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推測,如果把嬴政、劉邦、劉秀、曹操、李世民、趙匡胤、鐵木真、朱重八、努爾哈赤,這幾個各朝帝王放在一起的話,誰能最終脫穎而出,成為王中王?

Ps:允許每個人各帶三名手下


這九個人裡邊,嬴政(北征匈奴,教育扶蘇匈奴是最大的禍患)、劉邦(白登之圍)、曹操(征烏桓)、李世民(多次帶兵征匈奴)、趙匡胤(燕雲十六州之恨)、朱元璋(反元猛人)都是對北方少數民族敵意比較大的。

很不幸,鐵木真和努爾哈赤首先會被集火出局——這跟民族意識沒多大關係,也跟正義不正義無關,戰爭和劫掠是騎獵民族生存的必須方式之一,畢竟自然界養不活太多次級消費者。

剩下的七位選手,趙匡胤、曹操、朱元璋「革命意志」都不是很堅決。

趙匡胤的夢想應該是做一個名將,如果柴榮沒有英年早逝,趙匡胤大概率會一直輔佐後周結束分裂。個人能力方面,趙匡胤更多是繼承了後周的政治系統,跟秦始皇漢高祖這樣開闢性的創建一個帝國還是有差距的。

曹操是權傾天下後,野心才逐漸滋長起來的。從前期很多行為可以看出來,他希望幫漢室重振朝綱,而不是拉一票自己的手下——這也是荀彧為首的漢室集團能夠和曹操合作的決定性原因,以荀彧的眼界和智慧,選擇曹操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最優解。如果遇到劉邦這樣的雄主,曹操很可能虎軀一震納頭便拜,一門心思做一個名臣。

朱元璋最初的夢想只是不用餓死不用東躲西藏,結果當和尚當乞丐都沒有活路,最後也是「被造反」的。小明王韓林兒之死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授意仍然不確定,不過當時朱元璋的戰功實在是太顯赫了,韓林兒又選擇了最愚蠢的猜忌和提防的態度。換成上面九位大佬,無論如何都不會落到韓林兒的境地。

而劉邦,見到秦始皇南巡,感慨「大丈夫當如是」。彼時劉邦是泗水亭長,日子應該也算過得去,應該算是爭奪天下主觀意願比較強的。劉邦經歷彭城之敗、滎陽之困,幾乎被打成光桿仍然堅持捲土重來,也是個很難屈服的主。

李世民更不用說了,年紀輕輕平過叛亂,打過匈奴,還救過皇帝,可以說前途相當不錯,卻是李淵起兵反隋的最大推動者。隨後的戰爭中,可以說唐朝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帶兵打下來的,積累下的軍中威望甚至可以壓過老爹。至於玄武門之變,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可以說李世民是一個目標明確並且執行力非常強的人。

朱元璋八成會追隨劉邦,按朱元璋的自述,他對同樣是出身卑微的劉邦還是很崇拜的。另外他批過李世民干預史官的事情,對李世民應該是好感度不高的。

趙匡胤很大可能會投李世民,畢竟趙匡胤出生的時候,唐朝才倒下20年。趙匡胤對傳說中的貞觀盛世應該還是很嚮往的。

局面變成劉邦+劉秀+曹操+朱元璋 vs 李世民+趙匡胤 vs 秦始皇。

嬴政是個偉大的帝王,開闢了歷史的新時代。但是無論如何,歷史上公認秦朝的建立是「奮六世之餘烈」。特別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當然也包括嬴政自己,連續幾代的猛人打下的江山。

嬴政不大可能作為另兩派的臣屬,甚至聯盟的機會都不大。憑自身的力量,恐怕很難形成鼎足之勢。

三足鼎立變成兩強相爭,進入決戰局——

漢 VS 唐

牌面上看,老劉家佔優,曹操和朱元璋都足以坐鎮一方,讓老劉可以集中精力對抗李世民。而劉秀,個人認為是一個很難定準位置的雄才。王莽把當時各個階層都得罪遍了,可以說新朝覆滅是毫無懸念的,並沒有給劉秀足夠的機會發揮。小劉文才武略的上限,很可能在老劉之上。

這個局面下,如果九王之爭是不帶臣屬的,那麼老劉無疑優勢明顯。接下來就看小劉會不會在伐唐之戰中立下過於顯赫的功勛,來次漢朝版的李世民 vs 李淵了。

如果是帶主要屬臣的,比如劉邦有三傑、李世民有凌煙閣廿四功臣、荀彧司馬懿徐達常遇春紛紛登場的話,那雙方都不缺人,拚的就還是王對王了。

劉邦和李世民共同的優點是很會拉攏人。在劉項之爭中,劉邦的這一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西楚霸王英雄蓋世,堪稱神人。但是不得不承認,在留人方面,幾乎是負數——簡直是把人往對面趕。

但是遇到李世民,劉邦的這一特長几乎抹平。要知道李建成也是很得人心的,謙遜內斂,卑身下士。然而李世民還是爭取到了杜如晦、房玄齡、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陳叔達、長孫無忌等多數實權派的支持。

劉邦的另一個優勢是善於隱忍,能屈能伸。但是這個優勢又被李世民克制了。李世民不是項羽,劉邦的隱忍不會有發揮得機會,只要有機會,李世民就會幹掉劉邦,不會有半點猶豫。當然考慮到老劉家的豪華陣容,劉邦命懸人手的可能性也不大。

李世民有一點強於劉邦,從晉陽起兵一直到貞觀之治,可以看到李世民的戰略意識特彆強。絕大多數開國君主,包括李世民的老爹,都是被形勢推著走一步看一步。而李世民每一步的落子,事後看來,目的性強得嚇人。

所以個人的看法是,要麼劉邦連戰連捷憑藉人才優勢直接拿下,要麼雙方僵持陷入李世民的戰略布局被李家建立厚勢最終逆轉。

不過前者有一個問題,曹操和朱元璋都在劉邦之後,會非常顧慮劉邦消滅對手後解除自己的兵權,一步走差可能就會變成韓信。曹操和朱元璋固然可以毫無二心的輔佐雄主,但是兩個人都經歷過太多的爾虞我詐,把命運寄托在別人的仁厚上,那絕對是不幹的。

如果劉邦前期勢如破竹,大概率會陷入分裂。所以,個人如果下注的話,更看好李世民一些。


題目提到了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這九位比較有名的帝王,目的顯然不是機械地照搬他們的歷史方略,而是比較這幾位的世界觀方法論。

這九人當中,繼承前輩基礎較多的,有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三位。這三人當中,承擔得開創性任務最多的,是秦始皇嬴政,他承擔了第一次統一的任務,政治、體制等各方面承擔的壓力最大。其次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做了較多的軍事任務,就任務方面來說,綜合壓力遠小於秦始皇。秦始皇嬴政承擔的任務比唐太宗李世民承擔的任務要高出一到兩個層級。李世民在開國時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放在秦始皇時代,基本相當於王翦。當然,他以次子翻盤奪嫡,任務也是比較重的,但那不是國家任務,層次不同。不過,雖然秦始皇嬴政承擔的任務很重,層次也高,但是他一死馬上就亡國了,說明任務完成得不好。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承擔任務較少,但是幹得不錯。包括治國做得也很好,任務完成度較好。這大概是由於李世民面對的任務原創性相對嬴政低一些,可借鑒的教訓更多。任務最輕的是趙匡胤,或者說任務完成度最差的是趙匡胤。趙匡胤可借鑒的歷史很多,不過貌似他主要只借鑒了五代,幾千年歷史在他那就幾十年,說鼠目寸光沒有冤枉他。

這九人當中,借鑒前人較多的,有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清太祖努爾哈赤。漢高祖劉邦出身於平民當中階層較高的集團,早年接受過良好教育,青少年時代做過一段時期遊俠,比較具備理想主義色彩,對於建立家業爭取個人利益做得不多,為此還受到很多嘲諷和侮辱。一般人習慣於將他列為「白手起家」的英雄人物。但是實際上,白手起家只是他的一個外部特徵,本質上,他特別擅長借鑒前人教訓。漢高祖劉邦借鑒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借鑒了西楚霸王失敗的教訓,而且這些借鑒基本上都得出了正確的、有益的結論。借鑒秦朝滅亡的教訓,漢高祖劉邦沒有單純理想主義而不切實際的強行實行大一統的郡縣制,而是實行一定範圍的分封制。借鑒西楚失敗的教訓,漢高祖劉邦沒有簡單粗暴的為諸侯國設立無謂的矛盾,而是安定局勢,再逐次消滅。在借鑒秦楚教訓的基礎上,漢高祖劉邦繼續實行分封制,但是確保王朝本身的絕對優勢,為西漢建立了關中關東分治的政治體制,為在王朝統一的大框架下逐漸實現全面大一統奠定了基礎。相比之下,漢光武帝劉秀對歷史的借鑒就比較弱智。比如說劉秀依靠郡國兵起兵,在自己做了皇帝之後,為了削除這一「隱患」,這廝悍然取消了郡國兵,或者說讓郡國兵名存實亡,取消了「都試之役」。劉秀還借鑒了西漢元帝以後獨尊儒家、但是儒家居然整天扯犢子說什麼漢家氣數已盡、導致社會總崩潰的悲劇教訓,自己去做儒家首領,開壇講學,結果導致了後來儒家門閥壟斷政治解釋權、把持權力形成多個「四世三公」型政治世家的畸形政治局面,最終將整個國家都葬送給了豪強地主體系,形成了三國時代篡位者角逐的醜陋局面。清太祖努爾哈赤,借鑒了明朝遼東軍事體系的優缺點,結合女真部落體制,形成了軍事上寄生於明末軍事體體系、政治上形成半奴隸制半封建制部落貴族政治、經濟上重建了半奴隸制半封建制經濟的野蠻制度。這三個人都借鑒前人,漢高祖劉邦是借鑒成功而且方向正確,漢光武帝劉秀是借鑒失敗,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方向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這九人當中,開創性較多的,有魏武帝曹操、元太祖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三人當中,魏武帝曹操的開創性主要在於走出了一條篡位的成功之路。在曹操之前,最後一個順利篡位的還是春秋戰國之際的田氏家族。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曹操距離田氏代齊差不多有六百年了。中間好不容出了一個王莽,還是一個被儒家忽悠傻了的儒家理想主義者,下場也很慘。從曹操開始,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文帝,篡位事件屢見不鮮,中國歷史進入到了大篡位時代。也正是從曹操開始,人們才對王朝更替逐漸習以為常,中國才真正進入到了「王朝更替」時代。元太祖鐵木真,他起家也比較艱辛,不過憑藉草原上的部落傳統,他憑藉血統也繼承到了很多東西,既可以說他是白手起家,也可以說得到了血統幫助。鐵木真最大的創舉,是打破了草原上千餘年來的部落傳統,將各個部落打亂重組為萬戶等國家編製,建立了相對國家化的管理體制。他死後這些萬戶編製又形成了新的部落,這就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了。在鐵木真改革之後,草原上遺留的無論是鮮卑還是突厥,都變成了蒙古帝國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一些當時離開蒙古高原出征在外的部落,繼續保持了部落體制。現在民族史學家在研究中國草原民族傳承歷史時,常常會在新疆、中亞等地發現一些歷史長期活躍在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民族,但在蒙古草原上卻常常找不到這些部落、民族。可以說,鐵木真的改革創造了新的、不同於之前的、延續至今的蒙古族,此舉直接改變了幾千年的草原民族歷史,也直接導致至遲從漢代開始流傳下來的關於草原民族情況的記載基本變成了廢紙。這是一次成功的大洗牌。鐵木真組織的對中亞、歐洲等地的攻擊,也對古老的絲綢之路進行了大洗牌,並最終引發了後來元世祖忽必烈聯合歐亞力量攻滅南宋、導致了陸上絲綢之路東段衰落的後果。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說是白手起家難度最大的第一人。他的起點比劉邦低得多。朱元璋父母雙亡,被迫出家為僧,甚至為僧時也被迫去做遊方僧人,乞討度日。可以說,朱元璋原本很有可能作為「窮不過三代」的典型代表,身死家滅。但是否極泰來,朱元璋居然在亂世當中抓住了友人發出的一個邀請,只用了17年時間就一步步開創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在起兵建國到治國理政的過程中,朱元璋以當時的社會現實為基礎,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比如說,歷史上第一次,朱元璋實現了北伐戰爭的勝利。歷史上北伐的人很多,但是留下的大多是失敗的教訓,朱元璋突破了這些人的窠臼。歷史上第一次,朱元璋建立了符合火器時代作戰要求的軍事體系。在此之前並沒有這樣的軍事體系。歷史上第一次,朱元璋在中國重建了被滅亡的文明,並迅速推向了高峰。朱元璋建立的政治體系穩定繁榮了幾百年,這在歷朝歷代都是罕見的。

這九個人,基本分成了三組。成績最差的一個第三名先淘汰。從工作完成度,開創性,借鑒能力幾方面綜合來看,趙匡胤第一個排除。比軍事能力,李世民絕對可以吊打他;劉邦幾乎是項羽之外無敵的人選,吊打趙匡胤不成問題;朱元璋軍事能力不錯,應該也可以吊打趙匡胤;嬴政、劉邦、劉秀、朱元璋就算個人不能吊打他也可以安排人吊打他。大概只有曹操、鐵木真、努爾哈赤未必能打贏他,曹操歷史上吃過很多慘敗,鐵木真在歷史上對中原王朝戰績只能說還好,打個西夏都打到自己死,努爾哈赤一生可謂割據,他們三個未必是趙匡胤的對手。具體來說,曹操應該至少和趙匡胤一個層次,勝負難料。鐵木真未必會輸。努爾哈赤未必能贏。趙匡胤能篡位,是曹操開的路;整編軍隊,別說不如鐵木真,其實是柴榮留的底子;制度建設也不如努爾哈赤,本質上是柴榮留的基礎。所以,軍事能力不行,開創性又差,而繼承的底子好又直接降低了能力評分,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趙匡胤的綜合評分最低。放一起去公平競爭,他就算不是第一個完蛋,也很可能是第一批被淘汰的。

努爾哈赤開歷史倒車,和其他做歷史發動機的人比起來有本質不同,屬於反角,基本可以排除。他在歷史上取得過一定成績,但是總的來說不過就是一個割據頭目,格局不大。而且他的短板非常突出。他創造的局面也是最小的,差不多就是北宋李元昊的局面。他的淘汰應該和趙匡胤是同一批。

劉秀和嬴政在執政上問題都比較多,可以說差相彷彿。其中劉秀的起點要低一些,嬴政的難度要大一些。二人的名聲都不錯,其中劉秀的名聲更好,嬴政因為做了一些和隋煬帝類似的倒行逆施的事情,惡名更多一些。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二人可謂是半斤八兩,都可以淘汰掉。其中嬴政自己起家的能力偏低一些,以天子身份搞一搞政變還行。劉秀則是格局不夠。

這樣,還剩下五個。劉邦,曹操,李世民,鐵木真,朱元璋。

這五個人裡面,曹操對內整合和對外戰爭都有很大局限,說二流並不過分,第二批淘汰很正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多年,在中樞則長期處於各種政變陰影下,控制力度實在太低了。在地方則長期缺乏有效的治理方略,甚至拒絕集中力量做好內政,軍閥色彩過重,在政治家的基本素質上存在明顯缺項,做個平北將軍,幹掉篡位上的小字輩趙匡胤(據說還是被迫篡位的)、擊敗小小的割據勢力努爾哈赤應該是夠了。

鐵木真雖然在打破草原千年傳承上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他其實一直都在做一些斷子絕孫的事情,殘酷的屠殺戰略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屠殺。以這樣的治理方略,打些二流貨色還成,和高手對抗是遠遠不行的。所以淘汰得可能晚一些,應該是中期淘汰的類型。

李世民基礎較好,受到過良好的貴族軍事教育,起點很高,成名也早。如果憑藉治理能力起家,至少是優秀人物。而且他以次子身份翻盤奪嫡,在逆風局也有良好表現。後期治理也做得不錯。可以說,就這麼九個人比較,李世民進前三是可以的,比曹操、鐵木真之流強得多。

最強的人是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和朱元璋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倆在歷史記載中都被黑得很厲害。而在這樣被瘋狂黑化的情況下,他們兩個人的光輝依然壓制不住。這就相當厲害了。

比如說劉邦。

我們讀史記,會覺得劉邦輸著輸著就贏了。

這種情形我們在國府戰報里也看見過。在國府的戰報里,他們每戰必勝,贏著贏著就跑到東海桃花島上落草為寇去了。而我們人民軍隊在他們的戰報里是一輸再輸,一戰丟臨沂,再戰丟四平,三戰丟延安,打到最後,連漢城都丟了。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國府戰報顛倒黑白、嚴重不客觀。

同樣的,史記也是這樣的問題。劉邦的勝利往往輕描淡寫,寫得跟電報似的;項羽的勝利則像報告文學,細緻入微。劉邦被公認為是寬厚長者,作為漢朝官方史學家,司馬遷沒有記載劉邦被認為是長者的具體事例,而是著重描寫劉邦逃走時不帶兒女的行為,無視了項羽逃走時也沒帶虞姬的問題。劉邦被英布認為是當時無敵的存在,作為漢朝官方歷史學家,司馬遷著重記載的是什麼呢?是彭城慘敗、白登之圍,對待項羽則一再記載項羽取得各種勝利。看史記的記載,劉邦的勝利似乎都是舉手之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或者是謀臣猛將努力的結果,項羽則從來都是以少勝多、力挽狂瀾。這就好像同樣是寫美人放屁,寫劉邦重點是臭不可聞、屁是屎頭,寫項羽重點是貴族風範、放屁是想把凳子吹乾凈再坐下。

但是即便如此,劉邦的能力也無法掩蓋。

劉邦以一介亭長,力壓縣令為義軍之主;劉邦以平民起家,在楚則在繼承項梁勢力的項羽之上;劉邦以義軍滅秦,反而能得秦人民心;劉邦以漢中起兵,絕地反擊全取三秦;劉邦為義帝發喪,成功把握天下大義,成為諸侯首領;劉邦出兵一年多就端了項羽老巢;劉邦攻滅項羽之後,橫掃天下諸侯無敵手;劉邦部下除非叛出劉邦麾下自立為王、自立山頭之人,均得到劉邦優待,漢初功臣集團先後擔任漢朝丞相的局面,一直到劉邦的孫子漢景帝時期才因為年齡原因結束,「吾於天下賢士,可謂無負矣。」而且,在軍事制度上,劉邦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兵役制,保證了民眾的軍事權利和軍事能力。歷史上所謂「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亡」的現象,根源就是劉邦時代就建立起了一個保證民眾軍事力量的良好制度體系。我們說草原民族長於騎射時,經常說草原民族的孩子從小就學習騎馬射箭,可是在劉邦的制度體系下,中原人民同樣進行了充分地軍事訓練,而且組織性制度性更強。西漢名將、殲滅匈奴王廷的陳湯評價說,漢兵與匈奴的戰鬥力比例是一個漢兵可以對抗五個胡兵。什麼叫騎射無雙,這才叫騎射無雙。

朱元璋的遭遇比劉邦稍微好一點,他的很多事迹總算記錄下來了。但是朱元璋同時也遭到了很多污衊。比如說朱元璋和劉邦一樣被認為殺戮功臣。問題是很多都是謠言,並且在清代集中爆發。很多早就去世的功臣名將,都被謠傳是朱元璋殺害的。一些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功臣,則被刻意引導認為是朱元璋出於嫉恨剪除的。最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從未忌諱自己的出身,但是就是有人造謠說他忌諱別人提及他的出身而濫殺無辜,有意思的是,傳言因此被殺的人根據地方志記載死得比朱元璋還晚。而詆毀朱元璋最力的清朝,不但「奪朱非正色」、「清風不識字」這樣詠物寫景的詩句要殺人滅族,就連地方士紳上書皇帝進諫都要族滅,甚至退休官員的家人上書皇帝請求為退休官員給予優待都會遭到殘殺。這樣,清朝主導下的這種敵視朱元璋的視角根本就不可信。

即便如此,朱元璋的功勛依然是無法磨滅的。朱元璋做了很多開創性工作,突破了宋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沒有,那也沒有」的局限。宋朝說沒有戰馬、沒法反攻,朱元璋的根據地在南京,盛產的是船,打的敵人是蒙古。宋朝說天下沒有英雄,因為如果英雄,英雄自己就會把入侵者趕出去。朱元璋就用實際行動告訴宋朝,那是因為宋朝統治集團自己就是最大的一頭狗熊,有英雄也被狗熊給坑了。朱元璋也突破了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限,在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基礎上又避免了宋朝沒有軍事能力的問題。朱元璋在元朝多年統治的壓力下,大力恢復生產和文明體系,重建了一系列管理體制和制度。比如說,朱元璋重建了民間管理系統,形成了地方保甲輪流主持鄉里基本工作的制度(《西遊記》「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說法,可以說就是明代民間制度的反映),建立了土地制度的基本體系黃冊制度,形成了明代社會長期穩定、土地兼并長期得到有效控制的制度基礎。

劉邦和朱元璋,這兩個人才是真正的好對手,是能進決賽的人。

至於劉邦和朱元璋孰優孰劣,這就很難說了。朱元璋更加註重製度,劉邦更加不拘小節。朱元璋戰略設計能力強,劉邦敏於應變。比較來說,朱元璋在個人能力方面有可能比劉邦更強大一些,劉邦在知人善任方面比朱元璋可能更強一些。而且這種強弱只是他們兩人對比來說,比起其他人,他們都很強。他們兩人的競爭,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可能更大一些。比如說劉邦相對朱元璋更加不適應看重儒家禮教的環境,因為劉邦有明顯的敵視行為,在缺少人才輔佐時可能更容易落下風。朱元璋在起步時可能要比劉邦差一些,因為劉邦可以說是在和平時期憑本事干到了亭長,這在地方上也是個不小的人物了。交際能力上,劉邦做過遊俠,朱元璋做過遊方僧人,人際交往能力都很強,而且劉邦見識過的大場面稍微多一些。總的來說,難分伯仲。

能力之外的資本為零,劉邦和朱元璋都很強啊。


這個問題,某圖書管理員已經給出了非常貼題的答案: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這麼說吧,假如我是他們時代一小人物,我把全部家當押寶李二,跟上能力強有胸襟寬的老闆,想想就挺有前途。

你只要真心實意跟著李二混,說不好混個凌煙閣也算光耀後世了。跟其他人混,每天提心弔膽的沒啥奔頭,乾的好了,怕功高被幹掉,干不好了更沒好果子吃。得,還是跟李二好,干不好李二親自幫你找場子,幹得好,凌煙閣必有你一席位。


為什麼都覺得劉邦軍事能力不行?小混混?流氓?這些人里能和老劉比一比的,始皇不論,因為太特殊。大概只有李,朱二人吧,一個近五十歲起兵,之前就是個遊俠,亭長,卻七年得有天下,八年平定叛亂,直到生命的最後前一年還在戰鬥的老人,連他的命都是因為中了一箭被奪走的,居然說他不懂軍事,張良,項羽,韓信,英布,項梁,章邯,彭越,范增,臧荼,陳豨,利己,司馬欣,曹咎等人都要問問你們,難道你們比他們還牛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