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輸法,是漢朝官府利用各地貢輸收入爲底本﹐進行販運貿易的一種經濟措施。兩漢的國家稅收,主要是布帛和糧食,它們在兩漢的經濟環境內雖然是“硬通貨”,但是卻有存在很大的缺點。

均輸法——好的政策是怎麼運行失敗的

首先,像糧食布帛這樣的東西是比較容易損耗的,在交通運輸並不方便的兩漢,100擔糧食從兩淮地區運送到長安可能就只有10擔了,這對於社會生產力本來就不高的兩漢來說是巨大的財政損失;其次,糧食和布帛的單位質量價值不高,在運送過程當中本身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十分低下。

均輸法——好的政策是怎麼運行失敗的

漢武帝時期,對外戰爭讓國家財政持續喫緊﹐繼鹽鐵官營之後,漢朝政府在桑弘羊任大農丞時開始試運營均輸法。所謂均輸法,就是在主要的郡縣設置均輸官,均屬官是各縣交易的媒介,也是國家稅收的直接徵收對象。也就是說,國家徵收的不再單單是各地直接上繳的物資,更多的,是各地貿易的差值。

均輸法——好的政策是怎麼運行失敗的

比方說A縣的主要特產是橘子,橘子在A縣基本是爛大街的存在,卻是B縣稀缺產品。在私營貿易被抑制的兩漢,均輸法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官辦貿易,既然是貿易,利潤自然驚人。據統計,光均輸試運行5年後的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由均輸帶來的布帛收入就達到了一百萬!這可以做接近6000餘萬件衣服,要知道漢武帝時期,西漢人口總量還不足6000萬!

在市場經濟還沒有發展出來的兩漢時期,政府能夠想到這麼好的政策確實不易,這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漢武帝時代的財政問題。

但是,我想有一點大家都可以明顯看到,那就是這裏面這個均輸官,權力似乎有點太大了。

確實,均輸法的弊端很快就體現了出來,這當中主要涉及均輸官的腐敗問題,腐敗的來源多種多樣,防不勝防。

均輸法——好的政策是怎麼運行失敗的

比方說,每年國家對每個郡縣都有一定的稅收要求,均輸官在滿足國家標準的同時,還想從中爲自己賺取一定的利潤,因此他們總是傾向於低價買入高價售出,以獲得更高的單位利潤。

比方說你是A縣種橘子的,辛辛苦苦一年,本來想賣一個好價錢,結果均輸官讓你低價賣給他,那不是血虧啊!不想低價賣怎麼辦,當然是行賄啦,行賄雖然也破破財,但是損失還是比低價售出低很多,這就極大的損害了散戶利益。換一個角度來說,B縣雖然狠稀缺橘子,但是人家也喫不了那麼多的橘子啊,所以久而久之,B縣人也不想買A縣的橘子了,怎麼辦呢?均輸官就把任務分配給對方大戶,但是B縣的大戶可能不喜歡喫橘子啊,買一大堆橘子回來就只有爛掉,不想買怎麼辦?還是行賄!這又極大程度的損害了地方大戶的利益。久而久之,均輸體系便徹底暗黑化,腐敗化!

均輸法——好的政策是怎麼運行失敗的

其實,在商業被嚴重抑制的兩漢,單從經濟角度來看,均輸法其實是一個相對來說高效透明的好政策,但是他的運行結果爲什麼這麼差呢?因爲漢朝根本沒有良好的市場監督體系和獨立的司法系統,當權力不被監督,潛規則便可以橫行!其實政策的好壞總是顯而易見,但是最終運行結果的優劣卻很大程度取決於運行了政治環境,在專制體制下,在法制而非法治的社會裏,再好的政策最終都會走向腐敗化。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有公平公正的監管機制,均輸法就可成爲一個運行相對穩定的好政策。

均輸法——好的政策是怎麼運行失敗的

自古以來,權力的設計者從來都不是絕對世俗的,他們擁有建立人間天堂的夢想,但卻鋪出了一條又一條通往地獄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