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中左右就是影迷既兴奋又伤痛的日子,兴奋的是金马影展的片单出来了,伤痛的是荷包将要大失血!今年我算是满节制的,去年看了23部(还是24部?),看到都快吐出来,下定决心今年无论如何,千万别再让自己陷入这种窘况,看电影就是要开开心心的嘛~

当完整片单出来后,我先挑了几部先前在坎城、威尼斯影展声势颇高的,再从手册目录选出几部片名很有趣的,最后是随便乱翻几部简介吸引我的,是的,我几乎没有做任何功课,只有《胜负反手拍》早在第一时间就看过预告,其他电影完全没有。这样选片好刺激,多数电影看完后跟最初的想像是完全不同,有惊喜,当然也有惊吓。

然而今年的运气不算太好,看了15部电影,还真说不上哪一部是非常非常热爱、喜欢到想要立刻看第二次的!(今年选的电影都是首刷,嗯,我之前没有看过《春光乍泄》、《毕业生》。)充其量只有觉得,「啊啊真不错~」接著就让我来一部一部短评吧。

Claire%5Cs Camera.jpg

《克莱儿的相机》

尴尬带点幽默、随性却不随便、里头还藏了些批评,绝不是单纯投射与金珉禧的恋情这么简单,很有趣,结束点让我意犹未尽。雨蓓好美。

Battle of the Sexes.jpg

《胜负反手拍》

观影之前我以为重点会是在男女对立上,但电影显然放了更多心思在塑造艾玛史东饰演的比莉金,这让我格外惊喜,尤其看到超喜爱的女演员在大银幕上娇羞谈女女恋,真的好兴奋啊!虽然史提夫卡尔的角色总说些令人愤怒的羞辱言论,我却讨厌不了他,一方面明白他只是个在家庭没地位、想哗众取宠的可悲男人,另一方面边溜狗、赶羊边打网球这件事情真的太白痴、太好笑了,确实消减我对这角色的厌恶感。

电影始终在阐述一个重点,女人争取权利并不是想要「赢过」男人,而是只想要「平等」而已。我不知道电影里那些角色是哪里听不懂,甚至电影还没正式上映,一堆厌女的可悲异男光看预告、看新闻稿就急著跳出来发表无知无脑的言论,不免感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电影里那些令人摇头的情节却还是在现实上演。

A Fantastic Woman.jpg

《不思议女人》

一场没说清且难以解释的误会,害得主角于情于理于法都难以站住脚,争取与爱人好好道别的机会。由于主角大多时间都处于被压迫的状态,看得我好郁闷,最后那波爆发,痛骂爱人前妻、弟弟的高潮戏力道不足,爽度不够。

The Party.jpg

《失控派对》

超爱这部!原本该是祝贺升迁的小派对,随著一个接著一个秘密爆发,每个人按耐不住躁动著,还不断一本正经讲干话。该是众人称羡的夫妻原来有秘密横亘著、该是期待迎接新生命的女同伴侣原来不那么心甘情愿,最好笑的是,这些秘密绕来绕去,原来全缠在一起!原以为片头那一个举枪的动作就是结尾,没想到女主人那句:「你不是说你爱我吗?叛徒!」才是高潮!又讽刺又好笑。

I Am Heath Ledger.jpg

《我是希斯莱杰》

从希斯莱杰的家人、挚友的访谈开始,甫以他曾拍摄过的电影画面,最珍贵的是他的影像作品再现。电影中穿插《断背山》的小小片段,是恩尼斯跟杰克第一次见面、两人各据一方谨慎地偷偷打量对方。光是那眼神对视的画面我就忍不住心里一酸,真想哭。李安说:「天妒英才。」是啊,就是天妒英才吧。

Happy Together.jpg

《春光乍泄》

我不爱。何以任性的一句「让我们重头来过」能成为金句?对我而言,全片精彩的只有张国荣抱著床褥痛哭一段。

Wonderstruck.jpg

《奇光下的秘密》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不管是演员、画面、配乐都OK的啊,甚至服装、特效等等我还满爱的,剧本吧,在两个小朋友于博物馆「交会」之前,几乎没什么可看性。

Call me by your name.jpg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此时此刻我正听片尾曲〈Vision of Gideon〉,电影最后那画面大概我这辈子忘不了,好揪心。堤摩西・柴勒梅德这名字该记住,前途无量!只是说起来,两位男主角摊牌前情绪交往我没有抓到,(可能都被两双大长腿给吸走目光,小短裤超赞,伟大的发明!)反而是恋爱中的氛围,好甜!我好爱某场「水果戏」,不只是因为太爆笑,猛然地情绪爆发让我措手不及,竟就这样被逼出泪。

看电影时不断想著,啊,真想去义大利北部小城度假......。

The Shape Of Water.jpg

《水底情深》

买这部之前我只有个印象是「好像在某个影展得到最大奖的样子」,我甚至连这是一部人兽恋的电影都不知道!当看到怪兽时,我又惊讶又困惑,而当剧情渐渐走向两人(一人一兽?)相恋时,我几乎是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看这部电影,惊吓难以承受!所有在电影里试图告诉观众爱情的纯粹、爱情的美好在当下我是无法吸收的。当然事后回想梳理,还是可以理解这段感情,甚至被Sally Hawkins给感动到,但毕竟观影当下的情绪影响太深,实在难以爱上这部。

Crime and Punishment .jpg

《罪与罚》

啊啊......看到睡著。

Heartstone.jpg

《青春寂光物语》

观影前对电影有高度期待,Puppy Love是可爱又好入口的题材,但电影似乎不是往我想像那方面发展,所有情感的线索几乎藏在眉眼间。爱情与友情的界线到底在哪?当其中一方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甚至采取睥睨的态度,那么一切就如同那箱臭掉的鱼,只得放水流了。

Beach Rats.jpg

《浪荡沙滩》

好,我承认我是被文字简介给吸引了,说好的肉呢?看完电影大概可以用主角一句口头禅解读:「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噢,还有另一个留下的深刻印象,主角总漫不在乎说:「Maybe.」我只是觉得他说起这句话很好听而已。

Lover for a Day.jpg

《是日恋人》

或许就如同女儿那个角色的状态一样,绕了一圈还是那个他;绕了一圈,还在的、不在的,都是原来的状态。

The Graduate.jpg

《毕业生》

关于未来的焦虑,主角选择「反叛」,但我实在很难认同他,也太有资本让他为所欲为了吧!开著名车天天到饭店开房间、说走就走飞到国土另一端、无所事事只需想著如何追求女友,虽然电影最后一幕两人眼神各自望向不同处堪称神来一笔,只是关于未来终究还是无解。

BPM.jpg

《BPM》

原以为由《BPM》当作我今年金马影展的终章会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看完之后,唉,颇失望的。

《BPM》的议题呈现很好,前半段聚焦在协会的沟通、争执更是有意思(噢我好爱喜欢就弹指、不喜欢就怒嘘这行为),只是随著协会与对抗的实验室产生暂时无解的僵局时,电影仿佛也被堵住了一样。后半段多在描述两位男角的爱、病、死,节奏骤降,到底是120 BPM还是12 BPM?

此外接下来这部分相当个人观感,我极度讨厌手持、大光圈、近景的慢镜头,在大银幕看格外不适,若再加上开趴时魔鬼灯打下去......天!我真的好几度闭上眼就是因为太不舒服了!可能因为慢镜头的关系,已经很长的140片长,竟让我有180分钟的体感,或更久。

得承认《BPM》的命题很棒,就政治角度而言这部电影也很重要,但对我而言,它不好看。就算床戏诚意十足还是不好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