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创产业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小市民该如何自处?

这座城市该如何回应?

悲哀的是,我们连拒向暴力低头的选项都被嘲笑。

*********************

 

师大一带居民于2011年底发起抗议,挑动社会重视密集商业行为大举入侵住宅区衍生的各种扰乱,并引发舆论对城市面貌、常民生活文化保存等讨论。(注1)

当中,小哲食堂的经营模式是抗议初期的典型案例,除了早在居民组成自救会之前,在地住民频向里办反映,并于2011年3月利用公听会机会挑起里办重视,不同的住户在之后每一场公听会中踊跃反映,而网路上也因为小哲食堂的前合作对象布拉格书店的声明,引发相似艺文业者的讨论与反思。(注2)

这些不同的声音,瓦解艺文产业的神话,并激发不同讨论向度的涟漪--

是不是开一间咖啡店就是「有文化」?

是不是开一间咖啡店,再加上卖书就「与众不同」、有权「为所欲为」?

咖啡店付出的社会责任与其社会声望是否相衬?

更尖锐的,

承诺作为培植草根力量的基地,咖啡店有没有能力与庶民生活结合,催动由下而上的改变力道?

还是,咖啡店也不过是取悦既得利益者的工具?

 

 

*为什么我们必须讨论小哲食堂?

在2011年师大居民发起大规模抗议之前,小哲食堂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焦点,主因是2011年前小哲食堂的合作伙伴青平台,透过这间店(时名慕哲咖啡)传播新的咖啡店宣言。

同时青平台透过媒体宣传这种新型态的咖啡店型式,此类型的咖啡店已然成为公共议题,青平台的咖啡店宣言则提供我们检视这类艺文空间的标准。(注3)

(图片截取自2011年9月,图片来源:青平台慕哲咖啡

 

青平台透过这间店赋与咖啡店新的意义与社会承诺--这一个空间不只是贩售饮料与食物,而是一个公共讨论的场域,也是一个基进的思辨汇集地。

扎根地方更是青平台的梦想,在此空间中,初期甚至规划办理地方性的观光导览的活动,透过介绍在地景观,企图营造商店与社区间的联系。

当中传言有许多隐情,总之,青平台(慕哲咖啡)宣称在2011年夏季已和小哲食堂终止合作关系。

在青平台宣告与小哲食堂破局之前,作为租用小哲食堂地下室的二手书店布拉格书店亦已在2011年5月发布声明,对外陈述与小哲食堂间的合作始末,描述书店与客人的权益在这种经营模式下遭到压迫的过程,并触及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在社会实践、改变社会的花俏语言中,这类艺文空间合作的模式与其他的商业型式毫无差异,同样充斥著现实的难题。

一个新形态的公共场域,利用商业空间存续时,当中的伦理、社会责任与自我要求的底线是什么?

这是2011年小哲食堂陆续与合作对象拆伙,长期引发居民反弹后,在咖啡店业中抛出的新课题。

回过头来,我们不能忘记青平台最早透过经营咖啡店所承诺的扎根于地方的政治性梦想

 

保留青平台结合咖啡店作为公共议题的讨论场域的经营模式,小哲食堂不仅不曾停止办理相同的艺文、政治、社会等各种座谈活动,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网路与实体行销活动。

面对小哲食堂在与青平台拆伙后的大张旗鼓与相对应的各种扰乱,居民抗议声浪不断,随后,居民发起大规模串连与抗争,此时小哲食堂则频频透过各种管道做出不同的对立动作。

过程中,我们只能看见将住户抹黑斗臭的斗争手段,创造想像中的敌人,却迟迟等不到商店融入在地的努力--这些商人满嘴梦想与社会关怀,却不曾将关怀放在我们的家乡,他们何曾思考过这块土地就是我们的家乡?

 

在2011年底师大居民发起抗议,而小哲食堂始终作为公共讨论时的焦点,甚至在2012年2月底终于爆发住民与酒客冲突的场景,报导中遭殴打的住民清楚说出:污染的源头来自于商家。

这一次的冲突是可避免的,若商人有心营造宜于生活的环境,而非对立斗争的战场。

倘若一间店厌恶著这块土地、厌恶著生活其间的市民,那么,又何苦挤走原有的在地商店(上帝亲吻的咖啡),非得要在这一块「令其厌恶的土地」上生活?

 

既然不认同原有的生活模式与节奏,一心破坏,这些对立与冲突,究竟所为何来?

 

殖民统治者总是透过语言暴力试图取代殖民地文化,损之为落后无知、不文明、传统、流氓、反社会...,强化掠夺的正当性。师大部分新进商家狂妄高傲的姿态,持续刺激事件的热度,在商家展现的殖民主义的修辞中,凸显外来商店与原生居民之间压迫者/被压迫、殖民者/被殖民的关系,使得商店与居民之间,毫无弥平冲突的希望。

 

不管是在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或者相关的报导,师大一带的文化精神总被描述为慵懒而慢活、安静且和平、可被实践的日常生活、宜于散步漫游...(2012,林哲群,「以经营长达二十年的布拉格咖啡来说,布拉格咖啡从1989年开始营业,记者采访时,店家私底下表示,当年在师大周边选点就是看重了师大周边适合人们散步的氛围,但随著师大商圈的变质,到了2007年,每到傍晚,咖啡馆的门口早已塞满了逛街的人潮,许多顾客无法散步不说,要进出咖啡馆更是一大困难,原本的师大氛围不见了),对照华丽的喧闹群聚以及四处在街道上广发传单等商业行销,早先师大一带的慢活哲学、对邻里的爱护珍惜、住商平衡正是这块土地上孕育而生的地方特色。

 

而今,这些原有的生活型态,不仅全然被破坏了,新进的商店甚至嫌弃起我们原有的文化赚不到钱,指责师大居民阻碍文创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我们必须讨论Shelter?

在小哲食堂与其合作对象一一拆伙后,正值师大事件发展至高峰,当时发生地下社会宣告歇业,不仅地下社会将矛头指向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作为最早、最主要的在地声音,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亦以不同的角度,证实地下社会歇业事件确实与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相关,且板工也藉之以个人身分表态地下社会被列入师大居民抗议名单实是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滥权的看法,认为无论就其所营业的商业区位置、设立历史以及欠缺民怨基础等条件,地下社会皆不具备师大居民抗议的特征。(注4)

 

此时,Shelter发布公开声明,以地下社会的继承者自居,正式进驻小哲食堂位在第三种类住宅区的地下室中,并多次引爆商店与住户的冲突,造成原本欠缺民怨基础的地下社会歇业事件,加入由Shelter周遭住户组成的抗议声浪。

--位在住宅区静巷的Shelter位在商业区且邻接十五米宽的师大路地下社会,莫名成为难分难舍的命运共同体,而自居文创产业推动者的Shelter,突然在声明中自陈超越一间商店,让Shelter自居起一种独特文化的领头羊。

外人看来,这些不可思议的转换来自于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的刻意操作,然而,实情未必如是。

 

 

 

试营运期间,Shelter不仅透过其公开的FACEBOOK网路页面,多次对外发布声明,表示若住民持续抗议由Shelter造成的各式扰乱,就是影响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利用媒体作为其发声管道,将单纯的住户抗议污染与噪音扭转为文化创意产业存续的圣战,在文创产业已经成为全民显学时,自居文创产业推动者的Shelter成为讨论的关键交锋处。

(图片来源:Shelter防空洞声明

 

Shelter去脉络的粗暴言论使得师大居民的抗议自密集商业行为大举入侵住宅区衍生的各种扰乱,突然成为对抗不同文化社群,甚至是对抗整个产业。

这种公开言论不仅让Shelter成为事关公共利益的讨论对象,更让Shelter成为师大事件中,不能不被注意的现象--一间商店到底可以被赋予多少高贵的价值,从而得到侵犯他人权益的权力?

 

哪一种产业经济价值,足以让我们毁弃原有的在地文化,背弃自己的姓氏,冠上有权有势的殖民者为弱势市民量身订做的静默项圈,此后再也不准弱者反抗、从此再也不准弱者发声?

 

 

*Shelter大事纪:

在进入后续的讨论与点出矛盾之前,先自各种公开资料中,为大家整理Shelter短短半年的大事纪:

 

 

 

 

 

(滑鼠移到图片上,图片会长大)

(2013/2/21更新图片)

 


*Shelter引发的公开事件如何显露独立音乐社群的内部不稳定与危机:

在Shelter的大事纪中可以观察出作为师大事件中居民抗议的焦点对象,Shelter与师大事件密不可分的关系--除在正式会议纪录中,持续成为抗议的对象外,Shelter多次透过网路与媒体,公开进行对居民抗议的评论与恫吓。

当中值得注意的是Shelter始终将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的发展,视为其捍卫的对象。

 

 

 

尤其是地下社会,不只与其诞生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随著事件发酵、扩大,Shelter做出各种不同的声明与证词,从而衍生一波波的质疑声浪--

 

1.混淆Shleter与地下社会营业条件上截然不同的特征,自认Shelter更完善:

在地下社会歇业时,Shelter连结了地下社会与Shelter的关系,除了连结地下社会的歇业与其开幕时间上的承继顺序,且表示Shelter为更为完整的独立音乐空间。

说实话, 若没有16年前地下社会的出现,
就没有现在更完整的我们。」

「不单是Shelter,
而是台湾所有被独立音乐持续喂养著的你与我。」(Shelter)

(图片取自:Shelter防空洞照片

 

 

2.Shelter未登记音乐展演空间作为其营业项目:

然而,在Shelter在后来的媒体报导中坦言,当时仅为试营运,迟至一个月后才向商业处申请商业登记,且其商业登记之营业项目为:

一、JB01010会议及展览服务业
二、J601010艺文服务业
三、F209060文教、乐器、育乐用品零售业

 

Shelter对地下社会展示出全然的认同,串联起独立音乐的承继关系,然而,在开幕将近一个月后才办理的商业登记中Shelter竟然没有实践地下社会利用歇业事件,催生台湾音乐展演空间的实质保障--音乐展演空间业。

(上图为位在商业区的音乐展演空间业商业登记公示资料,图片来源:经济部,商业登记公示资料查询

 

 

 (上图为位在住宅区的Shelter的商业登记公示资料,图片来源:经济部,商业登记公示资料查询

(图片来源:2012/7/30,联合报,新艺文空间开张师大居民爆口角)

 

在Shelter试营运一个月后,王铭透过联合报报导表示其营业项目填写「二手书店、音乐讲座,而不是LIVE HOUSE」

令人不解的是,就算商业登记没有登记音乐展演空间,难道Shelter办的各种收费演唱会,就不是独立音乐表演吗?

难道你这些收费表演活动,是在贩售乐器吗?

维系一间LIVE HOUSE难道不是Shelter的梦想与目的吗?(注9)

 

 

不愿意登记音乐展演空间业,是否表示Shelter不愿意认同由地下社会等独立音乐社群所推动的音乐展演空间进入体制?

 

进一步,我们应该反问,

此文化社群内部是否已有推动独立音乐的未来与发展的共识?

甚至,尖锐地提问:

欠缺核心价值的独立音乐产业,会否在大众消费的商业语言中沦为商业行销的装饰品?

 

 

3.Shelter周遭住户的抗议,成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打击Live House的证据:

不要杀了师大路部落格中已针对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过度渲染公园议题,损害师大路周边商店权益,进行许多讨论,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月21日该部落格已清楚指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的不当举证,进一步说明Live House跟公园乱象没有直接关系,在该部落格文章的讨论中,已有网友聪慧发现,只有针对Shelter的抗议才有真正的住户现身,不料这股长期积累的民怨,却遭到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的挪用,成为对地下社会等师大路周边商家的负面证据,王铭在联合报中的发言,除了成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攻击师大路上老商家的证据,同时也被台北市政府列为舆情反映之资料,其未经妥善考察的言论,损及师大路上在地多间老店(注5)

 (图片来源:不要杀了师大路,[文章] 回应师大自救会 - Livehouse与公园垃圾

 

 

 4.迎合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对缺乏居民住户抗议的老店地下社会、红馆和ROXY JR落井下石,指责地下社会为酒吧:

 (图片来源:2012/7/30,联合报,新艺文空间开张师大居民爆口角)

 

王铭饱受质疑的个人言论,成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攻击Live House的铁证。当联合报报导尚未办理商业登记,便已经试营运24天且办过多场演唱会的Shelter遭附近住户强烈抗议、高悬抗议布条新闻时,王铭竟然对联合报表示「他以前曾在「地下社会」工作,理解师大公园周边有「地下社会」或红馆、Roxy Jr等酒吧,客人在公园聚集留下垃圾,引起里民不满...」一转身立刻利用媒体报导的机会,将居民抗议锋头全部转向由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主导,欠缺住户作为民意基础的三间在地老店--地下社会、红馆和ROXY Jr。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迎合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针对性操作,选择与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一鼻孔出气的立场,显示独立音乐内部的不稳定性。(注6)

 

荒谬的是,根据师大三里专案小组的会议记录与签到表等书面资料(此系列书面资料请向不要杀了师大路索取),地下社会、红馆和ROXY Jr并未有住户现身向北市府陈情,而是由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将这三间师大路上老店,视为公园问题病灶,要求北市府介入处理,真正有多户住户现身向北市府陈情反映灾情的只有Shelter其营业行为造成周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不只联合报做出报导,其周围受影响住户出席率也是师大三里专案小组的书面纪录中出席住户人数最多、出席率最高者。(编按:自2012年7月16日自12月10日起十二次座谈会中,Shelter楼上住户共出席十二次,全勤纪录在师大居民抗议的过程中已经是无法打破的最高纪录。)Shelter配合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的陈述,不只是彰显独立音乐内部的松散,也是拒绝承担周遭住户频繁抗议的责任。

 

5.王铭迎合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的发言,引发在地商家、被誉为台湾音乐酒吧教父凌威的现身反弹与驳斥:

 

 (图片截自:老店ROXY JR. CAFE店主凌威FB

凌威的反弹不只和不要杀了师大路同是矫正视听的公开声明,其特殊性是凌威作为引介摇滚乐进入台湾的代表人物,在台湾的摇滚史上已拥有不可撼动的代表性,在Shelter开幕时感谢地下社会的宣言中强调对摇滚乐的重视,因此,对JR.的落井下石,不只是迎合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推卸自身营业造成的地方伤害,另一方面,也可被视作破坏摇滚乐伦理。

以师大一带的商业发展史的角度观之,描述师大一带持续进行的Gentrification(新逼旧)变迁模式,除了以高昂租金、密集商业行为排挤在地老店的典型,Shelter背恩忘义的手段,让新进商家对在地老商号的取代行动,出现另一种不容忽视的新形式。

 

 

*Shelter摇著文创产业推动者旗帜,发起文创产业压迫地方与弱势居民的圣战:

文创产业推动者自居的Shelter,对外宣称「不是好欺负的弱势族群」,将住户的抗议贬低为不理性的手段,甚至替住户扣上蓄意影响台湾文创产业之发展」大帽子,使得居民成为对抗上千音乐人、舆论、文创产业、郝龙斌市长、文化局刘维公局长、文化部龙应台部长...的弱势者。

 

自居为强势者、产业推动者,对比单纯的住户、居民,Shelter将住/商关系转化为被压迫者/压迫者关系,从中创造压迫者语言,试图逼迫居民就范,以牺牲居住品质或个人权益,成就「伟大而重要」的产业利益。

 

 (图片截自:2012/7/14,Shelter防空洞声明

过程中,Shelter利用隐藏资讯、抹黑住户、模糊焦点、混淆视听等策略,误导舆论,并借此卸责。

 

1.Shelter隐匿关键资讯煽动不知情的群众支持:

在Shelter操作居民抗议的手法中,最值得讨论的是Shelter如何隐藏关键资讯,面对居民一再质疑未办理商业登记与执照时,Shelter毫无回应,甚至在其发起的公开讨论串中以邀约居民当面喝茶讨论推拖拒回应。

Shelter口口声声说「比照政府法规合法进行」,却未如实揭露居民抗议的根基来自于其举办多场演唱会,却没有办妥商业登记(请参考前述联合报报导以及其2012年8月3日商业登记公示资料),没有经过与住户的沟通讨论,以试营运为名,举办多场演唱会,不仅造成噪音污染,且未办理商业登记,造成居民心理恐慌。

(图片来源:2012/7/30,联合报,新艺文空间开张师大居民爆口角)

另外,Shelter也刻意忽略在其决定进驻的地点上,住户已经抗议两三年的事实。

住户对小哲食堂新的合作对象所产生疑虑,是建立在该店所在地住商早已毫无信任基础之上,既非针对特定社群文化,亦非不理性的抗争。(注7)

未揭露居民抗议的脉络,持续催生住/商不信任的种子;

选择性忽略其经营的空间的由来已久的冲突,

是不愿意聆听地方声音不尊重地方的态度。

 

2.Shelter在声明中将住户抹黑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这是Shelter在后续为其营业造成住户抗议时,常见的卸责手法:

(图片截自:2012/7/14,Shelter防空洞声明

 

如前所述,根据各种媒体与官方会议纪录等资料,皆指出Shelter的抗议对象为其周遭住户,Shelter却多次利用地下社会遭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针对的事件,将住户抹黑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并宣称住户呛声内容提及地下社会,借以引发地下社会捍卫者的同情与支持。

 

Shelter的手法,

混淆位在住宅区静巷的Shelter与位在商业区的地下社会条件截然不同的事实,

持续拖累接邻十五米宽道路且位在商业区的地下社会。

 

(图片截自:2012/7/14,Shelter防空洞声明

在其发起的公开舆论平台中,遇到其他文创工作者出现不同声音,提出强调尊重地方与客观讨论的内容时,Shelter毫无回应,仅将不要杀了师大路释放出的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内部文件贴在讨论串中,将文创产业应进行的社会责任的讨论,推卸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不理性的结果,阻断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深入处理的自我定位的讨论。

 

自居为文创产业推动者,Shelter负面消极的态度,

使得文创产业显得空洞贫乏,

旗帜响亮的产业价值彻底沦为压迫者的语言。

 

3.必须讨论文创产业经营模式的机巧与暧昧--复合式咖啡厅、书店、展场、音乐展演空间...:

 (图片截自:2012/7/14,Shelter防空洞声明

即便Shelter未主动揭露居民与小哲食堂长期的拉扯摩擦,但是在其声明中小哲食堂不曾自营业模式中缺席,Shelter将居民对饮酒业结合演唱会的质疑,推拖到卖酒的小哲食堂,声称顾客乃自楼上小哲食堂购入,Shelter声称「无法禁止」,诡异的是,许多展览会场与餐厅皆有禁止饮食或者禁带外食的规定,Shelter的「无法禁止」实是毫无诚意的卸责,同时,也引发Shelter与小哲食堂的协力共生的经营模式的质疑。(注10)

 

在同一篇声明中,提到饮酒问题,Shelter宣称是楼上小哲食堂的贩售,因而Shelter不愿负责;提到抽烟问题,Shelter却说「我们规划一楼小哲食堂户外座位为吸烟区」。

 这类结盟与复合式经营的暧昧是台湾进行文创产业实质内涵时,应斟酌与重新检视之处。

 

在2011年7月,mojocoffee关于在咖啡店里头举行展演活动的可能风险评估为题,针对此类文创产业的复合式经营模式进行法规上的讨论,Shelter与小哲食堂经营上的机巧手段,同样可以补足此系列的相关资讯。

 

此处,再为大家补充Shelter与小哲食堂这类文创产业经营模式,导致外界难以区分的例子:

(图片截取自:biosmonthly

嗯,连合作的文创工作者都分不清楚Shelter和小哲食堂的差异,又如何能要求住户遇到饮酒问题时将他们分开?

(事实上,就其营业模式,也真的很难将之分离,私以为,这类登记为两个营业主体的艺文空间,不正是利用空间上的共享、协力群聚的模式得到复合式营业的利益吗?)

 

 

 

4.利用其空间结合其他文化工作者举办座谈会,缺乏反身性:

在过程当中,虽然Shelter并未实现号召上千音乐人作为其打手的恫吓,但是在2012年7月26日其场地则租借给其他文化工作者,举办新书发表会,内容列入对地下社会被迫歇业事件的讨论,再度消费地下社会,仅讨论地下社会被迫歇业,却忽略讨论作为相似的音乐展演空间,Shelter与地下社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特性与经营模式,显示Shelter欠缺深入讨论的反身性;在住户抗议最烈时,举办此类活动,也有刺激事件增温的嫌疑。

(图片截取自:2020120726港中台的时代配乐:《爱上噪音》新书发表会

 

在此,我想要特别引用biosmonthly对此新书发表会的报导内容:

台湾最近持续爆发了好几件事件,有人心存高傲扼杀贫困可怜者、不同与己者的生存空间,甚至让人有种白色恐怖、戒严般的恐慌,在在引起人们讨论。当网路上舆论持续蔓延时,该如何反击与支撑我们真正的文化,是年轻的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是,「噪音」绝不是破坏美好社会的排泄物,而是多元文化中反省、独立思考的批判力量。」

私以为,

批判性正是独立音乐不同于主流的核心价值,

因而更不应该成为炫目却难以实践的花俏辞藻,

甚至转身成为压迫者的借口。

 

 

 

*如果「文创产业推动者」成为拒绝沟通、鼓吹暴力的压迫来源...

1.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为何不曾讨论在师大居民抗议事件时,被炒作出的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新议题?

在Shelter与在地住户展开一系列的对立行动,并透过不同的公共媒介炒作为公共议题,作为师大居民抗议事件中重要讨论场域的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从未对此发言与评论,知内情者皆听闻版工对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滥权行径的不满,当中包括不满地下社会未经公共讨论,遂成为师大公园议题的替罪羔羊,尤其去年七月版上地下社会的文章内容,意外成为自救会写作陈情信提交给台北市政府的资讯。不愿再成为该会的打手,对任何关于Live House的讨论,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几近全然噤口,即便在今年一月获邀参与文化研究年会针对师大居民抗议事件的圆桌论坛时,凡遇Live House亦自我节制,只字未参与此题相关之公开讨论。(注8)

 

 

 

2.为什么版工决定在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抛出这个题目,并决定向暴力说不?

关于Shelter与小哲食堂的特殊经营模式,地方上有各种居民遭遇言语霸凌、暴力恐吓的传言,但是始终无法发展为可供公众讨论的材料,直到本月8日,版工在朋友私人的facebook页面中,进行两人之间的私下对话,私人对话内容论及Shelter与小哲食堂的营业模式,并质疑独立音乐界的反身性与批判力道,引发Shelter负责人王铭不满,未经版工与朋友的许可,私自将设定为好友限定的私人facebook网页内容,窃取片段内容至Shelter的公开页面,将私下讨论内容诉诸公众,号召网路霸凌。

(图片截取自Shelter防空洞声明

 

其未经许可的公开声明内容不仅断章取义,且对版工进公然行人身攻击与毁谤,更恐怖的是,竟然公然发布要求不特定网友进行人肉搜索,要给不同意见的公民「教训」、要以群众暴力胁迫据公开资料,进行可受公评的讨论的公民「学乖」。

(图片截取自Shelter防空洞声明

 

在私下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不愿对权益受侵害的受害人展现悔意,亦不愿卸除其鼓吹暴力之公开声明内容,持续透过公开煽动暴力的方式进行加害,狂妄表明家中开设「律师事务所」、要请被害人「喝茶」,面对Shelter的言语恐吓版工的人身安全,导致版工心生恐惧,并亲身体认Shelter周遭居民长期的惊慌恐惧。

 

只是对付不同意见与声音都要闹到窃取朋友间的私下对话,诉诸公众,煽动网路霸凌,那么,若对付真正妨碍Shelter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在地住民,又曾发生什么样的压迫事件?

在Shelter公开进行网路霸凌事件,让晚进的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空间的富裕跋扈现象浮出台面。

在不妨碍文创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更有责任披露Shelter掀起的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的圣战背后的真相。

 

版工强行按耐遭遇暴力恐吓的恐惧,认为我们应该向暴力勇敢说不!!!

尽管Shelter在这半年来持续张牙舞爪宣称有郝龙斌、龙应台、刘维公等政府做为靠山后台,还有上千音乐人愿为其上街游行抗争,更夸言家中开设律师事务所,对人身攻击与霸凌暴力毫无悔意。

现在台湾的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界越来越多有钱有势的富裕二代进入,他们拿出整个社会体制当后盾,嘲笑我们鼓起勇气,捍卫权益的举动......

这种产业现象若不加以深度反省,未来文创产业和独立音乐界会否出现下一个垄断媒体的蔡衍明!

当然,后续的司法动作与Shelter应对其言行担负的责任,已是双方的个人事务,不属于公共利益的讨论,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思考这个产业能否继续毫无约制的交奉给这批既得利益者。

 

3.在Shelter公然进行恶意攻击的修辞中,将不同意见者描述为反社会的批判者,那么,标榜主流的Shelter,又属于哪一种文创产业推动者?

有趣的是,在不同的场合主张文化创意产业及独立音乐噪音、反主流、批判价值的Shelter,面对意见不同者,选择使用主流价值的修辞,将不同意见者描述为反社会的批判者、正义之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公然要求聚众「教训」,并且要让意见不同的人「学乖」,Shelter不容其他声音的主流霸权思维,在其使用的修辞中一览无遗。

 

我们也从中观察到在文创产业推动者的世界中,主流/边缘竟然是可以随著个人利益随时跳跃穿梭,当中依旧反映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价值空洞化现象

 

Shelter使用贬低不同意见者,要求对方听话乖顺、服从权威的语言暴力,恰恰反应这群商家口中的梦想,只不过是空洞虚无的口号。

 

这些人,

从来不曾纡尊降贵、实践由庶民力量开始影响社会的理念,

他们从事的只是镇压和侵略。

 

 

对照Shelter于2012/7/14发布的公开声明,我们几乎可以在文创产业推动者的语言中,找到和国光石化高度雷同的修辞形式:

 

(图片取自国光石化科技公司)

 

标榜产业经济价值,确实是很主流的价值形式,却让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毫无差别,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则相形单薄。

 

延续爱上噪音新书发表会上,黄耀明等提出的反省,我们应该勇敢提问:

有钱有势的富裕二代介入经营文创与独立音乐界,已经成为值得重视的趋势,

真正的文创工作者与独立音乐工作者能否产生具有批判性的力量,

足以抗衡商业化、商品化的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产业,流为主流社会服务的声音?

 

 

4.Shelter请来十六组表演团队进行马拉松式告别演唱会,将对师大居民抗议事件造成什么影响?

(图片截取自Shelter防空洞声明

 

回到议题本身,触发版工与Shelter负责人王铭之间不同意见的起源,实是起自Shelter即将于2/17举办之盛大告别演唱会,而Shelter刻意操作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版工的私下讨论内容,也引发催票的质疑。

如前所述,Shelter目前的商业登记依旧未改变,且未登记为音乐展演空间,在各种条件之下,在住宅区的马拉松演唱表演活动,对于整个师大居民抗议事件,将造成怎样的伤害?

 

这已经在Shelter对版工进行网路霸凌的公开讨论空间中出现讨论,然而在2/8霸凌事件爆发后,Shelter循例不回应独立音乐空间与文创产业发展的讨论,专注于宣传2/17将举办之盛大告别演唱会,戮力于催票。

 

 面对有钱有势的伟大文创产业推动者,我们无话可说。

 

而Shelter效应,恐怕也将持续在师大居民抗议事件中持续发酵,他们不曾将永续发展的概念融入经营理念,他们从来不曾真真正正的尊重过这块土地与生活其间的良善市民,更不见其细心呵护其他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工作者,张狂高傲的姿态让相关产业沦为成人游乐场般喧腾自私的大众娱乐,让自身难以长居久安。

欠缺理想的商人认为文创与独立音乐产业门槛低,摘除结合庶民生活、自草根出发的基本概念,为了廉价利益选择与小市民对立的立场,反而阻断文创或独立音乐产业的未来。掏空文创或独立音乐产业真正值得捍卫的核心价值,让这个产业失去存在的意义

我们能做的,只有让Shelter制造与引爆的种种公共事件,作为讨论台湾文创产业与独立音乐未来发展的题材。

 

5.崔健:文艺丧失了批判只是娱乐

最后,我要再度使用崔健的句子与biosmonthly的报导内容作为结语:「台湾最近持续爆发了好几件事件,有人心存高傲扼杀贫困可怜者、不同与己者的生存空间,甚至让人有种白色恐怖、戒严般的恐慌,在在引起人们讨论。当网路上舆论持续蔓延时,该如何反击与支撑我们真正的文化,是年轻的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是,「噪音」绝不是破坏美好社会的排泄物,而是多元文化中反省、独立思考的批判力量。」

 

作为在事件中传递多元声音的平台,

我们只能邀请大家思考谁才是压迫者?

独立思考的自由,怎能受到产业发展的压迫?

我们为何而恐慌?为何而恐惧?

哪一种高贵的价值,可以损及常民文化与在地人的尊严?

什么才是出身自土壤、真正属于我们的文化?

什么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有没有能力区辨不负责任的娱乐

具有批判性的独立音乐之间的差别?

面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独立音乐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大众娱乐与商业走向,

如何守住艺文空间的独特魅力?

 

 

 

 

 

(图片为2013年2月16日摄至Shelter店址外墙,目前该店外墙贴满此告示表明租约终止,禁止进入的警告标语,而2月17日Shelter即将开办告别马拉松演唱会...

如果您是楼上居民,会否感到很困惑?)

 

*********************

 

2013/2/18补充:联合报报导Shelter告别演唱会发展为房东与商家冲突纠纷

联合报,2013/2/18,Shelter熄灯演出 店家住户爆冲突

Shelter果不其然继续赖给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表示又不想要负责任了吗?

(图片取自:Shelter防空洞facebook)

 

 

根据新闻指出「两店家到上周发现门锁被换...下午2时许,泰顺街聚集数十位乐迷...」

既然前一周就已经知道门锁被换,且开始和房东打官司,有空上网催卖高价演唱会门票,为何事先不告知参加演唱会的表演团体与乐迷?

直到演唱会前都还在勤力于催票,甚至让乐迷到正在进行纠纷的住宅区静巷聚集,商家动机实在可议!

最后竟然又跑去找地下社会收拾残局。

 

 (如果您是楼上居民,平常已经被吵得怒火中烧,商家总算要走了,竟然还聚集一票人马在您家巷口,这算不算是挑衅?)

 

Shelter涉及利用表演团体与乐迷的行为,若独立音乐界对此依旧乡愿地毫无反制与省思,台湾独立音乐真的是...

 电影<活著>里有钱人家大少爷出门都要人背的,双脚不落地的这种人,无怪来时喧腾,走也热。

 

 

 

 

 

*********************

2013/2/21补充,Shelter上新闻大事纪:

Shelter总共上过两次新闻,皆因与住户发生冲突摩擦,一次为开幕,一次为闭幕。

联合报,2012/7/30,新艺文空间开张师大居民爆口角

联合报,2013/2/18,Shelter熄灯演出 店家住户爆冲突

 

*********************

2013/2/21补充,Shelter此次告别马拉松演唱会,处遇不当,又将责任公开赖给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遭到众多网友挞伐,Shelter再度拒不回应指责声浪,禁止脸书回应功能,删除质疑发言。

次次印证Shelter欠缺摇滚精神,只准Shelter噪音恼人,不容许多元声音存在,和其他长期经营的LIVE HOUSE历来一向保留多元意见的作风大为不同。

真摇滚,假摇滚,一试便知

*********************

注1:2012/02/22,新新闻,谁杀了师大夜市!

2012/4/12,政治大学新闻系,林哲群,师大商圈怎么了?

2012/1/09,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观察]师大怎么了--老店未死,是被排挤/Jaide Bai

 

注2:小哲食堂经营手法,除了作为在地人可观察到的:(1)结合书店等艺文空间,作为经营上的陪衬;(2)广办各类艺文活动,塑造气氛;(3)于居民信箱发放即将过期的折价卷;(4)聘请工读生于捷运出口广发传单(汉堡菜单),亦可参考前合作对象布拉格书店在结束营业时,对小哲食堂(房东)经营该空间方式的陈述:关于布拉格书店:不能说的秘密

 

以及店主银色快手当时在个人噗浪上的留言银色快手噗浪,引发当时网路上对此新形态经营模式的讨论。

 

 

注3: 2011/2/8,NOWNEWS,郑丽君夫妇甜蜜催生 慕哲咖啡馆在台北(新闻中报导的慕哲咖啡馆就是小哲食堂。)

注4:[民声]地下社会关「师大夜市」屁事/Jaide Bai。

注5:王铭在联合报中的发言,除了成为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攻击师大路上老商家的证据,同时也被台北市政府列为舆情反映之资料:台北市政府舆情反映

注6:在不要杀了师大路中有一篇投稿文章,书明Live House与Pub之别:[投稿文章]回应师大自救会Live House 与Pub 差在哪 ?

注7:师大居民抗议过程中,写作毛毛猫懒人包替商家解套的知名网友Momocat Chen,公开证实该餐饮业者电线走火传闻,该地点正是后来Shelter营业的所在:

 

(图片截取自还我优质师大生活圈FACEBOOK)

注8:根据师大三里专案小组2012/10/29会议记录:音乐展演空间业附条件允许使用之组别,自救会认为应归于第32组娱乐服务业之第六目乐队业,若无法归于该目而需新增项目时,其核准条件应比照第六目乐队业,请都市发展局,一并检讨该建议之可行性。

该系列会议记录亦多次出现自救会建议音乐展演空间业应设于第三或第四种商业区,邻接二十米或三十米道路等内容,这些建议都是针对师大路上位在商业区老店的操作,若欠缺位在住宅区内的Shelter周遭住民的陈情反映,自救会的操作毫无民意基础。

注9:版工对王铭向联合报表示申请商业登记时未填写Live House,做了直接而草率的诠释,忽略商管分离政策,与北市府在101年1月后,假商业处设置的师大社区咨询柜台等服务,相关的讨论可见问答7。(谢谢网友yo的细心。) 

注10:另外补充,对照居民指责小哲食堂与Shelter的酒客滋事,他将问题推到楼上卖酒的小哲食堂身上,而7月底王铭却配合师大三里里民自救会演出,向联合报指认公园的问题出自公园周遭贩售酒精的商家,两相对照,更为讽刺。小哲食堂与Shelter的酒客直接从店内走出,殴伤住户,又或有酒客直接闯入住宅的纠纷,而师大公园内聚集的人潮,却根本无法指向公园周遭的商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