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呂氏春秋》

翻譯一下是這樣:

按照魯國的法律,魯國人在外面做奴隸,本國人見到後能贖回來的,贖金可以回來報銷,孔子的土豪弟子子貢救了一個人,回來後,卻不報銷。

孔子說你這麼做就不對了,聖人做事情移風易俗,教育大家向好。你這麼干,就等於標榜了自己,把本來很正常的報銷事情給貶低了。今後大家就不好意思報銷了,既然不能報銷,大家又不像你這麼有錢,那誰還救人啊。

後來另一個孔武有力的弟子從河裡拯救出來一個人,這個人就子路送了一頭牛,子路就接收了。孔子高興的說以後救人的事就多了。

事情就這麼簡單,折射出來的道理讓許多現代人汗顏。

那就是不要人為地拔高道德標準,當道德成為一種奢侈品,你就別指望別人去做了。

例如在一些單位,領導經常表揚一些人,帶病參加工作,什麼父親臨終前都不回去看一眼。標榜這種完全不近人情的道德。

卻不想想,就你一個賣大力丸的企業,有什麼必要讓員工這麼干,員工在你這工作,還得忍受這樣的代價,領導卻不管,自顧自的說夢話,下面的員工只好當他是個二貨。

還有五加二白加黑,這種話都是說給別人聽的,領導的估計自己都不信吧。

我在這裡五加二白加黑,那不就是馬克思說的給你創造剩餘價值嗎。

仁者愛人,道德也是以人為本的,而不是難以企及的。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當時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很多奴隸,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商人在外國見到魯國人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由於子貢是商人,很有錢,他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的補償。

孔子知道後很生氣,訓斥子貢,對子貢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這個很好理解,本來你把奴隸救了,然後回來,政府把你花的錢補給你,並給你獎勵,這本就是功德,別人也樂於這樣做,因為自己沒損失,還能有功德和美名。

但子貢不要錢,這樣別人就認為子貢才是功德,你救了人找政府要錢就沒有功德,這樣無形中把功德的標準提高了,

這樣別人再看到奴隸就不救了,救了回去後,要錢,別人說你救人是助人為樂,怎麼能要錢呢?不要錢吧,你自己又有損失,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跟子貢那樣有錢。

這個就是這個道理,子貢的做法把助人為樂的標準提高了,讓別人不敢做好事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也是一樣的道理,我捨命救了你一命,你給我報酬,這樣肯定很多人願意救人,因為不僅救了人,有功德,還能得到實際利益,這樣別人宣傳的時候,你救了人收報酬也算是功德了,

但如果你救了人,別人給你報酬,你不接受,別人宣傳的時候,說子路那樣救人不要報酬才是功德,你要報酬不算功德,自然就沒人願意救人了。

所以,懂了孔子的思想後,知道現在的媒體人多麼愚蠢了吧?


孔子考慮得比我們遠一步,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做君子,普通人還是最多的。君子固然要不領酬金,但如此這般,更多的普通人就會無利可圖,他本不想做君子就失去了做好事的機會 讓本來可以做好事的普通人不去做好事,又是君子的錯。

最好的做法是,君子做完好事把錢領走,單獨將此部分的錢另設獎金再次追加補給以後做好事的,這是智慧的君子可以做得到的。


要想做好事不求回報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一個體現。別說古代的聖人孔子倡導見義勇為的人給予佳獎,就連我國從九十年代國家就出台了關於見義勇的佳獎政策。不要把歷史性的正面人物的語言和現代的思想觀念做比較。依我看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能有現代人認同的思想觀念,就是做為我們現代人學習的榜樣!孔子對自己的學生子貢也進行過人品的試探。讓人在子貢上學的路上,放一袋碎銀。想看一看子貢是佔為己有,貪小便宜。還是拿出來交公,以備尋找失主。子貢則留一字條,外財不富命窮人。也符合現在的拾金不昧,和鼓勵人們對那些壞人壞事做鬥爭的見義勇為的獎勵政策,有著一曲同功的意義!


見義勇為中,不管是花了錢還是受了傷,都應該得到補償。一方面不能讓英雄因為見義勇為而陷入困頓,使得大家不敢再見義勇為;另一方面這也是對英雄的褒獎。如此,見義勇為才會成為優良的社會風氣。

有一些小的好人好事,沒有明確的經濟損失,沒有受傷,比如攙扶老人一起過馬路,不留名當然可以。有些慈善性質的做法通常也做好事不留名。


因為孔子在那個時代來講他是聖人,他講的總是對的。因為他有個弟子是商人,很有錢,從鄰國救回很多人,國家就獎賞他,他不要,孔子就發表他的言論,你不要獎賞,下一個想救人的人怕沒得獎賞就不去救人,並鼓勵他的弟子領獎賞。其實孔子這種思想根本沒對,一個有高尚品德的弟子就被他教壞了,是不是他岶他的弟子好名聲超過他。我救人我下要獎賞怎麼又影響到下一個人。只要是國家規定救人有獎賞的那個人救人只要想要錢,回家又怎會沒給,難道是國家說了算還是作為國家公民的孔子說了算。我救人我不要錢那是我品德高尚又怎會影響到下一個救人的人。所以我講孔子鼓勵見義勇為的人領獎賞是怕別人的好名聲超過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