆墨上之功夫俱到,雖畫飛艇汽車以及時裝之仕女等亦不致涉俗傷雅也。

能畫非難,由能而精實難,由精而有我更難。有我,即有作者之真面目,縱一點一拂自具獨特之作風,雖不書姓氏,一望而知其爲誰氏手筆。傳之千百年見其畫,猶可知其人。此真不朽之盛事也。吾人治畫,安可不於此努力哉?

吳茀之作品欣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